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市艺术学校湖北武汉430000)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3] 李崇光.案例教学:参与式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C].高等农业教育,2005(5):71—72.
[4] 谢德琼.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A].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6):32—34.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3] 李崇光.案例教学:参与式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C].高等农业教育,2005(5):71—72.
[4] 谢德琼.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A].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