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不见的汉字情怀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e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一支素笔,蘸一笔浓墨,在如玉的宣纸上点出如畫的汉字。富有韵致的汉字,似能熨帖心灵,让灵魂安定。这份汉字情怀,似从遥远秦国吹来的风,古朴、浪漫、冷艳、坚定。这份情怀却渐渐地随着时光而消逝。
  走进那家毛笔店,勾起我心底那蠢蠢蠕动的情节。
  店内毛笔如林,深呼一口气,墨香充斥在鼻翼间,经久不散。成排成架的笔林后,店主用心地雕刻着一节竹根。一刀一刀,刮下的竹屑细细屑屑落在脚边,刀刻声“吱吱”响着,一如竹子的拔节声直逼心灵。静静凝视着这位头发花白的店主,看刀片与青黄的竹根撞击摩擦,思绪万千。
  一旁,一位布衣老者正在练书法,坐姿端正,使用悬肘法,写的是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人笔杆挥舞,字个个力透纸背,让我不禁想起梁实秋先生关于写字的趣谈:古人为练字,常在笔管上套一个乃至几个大铜钱,练些时日,待将铜钱去掉,写起字来便“身轻如燕,极尽飞檐走壁之事”了。不知老者这深厚的功底下,是否也经过了这一番“腿绑沙袋”般的勤修苦练。
  “小姑娘,你也懂字?”老者含笑询问。我摇摇头,又点点头。
  我虽不擅长书法,但对书法始终着迷,或许是听到卫夫人教王羲之练字的故事时便种下的情结吧。那一点、一竖、一撇、一捺自有章法;或如巨石之下,或如挺拔杉木,或如万年枯藤,轻重缓急,平仄韵律,每个字自有其筋骨血肉。自此,我便爱上了米芾的“刷字”、苏轼的“画字”、黄庭坚的“描字”;爱上了宋徽宗似剑拔张弩的瘦金体,爱上了《黄州寒食帖》中的那一句“但见乌衔纸”。
  买了一只羊毫笔,我走出店门。路边的店铺名称充斥着商业气息和外来文化,可那些匆匆的路人却不曾驻足欣赏一番柔美遒劲的汉字。正如电脑文印代替了书法手写,汉字情怀正逐渐淡化……
  小巷里“寻人启示”的错别字直扎眼底,不禁想到《汉字英雄》热播之际,国人面对汉字时的茫然和束手无策。又有多少人在习惯了键盘之后,陷入了提笔忘字的尴尬?我们看见的,是毛笔从城市的逃遁;看不见的,是传统与汉字情怀的消逝!
  现如今,国人的汉字情怀已淡如白纸。过去家长炫耀孩子会说:“我家小孩会背唐诗三百首”,现在“拼孩”拼的是算术、英语、唱歌、跳舞,汉字在社会上“实用”功能的丧失直接导致了社会对汉字的漠视。
  为了改变这种“汉字没落”的尴尬局面,有关方面也实施过一系列举措,并着实轰动过一阵。如全国的汉字听写大会,北京率先给高考语文加分、英语降分等等。或许国人确实受到了触动,但这些举措会有多大的效果呢?我们无法得知。因为文字的美是一个不带功利性的整体,汉字情怀不仅是文化情怀、美学情怀,更是爱国情怀。如果国人意识不到这种美,那消失不见的“汉字情怀”自然也无法被真正唤起。
  或许,我们可以放慢追名逐利的步伐,平定浮躁的内心,闻一闻墨香,看一看笔走龙蛇遒劲的汉字,听一听汉字的声音,呼唤内心沉睡的汉字情怀,让那消失不见的汉字情怀重新悄然而生。
  就现在,那一支毛笔,展开一幅如玉的宣纸,当墨汁浓郁的香气浸渍了宣纸,当墨圈层层化开,缱绻徘徊,有一种情愫悄然升起,萦绕不散。
  (作者系徐州医科大学学生)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小赵是包工头,昨晚刚谈下了一单三百万的生意,心情好得很。他开着车出来兜风,途经某医科大学的偏僻道路,金黄的路灯透过枝叶仅留下摇曳的光影,前面有一男一女静静地走着。小赵想起當年与初恋女友第一次约会,也是这样,隔了点距离,没牵手,静悄悄地走着,一个突然的喊声,才搂在一起牵上了手。这时,小赵狂按了一下喇叭,前面男女果真搂在一起牵上了手。小赵笑了,自言道:“朋友,只能帮你到这了。”然后,踩了油门离开了。 
期刊
父爱就像一本震撼心灵的书,读懂这本书,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  在人生的长河中,父爱和母爱同样重要,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亲宛如一棵华盖如亭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又似寒冷冬日里的茅庐,为我们抵御风寒;父亲更像无垠旷野中暗夜里的一把火炬,时时照亮儿女们远行的路,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我二十岁弱冠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我。这许多年来,父亲就好像是挂在天边夜空薄云里一轮忽隐忽现的明月
