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想
《送友人》是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首送别诗的场景充满诗情画意,感情真挚动人。诗人李白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情谊主要通过“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六大意象进行表达。本微课以课前自读、问题设置等方式解读这六个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侧重对“落日”和“班马”两大难点进行精讲。希望通过对意象群的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
2.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意象解读的素养,提升学生领悟主旨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古诗审美水平。
难点:通过解读意象,培养学生深入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师:《送友人》是一首叙述诗人李白与友人策马辞行的送别诗,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
2.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自讀,你能说说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表达了诗人李白和友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不舍之情?
明确:诗歌借助“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来表达惜别之情。
3.赏析意象。
师:那么,这些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
(1)青山、白水。
师:我们先来看首联中的意象“青山”和“白水”。“青山”和“白水”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青翠的山峦,纯净的河水,一青一白,色彩清丽;“横”字勾勒了山的静默,“绕”字描绘了流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青山”和“白水”从场景的角度暗示诗人和友人惜别的情境。
板书:青山、白水——场景暗示。
(2)孤蓬。
师:我们再看颔联中的“孤蓬万里征”。教材上是怎么注释“孤蓬”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蓬,即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师:理解意思后,你认为“孤蓬”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即将离别的友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漂泊无依,浪迹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3)浮云。
师:我们接着看颈联中的“浮云游子意”。关于“浮云”,教材是怎样解释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师:“浮云”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
明确:远行的友人就像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行踪不定。这一处比喻尽显诗人的离别情绪。
师:你觉得“孤蓬”和“浮云”在意象的表达方法上有共同点吗?想一想。
明确:“孤蓬”“浮云”都是从“飘忽不定”的形象上来比喻“居无定所”的友人。二者之间形象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难舍的感情。
板书:孤蓬、浮云——形象相似。
(4)落日。
师:我们往下接着读颈联中的“落日故人情”。课文是怎样注解“落日”的?请你找出来并读一读。
明确: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师:同学们是不是有疑惑?落日为什么会表达难舍之情呢?
明确:清代学者王琦给这句话做了注解,“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PPT投影此句。)
师:你理解“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吗?
明确:这一句说的是,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落日对大地的恋恋不舍之情正是此刻诗人心中那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情谊。无奈太阳终究还是要落山,诗人还是要送别友人。
师:古人是这样注解的,那么现代人康震教授是如何解读的?我们来听一听。(多媒体播放康震的录音。)
明确:诗人以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来状写自己的难舍之情。
板书:落日——以景写情。
(5)班马。
师:最后,尾联中写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对于“班马”,课文又是怎么注解的?
明确:班马,即离群的马。
师:班马为什么会解释成“离群的马”?我们来听一下郦波老师的解释。(多媒体播放《中国诗词大会》视频片段。)
明确:“班”原来有分开、分别的意思。
师:又经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萧萧班马鸣”出白《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PPT投影。)
明确: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烘托出缱绻情谊。
师:关于“萧萧班马鸣”,清代学者王琦在《李太白集注》中解释道:“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PPT投影此句。)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明确: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此句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班马”这一意象侧面烘托出主客双方的离别愁绪。
板书:班马——由物及人。
4.课堂总结。
师:诗人抓住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飞旋的孤蓬、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伤感的班马这一组独特的意象,以不同的表达方法,使得依依惜别之情贯穿始终。这是一篇难得的送别佳作。
5.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反思
《送友人》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学生对于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是不难理解的。但是诗歌意象丰富,意象群中的“班马”和“落日”是最难理解的。由于本诗属于“课外诵读”类别,因此在课堂上不宜当成精读课文来教。本课以微课的形式,利用问题启发的模式,促使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从而深入把握诗歌主旨,同时为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自学诗歌提供了方向。
《送友人》是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首送别诗的场景充满诗情画意,感情真挚动人。诗人李白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情谊主要通过“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六大意象进行表达。本微课以课前自读、问题设置等方式解读这六个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侧重对“落日”和“班马”两大难点进行精讲。希望通过对意象群的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
2.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意象解读的素养,提升学生领悟主旨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古诗审美水平。
难点:通过解读意象,培养学生深入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师:《送友人》是一首叙述诗人李白与友人策马辞行的送别诗,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
2.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自讀,你能说说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表达了诗人李白和友人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2)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不舍之情?
明确:诗歌借助“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马”来表达惜别之情。
3.赏析意象。
师:那么,这些意象分别是怎么表达惜别之情的?
(1)青山、白水。
师:我们先来看首联中的意象“青山”和“白水”。“青山”和“白水”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青翠的山峦,纯净的河水,一青一白,色彩清丽;“横”字勾勒了山的静默,“绕”字描绘了流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青山”和“白水”从场景的角度暗示诗人和友人惜别的情境。
板书:青山、白水——场景暗示。
(2)孤蓬。
师:我们再看颔联中的“孤蓬万里征”。教材上是怎么注释“孤蓬”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蓬,即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师:理解意思后,你认为“孤蓬”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呢?
明确:即将离别的友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漂泊无依,浪迹天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3)浮云。
师:我们接着看颈联中的“浮云游子意”。关于“浮云”,教材是怎样解释的?请你读一读。
明确: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师:“浮云”是怎样表达惜别之情的?
明确:远行的友人就像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行踪不定。这一处比喻尽显诗人的离别情绪。
师:你觉得“孤蓬”和“浮云”在意象的表达方法上有共同点吗?想一想。
明确:“孤蓬”“浮云”都是从“飘忽不定”的形象上来比喻“居无定所”的友人。二者之间形象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切难舍的感情。
板书:孤蓬、浮云——形象相似。
(4)落日。
师:我们往下接着读颈联中的“落日故人情”。课文是怎样注解“落日”的?请你找出来并读一读。
明确: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师:同学们是不是有疑惑?落日为什么会表达难舍之情呢?
明确:清代学者王琦给这句话做了注解,“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PPT投影此句。)
师:你理解“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吗?
明确:这一句说的是,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落日对大地的恋恋不舍之情正是此刻诗人心中那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情谊。无奈太阳终究还是要落山,诗人还是要送别友人。
师:古人是这样注解的,那么现代人康震教授是如何解读的?我们来听一听。(多媒体播放康震的录音。)
明确:诗人以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来状写自己的难舍之情。
板书:落日——以景写情。
(5)班马。
师:最后,尾联中写道“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对于“班马”,课文又是怎么注解的?
明确:班马,即离群的马。
师:班马为什么会解释成“离群的马”?我们来听一下郦波老师的解释。(多媒体播放《中国诗词大会》视频片段。)
明确:“班”原来有分开、分别的意思。
师:又经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萧萧班马鸣”出白《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PPT投影。)
明确: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烘托出缱绻情谊。
师:关于“萧萧班马鸣”,清代学者王琦在《李太白集注》中解释道:“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PPT投影此句。)
师: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明确:这句话说的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此句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班马”这一意象侧面烘托出主客双方的离别愁绪。
板书:班马——由物及人。
4.课堂总结。
师:诗人抓住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飞旋的孤蓬、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伤感的班马这一组独特的意象,以不同的表达方法,使得依依惜别之情贯穿始终。这是一篇难得的送别佳作。
5.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反思
《送友人》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学生对于诗人与友人真挚的友情是不难理解的。但是诗歌意象丰富,意象群中的“班马”和“落日”是最难理解的。由于本诗属于“课外诵读”类别,因此在课堂上不宜当成精读课文来教。本课以微课的形式,利用问题启发的模式,促使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从而深入把握诗歌主旨,同时为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自学诗歌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