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食疗养生学认为食物的性味、功能概念来自长期的生活与临床实践。食物的性味又称为“食性”、“食气”、“食味”等,和药物性能学说一致,也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内容。中医食养食疗临床效用的产生就是食物性能的综合效用。
1. 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
食养食疗的首务是对人体的滋养作用。《难经》曰:“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薰肤、充身、泽毛”。饮食的滋养作用是人身赖以生存的基础。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输布全身,即成为水谷精微而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形成人体的正气,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此外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也离不开饮食的滋养。机体营养充盈,则精充、气足、神全。《寿亲养老新书》:“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的物质基础。
凡对人体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大多味甘、性平,为营养丰富的上乘之品,能有效补充人体的气、血、阴、阳、津、液,改善这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物质的质和量,以充养全身脏腑、经络,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精气神充沛,形体壮实。
从现代营养学研究而言,具有滋养作用的粮食、水果、蔬菜、禽蛋、肉、乳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激素等物质,可直接补充人体内物质不足,有效防治多种营养不良性疾病。此外,近年来发现,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机体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某些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也是其对机体有养生作用的物质基础。
2. 饮食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整作用
人体的生理机能只有维持协调,才能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而注重饮食调养,可起到维持人体机能协调、阴阳调和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养生学认为脏腑、经络、气血精液等等,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调整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条重要的中医养生法则。食养食疗的调整作用就是要阴阳平衡,以平为其宗旨。对某些因阴阳失调所导致的不同情况,可利用饮食的性味进行调整。如对阳衰阴盛者,可扶阳抑阴;对阴虚阳衰者,宜育阴潜阳;对阴阳俱虚者,宜阴阳平补等等。如阳虚的人可用温补,宜选用羊肉、牛肉、狗肉、胡桃仁、海虾、韭菜、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阴虚的人当用清补,选用甲鱼、海参、银耳、百合、黑木耳、藕、荸荠等甘凉、咸寒类食品养阴生津;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如梨汁、藕汁、西瓜、绿豆、茶等清热、生津、利尿;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如胡椒、茴香、辣椒、生姜、芫荽等温里,散寒。
食养食疗的调整作用,还包含对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的调整。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诸如吸收与排泄、同化与异化、酶的生成与灭活等等。贯穿生命活动过程的始终,从而使体温、血糖、血脂都相对稳定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保持人体的平衡。同时,人体通过阴阳消长运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摄取自然界水、空气、食物等供应机体需要,又把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平衡。所以人与自然界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食养食疗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运用阴阳平衡规律调整机体功能,使体内的阴阳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能达到协调平衡。
3. 饮食对人类疾病的预防作用
人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体的正气虚衰。正气旺盛,就能避免邪气的侵袭,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易发生疾病,已患病者也易转危变重。恰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合理安排饮食,不但可以保证机体营养,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一旦有外邪侵袭,也能有效抵御而使机体免于患病,即使患病后,也能较快康复。因此,注重饮食调养能增加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现代研究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导致生病,患口舌炎、坏血病、软骨症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少钙会引起佝偻病,缺乏磷质会引起神经衰弱,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缺乏铁质会引起贫血,缺少锌和钼则会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而通过食物的全面配合,或有针对性地增加上述食物成分就会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早在1 000多年以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记载。
中医除从整体观出发的饮食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来预防疾病外,还能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豉、芫荽等可预防感冒;用甜菜汁或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用鲜白萝卜、鲜橄榄煎服可预防白喉;用大蒜可预防下痢;用绿豆汤预防中署;用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状;用红萝卜粥可预防头晕等。
现代研究证实了中医所述的某些食物的预防保健作用确有科学道理。除了食物对人体整体的影响外,有的食物如大蒜能杀菌和抑制病毒,故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传染病等。生山楂、红茶、燕麦片能够降低血脂,故可预防动脉硬化。近年来,人们还主张用玉米粉粥预防心血管病,用薏苡粥、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预防癌症,用苦瓜预防消渴病等。食物对疾病的预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此外,对于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未完待续)
