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中摇曳生长、多姿多彩的外国作品是高中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从1950年到2005年,高中语文教材经历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经营到多家出版社联袂担当,由一种版本负重前行独秀一枝到多个版本共生并行各展风姿的发展历程,不仅形式由“统编”到“多编”,就是选文的篇目与数量也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本文采用统计的方法,从各版本教材中外国作品选文的总量、作品的国籍以及体裁等维度来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国作品所显现出的状态,发现外国作品选文的更替与变化也是动态发展的,呈现出由“多”到“少”再到“多”,由一元到多元,由单一到丰富的特点。
一.选文的总量“多—少—多”,波状起伏,曲线变化。
经过对1950、1952、1958、1959、1960、1963、1964、1978、1985、1996、1997、2000、2002年的“统编”教材和2004、2005年“新课标”“分编”教材①的选文量进行统计,不难发现:60年来,教材中外国作品的选文总量大约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52年“多”,第二阶段是1958-1964年“少”,第三阶段是1978-1996年稍“多”,第四阶段是1997-2002年较“多”,第五个阶段是2004-2005年“多”的特点。这5个阶段显示出外国作品的选文总量是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变化状态,即波状起伏式曲线发展轨迹。
如:国家“统编”教材“阅读鉴赏”(必修)部分,1950-1952年选文127-124篇②,外国作品有17-13篇,占选文总数的13%-11%。1958-1964年选文83-126篇,外国作品只有4-8篇,占5%-6%。1978-1996年选文117-156篇,外国作品选文12-10篇,约占10%-6%。1997-2002年选文166-145篇,外国作品选文20-24篇,约占12%-15%。
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2005年通过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新课标教材)选文626篇,外国作品118篇,外国作品占选文的19%。其中,江苏版最多,约26%;其次是山东版,约24%;广东版最少,约占12%。人教版约18%;语文版约16%;师大版约19%。
由此可见,从选文总量和比率的角度审视: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确实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再到“多”的波状起伏,曲线变化过程。
二.选文的视野逐渐拓宽,由“单向单极到多向多极”,辐射式选择。
60年来,高中语文教材选了俄苏、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日本、西班牙、哥伦比亚、希腊、智利、挪威、爱尔兰、瑞士、波兰、澳大利亚、印度、圣卢西亚、意大利等21个国家的作品。
如:1950年-2002年国家统编教材几乎都选了苏俄的作品,最多的是1950和1952年的版本,外国作品选文分别是17篇和12篇,苏俄作品就有15篇和11篇。而1959-1964年外国作品选文是8-7篇,苏俄作品也有7-5篇,1978-1996年外国作品选文是13-10篇,苏俄有7-4篇。1997-2002年选文有20-22篇,苏俄作品只有3-1篇。2004年-2005年新课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总量是119篇,苏俄作品是10篇。除了江苏版和师大版各选了3篇外,其他版本都各选了1篇。
外国作品的选用量大幅度增加,而苏俄作品的选用量却在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法国的作品却大幅度增加。如1950-2002年各版本只有美国作品2-5篇,新课标教材的各版本却是4-10篇。最多的是人教版10篇,其次是江苏版8篇。英国作品从1978年选用2篇后,2000年选入最多,达到7篇,其他版本也有3-4篇;新课标教材的江苏版和语文版分别达到8篇和6篇。法国作品也是1978年开始选入2篇,2000和2002年多达6篇;新课标教材山东版最多是7篇,师大版没选,其他版本是2-3篇。
当然,德国作品的选文数量变化不大。从1960年选入2篇,1997年增加到3篇外,一直都是1-2篇;新课标最多是江苏版,选入4篇,其次是山东版3篇,其他各版本也是1-2篇。
从国别(地域)的角度来审视: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国别约可以分为4个阶段:1950—1964年的“苏俄主流”,1978—1996年的俄、英、法、德“四国争锋”,1997—2002年“多国繁荣”,2004—2005年“美英主流 多国繁荣”。一些国家的文本交替领军,苏俄作品由“雄霸”到凋零,美国作品由“萧落”到繁盛,英、法、德国的作品从“无”到“有”到“多”篇,其他一些国家的作品也有一到两篇进入教材。领衔选文主流的国家交替变化、动态发展,选文的视野逐渐开阔,呈现出个别国家独领到多国并存,单向集中到“多向多元”的价值取向,即辐射多元式发展。
三.选文的体裁从“政治讲话”转向文学和实用文本,多元文化共生并存,文学趣味逐渐增强。
60年来,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品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小说作品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外,政论文逐渐淡出教材的视野,诗歌、散文、科普类作品尽现风姿,与小说一起成为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主体。演讲词替代了讲话稿,传记、新闻等实用文体也有了一席领地。
从1950—2005年所有版本都选择了小说,1950年是5篇,1059、1978年各选入6篇;1985-2002年几乎是7篇。新课标教材师大版、江苏版分别是7篇和5篇,其他各版是2-3篇不等。散文1950-1952年是4-3篇,1958年-1978年间没有选文;1978年选了1篇,到1997年才增加到5-6篇;新课标教材江苏版最多是8篇,其他各版也有3-5篇。诗歌1996年才开始选入2篇,2002年达到5篇;新课标教材语文版9篇,其他各版2-5篇不等。
从1950版开始,戏剧选入1-2篇,没有大得变化,但从2002年开始,各版本都加大了科普、传记和新闻类作品,几乎各有2-3篇。
