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香四溢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这座有400年历史的城市,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由于西班牙近300年的殖民统治,进入古城就可以发现,它的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和文化情调,无不体现欧洲风情。“五月广场”是首都的心脏,广场周围聚集了整座城市最华美最壮观的欧式建筑,可称为欧洲博物馆。其中有西班牙风格的庭院,有罗马风格的剧院,有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教堂。
“七月九日大街”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又一亮点,这条大街是为纪念1816年7月9日国家独立而命名的。它贯穿首都南北,宽约140米,双向12车道,似如城市高速公路,也是世界上最宽的城市大街。大街两侧,林立的高楼、个性化的商业橱窗、典雅豪华的店铺与历史的胜迹交相辉映,更能体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魅力。在这条大街的中段,还有一座建于1808年的科隆大剧院,这座剧院是继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意大利米兰歌剧院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歌剧院,该剧院因为是意大利设计师设计,所以赋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从此可以看出,阿根廷的民族文化是多么久远与厚重!
有趣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一座很浪漫的女人桥,那是一座斜拉桥,洁白的桥身,倾斜的拉梁,仿佛是那探戈中女人柔软而挺拔的腰肢。漫步在街头巷尾,我们惊讶地发现到处都是美女,而且时尚优雅。Recoleta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富人区。这里有世界顶级设计师的精品店,时尚,现代,简洁,前卫。漫步其中,感觉这些气息不亚于欧美大都市的时尚潮流,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导游小姐说,拉丁美洲的混血美女很有名气,阿根廷更是诞生世界名模的地方。仔细观察,时尚街市里匆匆走过的美女都有着浅棕色的皮肤,柔媚的曲线,如月的容貌和淡雅的清香;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脱俗的气质。即便是街头跳探戈的舞女,也都是有着动人的腰身和精致的打扮。当然,“第一美女”要数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她已经成为时尚女性的领军人物,她那标志性的飘逸棕色长发,还在阿根廷引发了“长发热”。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身材匀称,举止优雅,爱穿名家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很少选择灰色、黑色等暗色套装,代之以色彩鲜艳的昂贵时装,配时髦手袋。让媒体最津津乐道的是,她每天换一款鞋子,从不重样。
在这里我们吃到了大名鼎鼎的阿根廷烤牛肉,导游说这是该国的第一名菜和家常菜,居民不仅家家设有烤炉,而且郊游时也携带原料到郊外烧拷。当地人吃牛肉也颇为考究,牛肉按不同部位往往列有几十个品级。我们吃的是很有名气的是炭烤牛肋条。不需要腌制,只是洒上点盐,直接用炭火烤至七八成熟,外表烤得略有点焦,肉香味飘散开来,吃起来外酥内嫩,里面还保留着肉汁。阿根廷人对烤肉的吃法是,吃一口烤肉,再吃一口蔬菜,所以在每一份烤肉上来的时候,也会配上些新鲜的蔬菜沙拉,这样吃起来不至于肥腻。炭烤牛肋条也是肉质甘香,配上用洋葱、青红椒切细的香料,不肥不腻,香嫩可口。中国人在吃烤肉时爱喝酒,当地人也一样,只是喝烈性酒较少,一般都喝葡萄酒。令人惊讶的是,阿根廷还是世界上葡萄酒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葡萄酒产量在全球第四位。四百多年葡萄酒历史见证使我们很难将阿根廷列为新兴葡萄酒生产国。