1. 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
食养食疗的首务是对人体的滋养作用。《难经》曰:“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薰肤、充身、泽毛”。饮食的滋养作用是人身赖以生存的基础。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输布全身,即成为水谷精微而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形成人体的正气,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此外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也离不开饮食的滋养。机体营养充盈,则精充、气足、神全。《寿亲养老新书》:“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的物质基础。
凡对人体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大多味甘、性平,为营养丰富的上乘之品,能有效补充人体的气、血、阴、阳、津、液,改善这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物质的质和量,以充养全身脏腑、经络,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精气神充沛,形体壮实。
从现代营养学研究而言,具有滋养作用的粮食、水果、蔬菜、禽蛋、肉、乳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激素等物质,可直接补充人体内物质不足,有效防治多种营养不良性疾病。此外,近年来发现,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机体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某些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也是其对机体有养生作用的物质基础。
2. 饮食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整作用
人体的生理机能只有维持协调,才能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而注重饮食调养,可起到维持人体机能协调、阴阳调和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养生学认为脏腑、经络、气血精液等等,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维持“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调整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条重要的中医养生法则。食养食疗的调整作用就是要阴阳平衡,以平为其宗旨。对某些因阴阳失调所导致的不同情况,可利用饮食的性味进行调整。如对阳衰阴盛者,可扶阳抑阴;对阴虚阳衰者,宜育阴潜阳;对阴阳俱虚者,宜阴阳平补等等。如阳虚的人可用温补,宜选用羊肉、牛肉、狗肉、胡桃仁、海虾、韭菜、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阴虚的人当用清补,选用甲鱼、海参、银耳、百合、黑木耳、藕、荸荠等甘凉、咸寒类食品养阴生津;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如梨汁、藕汁、西瓜、绿豆、茶等清热、生津、利尿;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如胡椒、茴香、辣椒、生姜、芫荽等温里,散寒。
食养食疗的调整作用,还包含对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的调整。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诸如吸收与排泄、同化与异化、酶的生成与灭活等等。贯穿生命活动过程的始终,从而使体温、血糖、血脂都相对稳定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保持人体的平衡。同时,人体通过阴阳消长运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摄取自然界水、空气、食物等供应机体需要,又把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平衡。所以人与自然界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食养食疗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运用阴阳平衡规律调整机体功能,使体内的阴阳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能达到协调平衡。
3. 饮食对人类疾病的预防作用
人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体的正气虚衰。正气旺盛,就能避免邪气的侵袭,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则易发生疾病,已患病者也易转危变重。恰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合理安排饮食,不但可以保证机体营养,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一旦有外邪侵袭,也能有效抵御而使机体免于患病,即使患病后,也能较快康复。因此,注重饮食调养能增加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现代研究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就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导致生病,患口舌炎、坏血病、软骨症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少钙会引起佝偻病,缺乏磷质会引起神经衰弱,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缺乏铁质会引起贫血,缺少锌和钼则会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而通过食物的全面配合,或有针对性地增加上述食物成分就会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早在1 000多年以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记载。
中医除从整体观出发的饮食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来预防疾病外,还能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豉、芫荽等可预防感冒;用甜菜汁或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用鲜白萝卜、鲜橄榄煎服可预防白喉;用大蒜可预防下痢;用绿豆汤预防中署;用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状;用红萝卜粥可预防头晕等。
现代研究证实了中医所述的某些食物的预防保健作用确有科学道理。除了食物对人体整体的影响外,有的食物如大蒜能杀菌和抑制病毒,故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传染病等。生山楂、红茶、燕麦片能够降低血脂,故可预防动脉硬化。近年来,人们还主张用玉米粉粥预防心血管病,用薏苡粥、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预防癌症,用苦瓜预防消渴病等。食物对疾病的预防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此外,对于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