值得一提的是讲话和议论性文章。从1950年到2005年,这种体裁一直都在选用。1950-1952年,讲话各1篇,政论文5-3篇;1960-1964年讲话是3篇,政论也有3篇左右;1997-2002年讲话是4-3篇,政论文没有了增加了科普作品3-4篇。新课标教材江苏版讲话4篇,议论3篇,人教、语文、山东版各有2-3篇讲话,广东、师大版没有选用讲话和议论文。
从体裁的角度审视:60年来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的选文有两个不同的阶段:1950—1978年“政治言论”主流和1985—2005年的多元文化共生。1950—1964年的选文,大多都是政论文体和讲话稿③。自1985年开始,特别是1996年以后,选文风格骤然大变,一改以往“政治挂帅”的前辙,将选文的目光投向了更广、更宽的领域。政治说教的文论、讲稿从教材中淡出,富有异国情调和民族风情的文学、文化作品步入教材殿堂,诗歌、散文、科普作品的数量也在增加,语文教材的选文呈现出由单一文体向多元文体的急速转变,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文学情趣和文化特色成为新课标教材选文的最大亮点。
结束语:60年来,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的选文,无论从选文的总量、国别还是体裁的变化,都可以窥见教材所经历的诸如领袖语录集萃、作家作品选集、文体单元组合和主题 文体等模式的变迁的历程,也可以从中透视出教育改革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变化过程。纵观高中语文教材选文60年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目光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社会进步身形投向了更宽广的全球视域。世界窗口已经打开,异国的奇葩已摇曳生长,人们将会以更高的需求和更新期待注目教材中外国作品的选文。悄声酝酿的更新一轮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将会使其选文更科学、典范、丰富多样、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能力,更能够涵养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教、语文、山东、江苏、广东、北师大版,2004-2005年。
《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1956、1964、1978、1986、1996、1997、2000、2002年版。
《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张红苓,语文出版社,2001年2月1版,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顾黄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①这些教材的名称为:《高级中学语文课本》(1950-1964年)、《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语文》(1978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1985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2002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人教、语文、山东、江苏、广东、北师大版)(2003-2005年)。
②统计的单位以“篇”来计算,诗歌也按“篇”来计数。
③从实际篇目看,这一阶段的领袖文章有:列宁有5篇,加里宁5篇,斯大林3篇,恩格斯4篇,季米特洛夫和爱伦堡也各有1篇,共计19篇。
韩春玲,教师,现居宁夏中卫。
一.选文的总量“多—少—多”,波状起伏,曲线变化。
经过对1950、1952、1958、1959、1960、1963、1964、1978、1985、1996、1997、2000、2002年的“统编”教材和2004、2005年“新课标”“分编”教材①的选文量进行统计,不难发现:60年来,教材中外国作品的选文总量大约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52年“多”,第二阶段是1958-1964年“少”,第三阶段是1978-1996年稍“多”,第四阶段是1997-2002年较“多”,第五个阶段是2004-2005年“多”的特点。这5个阶段显示出外国作品的选文总量是由“多到少再到多”的变化状态,即波状起伏式曲线发展轨迹。
如:国家“统编”教材“阅读鉴赏”(必修)部分,1950-1952年选文127-124篇②,外国作品有17-13篇,占选文总数的13%-11%。1958-1964年选文83-126篇,外国作品只有4-8篇,占5%-6%。1978-1996年选文117-156篇,外国作品选文12-10篇,约占10%-6%。1997-2002年选文166-145篇,外国作品选文20-24篇,约占12%-15%。
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2005年通过的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新课标教材)选文626篇,外国作品118篇,外国作品占选文的19%。其中,江苏版最多,约26%;其次是山东版,约24%;广东版最少,约占12%。人教版约18%;语文版约16%;师大版约19%。
由此可见,从选文总量和比率的角度审视: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确实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再到“多”的波状起伏,曲线变化过程。
二.选文的视野逐渐拓宽,由“单向单极到多向多极”,辐射式选择。
60年来,高中语文教材选了俄苏、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日本、西班牙、哥伦比亚、希腊、智利、挪威、爱尔兰、瑞士、波兰、澳大利亚、印度、圣卢西亚、意大利等21个国家的作品。
如:1950年-2002年国家统编教材几乎都选了苏俄的作品,最多的是1950和1952年的版本,外国作品选文分别是17篇和12篇,苏俄作品就有15篇和11篇。而1959-1964年外国作品选文是8-7篇,苏俄作品也有7-5篇,1978-1996年外国作品选文是13-10篇,苏俄有7-4篇。1997-2002年选文有20-22篇,苏俄作品只有3-1篇。2004年-2005年新课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总量是119篇,苏俄作品是10篇。除了江苏版和师大版各选了3篇外,其他版本都各选了1篇。