巴里洛切——比天堂更美的小城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享受浪漫的3天后,我们乘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来到阿根廷中南部号称南美“小瑞士”的巴里洛切。这个只有12万人口的小城之所以有名,因为它被壮美的安第斯山雪山和静谧的纳韦尔瓦皮湖所环绕,是阿根廷乃至整个南美洲风光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巴里洛切四季分明,春天林木茂盛,绿意盎然,是享受阳光、享受自然的好季节。夏季没有酷暑,凉爽无比,是绝好的避暑之地。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是美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去处。冬天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又是名副其实的滑雪天堂。每年8月,巴里洛切都要举行为期10天的盛大冰雪节,吸引众多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上个世纪初,一些来自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移民陆续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很像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于是就开始在这里世代定居下来。移民们按照这里冬季多雪的特点和老家的传统,在山坡上,在树林中,建造具有瑞士建筑风格的尖顶别墅,红色或蓝色的屋顶,白色或乳白色的立面,在山、树、水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渐渐地,人们发现,巴里洛切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人文建筑都与瑞士极为相似,于是,这里就有了“南美洲的瑞士”的称号。从建城到现在的100多年里,由于没有战争等因素破坏,巴里洛切的旅游业从未停止过。
更有浪漫情调的是,巴里洛切小城面对的是“比天堂还美”的纳韦尔瓦皮湖。它共由7个大湖组成,分布在连绵的群山之中,总面积达550平方公里。湖中星罗棋布的小岛,风景各异,都有一种原始的美。清晨,我们即将出发去纳乌埃尔瓦比湖的湖心进行游览。据说,那里珍藏着巴里洛切最美的景致。游艇渐渐离岸,眼前的景物也越来越开朗起来,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在湖水的映衬之下时而显得巍峨雄壮,时而显得妩媚妖娆。玲珑有致的小屋点缀在山、树之间,更是平添了几份生气。
突然,眼前静谧的景物喧闹起来,早餐时间到了。海鸥尾随着游船掀起的波浪,出来觅食了。这些海鸥的生活可够有规律的,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是游船上的客人提供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任凭我怎么有耐心,他们就是不肯从我的手里叼走饼干,实在让人等得心急,干脆,看来也只能将就吃汤泡饼干了。船上有经验的人告诉我,或许是由于船尾的风浪大的缘故,海鸥不愿意靠近,于是,我站到了船的侧弦,看看海鸥们这回能不能给点面子。畦!成功!我从来没想象过我能有机会这么直接地去喂食一只海鸥,那种体验真是非常奇妙。
暂时告别了可爱的海鸥,我们要去观赏这里的原始森林,这里面有很多南美洲特有的树种。巴里洛切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白松林在内的一些树种甚至是世界上独有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动植物可以在这里自由地生息繁衍。游船继续前行,我们终于来到了如人间仙境一般的维多利亚岛。只见这里巨木参天,枝丫重叠,浓荫蔽日,步入林间,处处有林木的清香,生命的绿意,给小岛带来几分神秘与深沉。
站在岛上登高远眺,美丽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远处层峦叠嶂的雪山巍巍耸立,湛蓝澄澈的纳乌埃尔瓦比湖波光潋滟。在这里,尘世的喧嚣已经遥远,耳边听到的只有鸟叫虫鸣,这种感觉怎能不让人陶醉。沿着索道继续向山顶进发,据说,那里的景观更为宏阔。果然如此,上得山顶向远处眺望,一幅更加壮美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占地400多平方公里的纳乌埃尔瓦比湖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映衬得白雪皑皑的峰顶更显耀眼夺目。
名震世界的“马球王国”
马球从古至今一直都被称为精英们的娱乐项目,从古代波斯的公主、日本的骑兵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都曾经打过马球。不过不管这项运动如何在世界各国的精英中流行起来,提到现代马球便不得不说到一个国家,那就是阿根廷,他们的马球运动在全世界无人能敌!当今世界的10级马球手中,绝大多数都是 阿根廷人。
