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之丰富 寓情之真挚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q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想
  《送友人》是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首送别诗的场景充满诗情画意,感情真挚动人。诗人李白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情谊主要通过“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六大意象进行表达。本微课以课前自读、问题设置等方式解读这六个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侧重对“落日”和“班马”两大难点进行精讲。希望通过对意象群的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
  2.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意象解读的素养,提升学生领悟主旨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古诗审美水平。
  难点:通过解读意象,培养学生深入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师:《送友人》是一首叙述诗人李白与友人策马辞行的送别诗,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
  2.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自讀,你能说说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表达了诗人李白和友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不舍之情?
  明确:诗歌借助“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来表达惜别之情。
  3.赏析意象。
  师:那么,这些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
  (1)青山、白水。
  师:我们先来看首联中的意象“青山”和“白水”。“青山”和“白水”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青翠的山峦,纯净的河水,一青一白,色彩清丽;“横”字勾勒了山的静默,“绕”字描绘了流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青山”和“白水”从场景的角度暗示诗人和友人惜别的情境。
  板书:青山、白水——场景暗示。
  (2)孤蓬。
  师:我们再看颔联中的“孤蓬万里征”。教材上是怎么注释“孤蓬”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蓬,即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师:理解意思后,你认为“孤蓬”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即将离别的友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漂泊无依,浪迹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3)浮云。
  师:我们接着看颈联中的“浮云游子意”。关于“浮云”,教材是怎样解释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师:“浮云”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
  明确:远行的友人就像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行踪不定。这一处比喻尽显诗人的离别情绪。
  师:你觉得“孤蓬”和“浮云”在意象的表达方法上有共同点吗?想一想。
  明确:“孤蓬”“浮云”都是从“飘忽不定”的形象上来比喻“居无定所”的友人。二者之间形象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难舍的感情。
  板书:孤蓬、浮云——形象相似。
  (4)落日。
  师:我们往下接着读颈联中的“落日故人情”。课文是怎样注解“落日”的?请你找出来并读一读。
  明确: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师:同学们是不是有疑惑?落日为什么会表达难舍之情呢?
  明确:清代学者王琦给这句话做了注解,“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PPT投影此句。)
  师:你理解“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吗?
  明确:这一句说的是,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落日对大地的恋恋不舍之情正是此刻诗人心中那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情谊。无奈太阳终究还是要落山,诗人还是要送别友人。
  师:古人是这样注解的,那么现代人康震教授是如何解读的?我们来听一听。(多媒体播放康震的录音。)
  明确:诗人以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来状写自己的难舍之情。
  板书:落日——以景写情。
  (5)班马。
  师:最后,尾联中写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对于“班马”,课文又是怎么注解的?
  明确:班马,即离群的马。
  师:班马为什么会解释成“离群的马”?我们来听一下郦波老师的解释。(多媒体播放《中国诗词大会》视频片段。)
  明确:“班”原来有分开、分别的意思。
  师:又经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萧萧班马鸣”出白《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PPT投影。)
  明确: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烘托出缱绻情谊。
  师:关于“萧萧班马鸣”,清代学者王琦在《李太白集注》中解释道:“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PPT投影此句。)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明确: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此句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班马”这一意象侧面烘托出主客双方的离别愁绪。
  板书:班马——由物及人。
  4.课堂总结。
  师:诗人抓住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飞旋的孤蓬、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伤感的班马这一组独特的意象,以不同的表达方法,使得依依惜别之情贯穿始终。这是一篇难得的送别佳作。
  5.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反思
  《送友人》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学生对于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是不难理解的。但是诗歌意象丰富,意象群中的“班马”和“落日”是最难理解的。由于本诗属于“课外诵读”类别,因此在课堂上不宜当成精读课文来教。本课以微课的形式,利用问题启发的模式,促使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从而深入把握诗歌主旨,同时为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自学诗歌提供了方向。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等,其中科学探究是关键,而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实验。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枯燥的原理、定律变得不再晦涩难懂。下面以“平面镜”的教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验:点燃玻璃板前的一支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透明的玻璃杯中也有一支“
期刊
摘要  教师应给自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做减法,抓住文本语言的特点,关注小说留白的余韵,合理运用助读资料等,提升小说教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自读 教学品质 《台阶》  《台阶》是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小说,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的文章。按照小说的体式要求,教学重点在于对“父亲”这一形象的把握。现在的孩子会懂得父亲、理解父辈吗?能够理解经过漫长农耕社会已融进中国人血液中的
期刊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起点,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如果对学习概念重视不够,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既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直接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学生不能灵活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好概念。因此,概念教学需要从知识内部结构和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充分展示概念的自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从概念学习中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思想方
期刊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习题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初步解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运用读取的信息,数形结合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解读大多停留在较为无序的感知阶段,对复杂情境中的函数图像,难以准确地读取信息,因而无法顺利地解决问题。  该从哪些角度层层解读,从而获取足够多的信息,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从章中课拓展到章首课和章尾课,分别对应“前建构”“中建构”和“后建构”,进而形成了完整的整章教学系统。现以“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章尾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后建构课堂”的内容和方法:建构基础知识结构、建构思想方法结构、聚焦能力素养立意。  关键词  后建构课堂 章尾复习课 中心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  一、比赛之后的思考  2017年11月,江苏省青年教师
期刊
【设计思路】  《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天花板”,其中不乏科幻小说的精彩情节,更包含着作者的人文情怀。我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度阅读《三体》,找寻科幻外衣包裹着的人文情怀,设置有趣、有深度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宏大叙事视野和博大胸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人类和未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班级“《三体》热搜榜”最火话题
期刊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学生在写作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没东西可写”。也有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孩子挺喜欢读书的,但写作文时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阅读积累,都不会自动地“跑”到写作者的笔下,如果缺少了“触发感悟”这个催化剂,生活、阅读、写作就可能是互相割裂的。只有经过“触发感悟”这个熔炉,让语文生活化,才能真正把生活和阅读的活水引到写作中来。本节写作指导课旨在
期刊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教学设计再新奇,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备课时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一篇文本可教的内容有很多,一节课承载不了太多教学内容,什么都教等于什么也没教。文本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究竟该教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笔者以开设的公开课《河中石兽》为例,谈谈在备课时该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课标意识”“单元意识”的宏观维度  《河中石兽》是统编语
期刊
在人工智能时代做教育,更需要“爱”的情调。当看到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一书时,我的眼前为之一亮;自读后,我带着志同道合的团队共读、共享。书中唤醒我们教育人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让每个孩子都被用“心”“看”到,都能健康快乐,幸福成长。这里的“看”到,是指我们需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
期刊
江苏省苏州市田耳凤德育名师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10名,来自苏州市各初中学校。  工作室以加强德育名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为目标,以“小组生态”、德育活动、学科育人为三大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经过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近年来,工作室成员的德育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带动了区域内学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工作室课题“初中‘班级管理小组化’德育特色建设的行动研究”为江苏省教育科學“十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