期刊
还伞  摩托车是阿雄吃饭的家伙事,他格外珍惜,每次进出都要在门槛上放两块木板,然后扶着摩托车小心翼翼地从板子上压过去。今天中午不知咋回事儿,摩托车的前轮从板上滑落,车身随即一歪,倒靠在门框上,油箱侧面刮掉一点油漆。他懊丧地把车扶正,并在门前停稳,用手来回抚摸刮花的地方,心疼极了。  为了多载几个客人,阿雄中午总是不休息,吃过饭就开工。此刻,他正在幸福花苑小区等客。天气太热了,街道的路面隐隐冒着疏烟
期刊
腊月中旬,傍晚时分。刚下班的我,拖着疲倦的身子,迎着朦胧的烟雨,恍恍惚惚地往家走。路过河堤时,一阵刺骨寒风直钻衣衫而来,让人直打寒颤,我赶紧往上提了提羽绒服上的链子,脖子缩得更短了,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弓着腰赶路的我,猛然听见前面不远的桥面上传来呼救声,“有人跳河啦,有人跳河啦,快来人啊,救命呀……”  一阵凄凉的呼救声,惊动了匆匆赶路的人们,人群迅速向两边桥头围拢过来。虽说是河,但这里的河水长
期刊
她漫无目的地来到舞蹈教室,琴袋是压在她心上的一块石头。她不想拉开拉链,她怕看见那把马头琴。  琴袋是黑色的,右边的背带上系着一条细细的红丝线,是学琴的第二天,她在路边捡的,这是她与其他学员不同的标记。此刻没用了,她解下丝线随手扔进靠门口的垃圾桶里。  没有标记,就不能从外表区分了,再想找这把琴,就必须拉开拉链,看琴厢上打的号码。还有以后吗?她想着,不由自主地拉开拉链,马头显露出来。她小心翼翼,但还
期刊
老张是个地道的农民,打小没读过书。今年他已经五十岁了,在镇上开三轮车维持生计。  那天,老张像往日一样开着三轮车在街道上拉活。快到中午的时候,因为没有生意,所以老張开着车准备回家吃午饭。  当车开到一个街道的拐角时,老张看到一个女孩从斜对面的马路飞快地跑了过来,他立即放慢速度避让,但此时让老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女孩跑到老张车前面时突然摔倒了,可老张觉得自己的车并没有碰到女孩。这时,老张想到了今
期刊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每每低吟这句歌词时,眼前便是一幅美好的画面:烟雨江南,三月扬州,十里秦淮河上琴声悠远,那像丁香花一样的女子,穿着旗袍,打着油纸伞,从雨巷深处款款走来……  恰逢冬天的院落,银杏树、落叶、竹椅、书的温情,在轻轻微风里,在黑茶醇香里等你。我在岁月的记忆里把来时的路一步步丈量,把洒下的月光一寸寸收拢,把写过的诗句一句句编辑,把读过的记忆、受过的伤、流过的泪织成一道道锦缎,挂
期刊
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留下一句“一生痴绝处,無梦到徽州”的感叹,道出了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的徽州是徽文化发祥地。山清水秀的徽州,经历过多少人间沧桑,岁月扭转,依旧是山水幽深处的人间仙境。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烟雨朦胧中的粉壁黛瓦、淡淡炊烟笼罩的马头墙、静静流淌的新安江……这里的人,日岀而作,日落而息。今天的徽州依旧是安静祥和、岁月静好的模样。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那浓密繁
期刊
行走在傍午的山路上,秋高气爽,白云飘飘,阳光普照,树影斑驳,落叶纷纷,一切都那么有层次感。风悠悠,云悠悠,鸟鸣悠悠,岁月悠悠,心绪悠悠,一切都飞荡起来了。在虚实之间,在光影之间,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还有那么多花开着,还有那么多树和草绿着,仿佛只是为我。路旁有一亭子,依山而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将一座小城尽收眼底,连那些高大的建筑物也显得微不足道,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吐胸中之气。亭子上的风也格外烈
期刊
新染上赤铜色红漆的操场旁,密密地植满了一排高大挺拔的苍翠五针松,正应了《诗经》中所咏那句:“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稀疏的叶隙间投下半片熹微的天宇,古拙的深黑曲颈路灯笼出一层黄晕的薄光。有轻盈的白猫竖起尾巴从墙根边蹑手蹑脚地走过,电杆上挂着的国旗在夏风里微卷着,发出猎猎的声响。我穿着迷彩作训服立于新生方队中,似一株幼小的矮松在丛林中静默。凌云楼红墙白瓦的晕影里,一辆深蓝色大巴缓缓从校门口滑出,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