1875年,英国殖民者将马球带人南美。那时阿根廷的人口有1/3左右是英国人。一开始,当地的农场主就迅速迷上马球,在这之前,阿根廷的国民运动是“Pato”——同样是骑在马上进行,连规则都很类似,显然,这有助于当地人迅速地适应马球,并且掌握更高的技艺。很快,阿根廷人的马球水准逐渐超越英国人,跻身世界顶级好手之列。目前,英国正在积极推进马球在2012年重返奥运会比赛场,很多马球业内人士也在筹划“马球世界杯”,如果这些愿景成真,结果很可能会如英国马球总会总裁大卫·伍德所说,“十有八九,阿根廷会夺冠。”
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300多公里的潘帕斯草原,是为阿根廷马球大赛提供赛马的最佳牧场之一,这里号称“骏马王国”。在这个国家,所有著名的马球运动员都有自己专属的牧场,这正是阿根廷马球运动的独特之处和强大所在。如今阿根廷已在全世界的马球运动界内占据了最高的地位:它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一门由马匹和广阔空间组成的生活艺术。马球运动员在马背上出生,并且对自己的坐骑抱有一种全身心的热爱。导游小姐介绍说,在帕勒莫球场上打一场球几乎是全世界所有马球手的梦想,但是在阿根廷,很多爱马的人,比起几十分钟的一场球,更醉心于用一生的时间去养马和驯马。这种爱马成狂,在其他国家绝对罕见。
更有趣的是,英国的马球场合非常正式,因为每次大赛皇室成员都会来观赛,而在阿根廷要随意得多。该国的许多牧场有大量马球培训学校,普通百姓只须每天支付250美元,就可获得马球训练课程和住宿以及马球赛门票。对阿根廷人来说,马球是全民运动,是生活方式,该国目前拥有200个马球俱乐部,1000个马场,超过3000名马球选手。如此雄厚的实力,让马球水准比较高的美、英、法、西等国都自愧不如。
在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素有“世界马球圣殿”之称的帕勒莫体育场,阿根廷马球的血脉有力地搏动着。每年11月至12月,全球3万多名马球狂热者会在那里见证最激动人心的马球赛事。为了赢得至高无上的奖杯,全世界马球运动员中的精英们互相交锋厮杀。
看完紧张刺激的马球赛,带上情人到街上喝杯阿根廷浓情咖啡是件很惬意的事。在这里只要举目四望,无论是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是偏僻的城市角落,总有“CAFE”字样映入眼帘。
虽然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不少门面华丽考究的高级咖啡馆,但是人们钟爱的还是那些虽然不起眼但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其中著名的是位于瓦达维亚大街826号的托托尼咖啡馆。它是一个法国人开设的,最初建在埃斯梅拉达街,1880年迁到现址。这是一栋法国新艺术派建筑,另有一个人口开在平行的五月大街,因此从两条大街都能进出。托托尼咖啡馆开创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文学咖啡馆的先河。100多年来,阿根廷知名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身影经常在此出没,他们举行聚会,讨论艺术,朗诵文学作品,演奏音乐新作。现在托托尼咖啡馆还有爵士和探戈演唱,是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高尚场所。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这座有400年历史的城市,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由于西班牙近300年的殖民统治,进入古城就可以发现,它的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和文化情调,无不体现欧洲风情。“五月广场”是首都的心脏,广场周围聚集了整座城市最华美最壮观的欧式建筑,可称为欧洲博物馆。其中有西班牙风格的庭院,有罗马风格的剧院,有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教堂。
“七月九日大街”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又一亮点,这条大街是为纪念1816年7月9日国家独立而命名的。它贯穿首都南北,宽约140米,双向12车道,似如城市高速公路,也是世界上最宽的城市大街。大街两侧,林立的高楼、个性化的商业橱窗、典雅豪华的店铺与历史的胜迹交相辉映,更能体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魅力。在这条大街的中段,还有一座建于1808年的科隆大剧院,这座剧院是继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意大利米兰歌剧院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歌剧院,该剧院因为是意大利设计师设计,所以赋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从此可以看出,阿根廷的民族文化是多么久远与厚重!