外国作品的选用量大幅度增加,而苏俄作品的选用量却在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法国的作品却大幅度增加。如1950-2002年各版本只有美国作品2-5篇,新课标教材的各版本却是4-10篇。最多的是人教版10篇,其次是江苏版8篇。英国作品从1978年选用2篇后,2000年选入最多,达到7篇,其他版本也有3-4篇;新课标教材的江苏版和语文版分别达到8篇和6篇。法国作品也是1978年开始选入2篇,2000和2002年多达6篇;新课标教材山东版最多是7篇,师大版没选,其他版本是2-3篇。
当然,德国作品的选文数量变化不大。从1960年选入2篇,1997年增加到3篇外,一直都是1-2篇;新课标最多是江苏版,选入4篇,其次是山东版3篇,其他各版本也是1-2篇。
从国别(地域)的角度来审视: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国别约可以分为4个阶段:1950—1964年的“苏俄主流”,1978—1996年的俄、英、法、德“四国争锋”,1997—2002年“多国繁荣”,2004—2005年“美英主流 多国繁荣”。一些国家的文本交替领军,苏俄作品由“雄霸”到凋零,美国作品由“萧落”到繁盛,英、法、德国的作品从“无”到“有”到“多”篇,其他一些国家的作品也有一到两篇进入教材。领衔选文主流的国家交替变化、动态发展,选文的视野逐渐开阔,呈现出个别国家独领到多国并存,单向集中到“多向多元”的价值取向,即辐射多元式发展。
三.选文的体裁从“政治讲话”转向文学和实用文本,多元文化共生并存,文学趣味逐渐增强。
60年来,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品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小说作品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外,政论文逐渐淡出教材的视野,诗歌、散文、科普类作品尽现风姿,与小说一起成为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主体。演讲词替代了讲话稿,传记、新闻等实用文体也有了一席领地。
从1950—2005年所有版本都选择了小说,1950年是5篇,1059、1978年各选入6篇;1985-2002年几乎是7篇。新课标教材师大版、江苏版分别是7篇和5篇,其他各版是2-3篇不等。散文1950-1952年是4-3篇,1958年-1978年间没有选文;1978年选了1篇,到1997年才增加到5-6篇;新课标教材江苏版最多是8篇,其他各版也有3-5篇。诗歌1996年才开始选入2篇,2002年达到5篇;新课标教材语文版9篇,其他各版2-5篇不等。
从1950版开始,戏剧选入1-2篇,没有大得变化,但从2002年开始,各版本都加大了科普、传记和新闻类作品,几乎各有2-3篇。
值得一提的是讲话和议论性文章。从1950年到2005年,这种体裁一直都在选用。1950-1952年,讲话各1篇,政论文5-3篇;1960-1964年讲话是3篇,政论也有3篇左右;1997-2002年讲话是4-3篇,政论文没有了增加了科普作品3-4篇。新课标教材江苏版讲话4篇,议论3篇,人教、语文、山东版各有2-3篇讲话,广东、师大版没有选用讲话和议论文。
从体裁的角度审视:60年来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的选文有两个不同的阶段:1950—1978年“政治言论”主流和1985—2005年的多元文化共生。1950—1964年的选文,大多都是政论文体和讲话稿③。自1985年开始,特别是1996年以后,选文风格骤然大变,一改以往“政治挂帅”的前辙,将选文的目光投向了更广、更宽的领域。政治说教的文论、讲稿从教材中淡出,富有异国情调和民族风情的文学、文化作品步入教材殿堂,诗歌、散文、科普作品的数量也在增加,语文教材的选文呈现出由单一文体向多元文体的急速转变,体裁多样、风格各异、文学情趣和文化特色成为新课标教材选文的最大亮点。
结束语:60年来,高中语文教材外国作品的选文,无论从选文的总量、国别还是体裁的变化,都可以窥见教材所经历的诸如领袖语录集萃、作家作品选集、文体单元组合和主题 文体等模式的变迁的历程,也可以从中透视出教育改革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变化过程。纵观高中语文教材选文60年的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目光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社会进步身形投向了更宽广的全球视域。世界窗口已经打开,异国的奇葩已摇曳生长,人们将会以更高的需求和更新期待注目教材中外国作品的选文。悄声酝酿的更新一轮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将会使其选文更科学、典范、丰富多样、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能力,更能够涵养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教、语文、山东、江苏、广东、北师大版,2004-2005年。
《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1956、1964、1978、1986、1996、1997、2000、2002年版。
《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张红苓,语文出版社,2001年2月1版,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顾黄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1版。
①这些教材的名称为:《高级中学语文课本》(1950-1964年)、《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语文》(1978年)、《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1985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2002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人教、语文、山东、江苏、广东、北师大版)(2003-2005年)。
②统计的单位以“篇”来计算,诗歌也按“篇”来计数。
③从实际篇目看,这一阶段的领袖文章有:列宁有5篇,加里宁5篇,斯大林3篇,恩格斯4篇,季米特洛夫和爱伦堡也各有1篇,共计19篇。
韩春玲,教师,现居宁夏中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