后路内固定术中分步体内原位弯棒复位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术中应用分步体内原位弯棒复位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3月— 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8~57岁,平均40.4岁。损伤节段:L1 32例,L2 24例,L3 14例,L4 6例。根据术中弯棒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4例采用体外预弯棒技术(体外预弯棒组),42例采用体内原位弯棒技术(体内原位弯棒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

76例患者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0.9个月。其中体外预弯棒组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于术后9个月拆除内固定,余无内固定断裂发生。体外预弯棒组与体内原位弯棒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8.1±16.0)min和(79.9±14.7)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3±21.2)ml和(74.0±12.5)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1.5±17.3)ml和(62.1±16.0)ml(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分别恢复(74.1±7.8)%和(79.5±8.5)%(P<0.01),后凸Cobb角分别恢复至(10.2±2.7)°和(8.8±2.6)°(P<0.01)。体外预弯棒组与体内原位弯棒组术前VAS分别为(7.5±0.9)分和(7.2±1.0)分(P>0.05),术后1周VAS分别为(2.9±0.7)分和(3.0±0.7)分(P>0.05),术后9个月VAS分别为(2.2±0.7)分和(1.9±0.7)分(P<0.01)。

结论

与体外预弯棒技术相比,后路内固定术中应用分步体内原位弯棒技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精准复位及有效减少中远期腰背痛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求小儿肠炎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小儿肠炎患儿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磷霉长乐(本院自制)
Backgrou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 a common pathogen that cause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P1 protein served as major adhesion and immunodominant prot
目的应用Na-K-2C1联合转运子-1 (Na-K-2C1 Co-transporter 1,NKCC1)-/-、NKCCl+/-、α2 Na,K-ATP酶+/-和NKCCl +/-/α2Na, K-ATP酶+/-等不同基因型小鼠作为实验平台,对耳蜗钾离子循环模式与听觉功能进行研究,检验NKCC1和α2 Na,K-ATPase在耳蜗钾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应用NKCC1-/-、NKCC1+/-和
Background Minimally invasive flexible ureteroscopy techniques have widely adop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renal stones.We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in
随着临床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理生理研究的日趋深入,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CHF的治疗理论,由简单地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模式转向以生物学效应为主的模式。通过改善慢性充
Menisc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MAT) may offer an attractive altative to restore the normal biomechanical structure of knees.The mean early failure r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