有趣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一座很浪漫的女人桥,那是一座斜拉桥,洁白的桥身,倾斜的拉梁,仿佛是那探戈中女人柔软而挺拔的腰肢。漫步在街头巷尾,我们惊讶地发现到处都是美女,而且时尚优雅。Recoleta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富人区。这里有世界顶级设计师的精品店,时尚,现代,简洁,前卫。漫步其中,感觉这些气息不亚于欧美大都市的时尚潮流,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导游小姐说,拉丁美洲的混血美女很有名气,阿根廷更是诞生世界名模的地方。仔细观察,时尚街市里匆匆走过的美女都有着浅棕色的皮肤,柔媚的曲线,如月的容貌和淡雅的清香;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脱俗的气质。即便是街头跳探戈的舞女,也都是有着动人的腰身和精致的打扮。当然,“第一美女”要数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她已经成为时尚女性的领军人物,她那标志性的飘逸棕色长发,还在阿根廷引发了“长发热”。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身材匀称,举止优雅,爱穿名家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很少选择灰色、黑色等暗色套装,代之以色彩鲜艳的昂贵时装,配时髦手袋。让媒体最津津乐道的是,她每天换一款鞋子,从不重样。
在这里我们吃到了大名鼎鼎的阿根廷烤牛肉,导游说这是该国的第一名菜和家常菜,居民不仅家家设有烤炉,而且郊游时也携带原料到郊外烧拷。当地人吃牛肉也颇为考究,牛肉按不同部位往往列有几十个品级。我们吃的是很有名气的是炭烤牛肋条。不需要腌制,只是洒上点盐,直接用炭火烤至七八成熟,外表烤得略有点焦,肉香味飘散开来,吃起来外酥内嫩,里面还保留着肉汁。阿根廷人对烤肉的吃法是,吃一口烤肉,再吃一口蔬菜,所以在每一份烤肉上来的时候,也会配上些新鲜的蔬菜沙拉,这样吃起来不至于肥腻。炭烤牛肋条也是肉质甘香,配上用洋葱、青红椒切细的香料,不肥不腻,香嫩可口。中国人在吃烤肉时爱喝酒,当地人也一样,只是喝烈性酒较少,一般都喝葡萄酒。令人惊讶的是,阿根廷还是世界上葡萄酒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葡萄酒产量在全球第四位。四百多年葡萄酒历史见证使我们很难将阿根廷列为新兴葡萄酒生产国。
巴里洛切——比天堂更美的小城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享受浪漫的3天后,我们乘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来到阿根廷中南部号称南美“小瑞士”的巴里洛切。这个只有12万人口的小城之所以有名,因为它被壮美的安第斯山雪山和静谧的纳韦尔瓦皮湖所环绕,是阿根廷乃至整个南美洲风光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巴里洛切四季分明,春天林木茂盛,绿意盎然,是享受阳光、享受自然的好季节。夏季没有酷暑,凉爽无比,是绝好的避暑之地。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是美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去处。冬天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又是名副其实的滑雪天堂。每年8月,巴里洛切都要举行为期10天的盛大冰雪节,吸引众多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
上个世纪初,一些来自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移民陆续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很像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于是就开始在这里世代定居下来。移民们按照这里冬季多雪的特点和老家的传统,在山坡上,在树林中,建造具有瑞士建筑风格的尖顶别墅,红色或蓝色的屋顶,白色或乳白色的立面,在山、树、水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渐渐地,人们发现,巴里洛切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人文建筑都与瑞士极为相似,于是,这里就有了“南美洲的瑞士”的称号。从建城到现在的100多年里,由于没有战争等因素破坏,巴里洛切的旅游业从未停止过。
更有浪漫情调的是,巴里洛切小城面对的是“比天堂还美”的纳韦尔瓦皮湖。它共由7个大湖组成,分布在连绵的群山之中,总面积达550平方公里。湖中星罗棋布的小岛,风景各异,都有一种原始的美。清晨,我们即将出发去纳乌埃尔瓦比湖的湖心进行游览。据说,那里珍藏着巴里洛切最美的景致。游艇渐渐离岸,眼前的景物也越来越开朗起来,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在湖水的映衬之下时而显得巍峨雄壮,时而显得妩媚妖娆。玲珑有致的小屋点缀在山、树之间,更是平添了几份生气。
突然,眼前静谧的景物喧闹起来,早餐时间到了。海鸥尾随着游船掀起的波浪,出来觅食了。这些海鸥的生活可够有规律的,他们的一日三餐都是游船上的客人提供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任凭我怎么有耐心,他们就是不肯从我的手里叼走饼干,实在让人等得心急,干脆,看来也只能将就吃汤泡饼干了。船上有经验的人告诉我,或许是由于船尾的风浪大的缘故,海鸥不愿意靠近,于是,我站到了船的侧弦,看看海鸥们这回能不能给点面子。畦!成功!我从来没想象过我能有机会这么直接地去喂食一只海鸥,那种体验真是非常奇妙。
暂时告别了可爱的海鸥,我们要去观赏这里的原始森林,这里面有很多南美洲特有的树种。巴里洛切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白松林在内的一些树种甚至是世界上独有的。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动植物可以在这里自由地生息繁衍。游船继续前行,我们终于来到了如人间仙境一般的维多利亚岛。只见这里巨木参天,枝丫重叠,浓荫蔽日,步入林间,处处有林木的清香,生命的绿意,给小岛带来几分神秘与深沉。
站在岛上登高远眺,美丽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远处层峦叠嶂的雪山巍巍耸立,湛蓝澄澈的纳乌埃尔瓦比湖波光潋滟。在这里,尘世的喧嚣已经遥远,耳边听到的只有鸟叫虫鸣,这种感觉怎能不让人陶醉。沿着索道继续向山顶进发,据说,那里的景观更为宏阔。果然如此,上得山顶向远处眺望,一幅更加壮美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占地400多平方公里的纳乌埃尔瓦比湖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映衬得白雪皑皑的峰顶更显耀眼夺目。
名震世界的“马球王国”
马球从古至今一直都被称为精英们的娱乐项目,从古代波斯的公主、日本的骑兵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都曾经打过马球。不过不管这项运动如何在世界各国的精英中流行起来,提到现代马球便不得不说到一个国家,那就是阿根廷,他们的马球运动在全世界无人能敌!当今世界的10级马球手中,绝大多数都是 阿根廷人。
1875年,英国殖民者将马球带人南美。那时阿根廷的人口有1/3左右是英国人。一开始,当地的农场主就迅速迷上马球,在这之前,阿根廷的国民运动是“Pato”——同样是骑在马上进行,连规则都很类似,显然,这有助于当地人迅速地适应马球,并且掌握更高的技艺。很快,阿根廷人的马球水准逐渐超越英国人,跻身世界顶级好手之列。目前,英国正在积极推进马球在2012年重返奥运会比赛场,很多马球业内人士也在筹划“马球世界杯”,如果这些愿景成真,结果很可能会如英国马球总会总裁大卫·伍德所说,“十有八九,阿根廷会夺冠。”
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300多公里的潘帕斯草原,是为阿根廷马球大赛提供赛马的最佳牧场之一,这里号称“骏马王国”。在这个国家,所有著名的马球运动员都有自己专属的牧场,这正是阿根廷马球运动的独特之处和强大所在。如今阿根廷已在全世界的马球运动界内占据了最高的地位:它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一门由马匹和广阔空间组成的生活艺术。马球运动员在马背上出生,并且对自己的坐骑抱有一种全身心的热爱。导游小姐介绍说,在帕勒莫球场上打一场球几乎是全世界所有马球手的梦想,但是在阿根廷,很多爱马的人,比起几十分钟的一场球,更醉心于用一生的时间去养马和驯马。这种爱马成狂,在其他国家绝对罕见。
更有趣的是,英国的马球场合非常正式,因为每次大赛皇室成员都会来观赛,而在阿根廷要随意得多。该国的许多牧场有大量马球培训学校,普通百姓只须每天支付250美元,就可获得马球训练课程和住宿以及马球赛门票。对阿根廷人来说,马球是全民运动,是生活方式,该国目前拥有200个马球俱乐部,1000个马场,超过3000名马球选手。如此雄厚的实力,让马球水准比较高的美、英、法、西等国都自愧不如。
在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素有“世界马球圣殿”之称的帕勒莫体育场,阿根廷马球的血脉有力地搏动着。每年11月至12月,全球3万多名马球狂热者会在那里见证最激动人心的马球赛事。为了赢得至高无上的奖杯,全世界马球运动员中的精英们互相交锋厮杀。
看完紧张刺激的马球赛,带上情人到街上喝杯阿根廷浓情咖啡是件很惬意的事。在这里只要举目四望,无论是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是偏僻的城市角落,总有“CAFE”字样映入眼帘。
虽然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不少门面华丽考究的高级咖啡馆,但是人们钟爱的还是那些虽然不起眼但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其中著名的是位于瓦达维亚大街826号的托托尼咖啡馆。它是一个法国人开设的,最初建在埃斯梅拉达街,1880年迁到现址。这是一栋法国新艺术派建筑,另有一个人口开在平行的五月大街,因此从两条大街都能进出。托托尼咖啡馆开创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文学咖啡馆的先河。100多年来,阿根廷知名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身影经常在此出没,他们举行聚会,讨论艺术,朗诵文学作品,演奏音乐新作。现在托托尼咖啡馆还有爵士和探戈演唱,是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高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