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虹吸管换热器应用于除湿系统的节能性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27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加装热虹吸管换热器的除湿机与普通除湿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并以环境温度27℃,空气相对湿度60%工况为例,对比分析了系统除湿性能及节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条件下,与普通除湿机相比,加装热虹吸管换热器的除湿机除湿量可提高至少24%,除湿能耗比降低至少20%,析湿系数提高30%以上,能量利用率提高至少4.3倍.结果表明,加装热虹吸管换热器的除湿机具有更高的除湿性能且节能效果显著.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加装热虹吸管换热器的除湿系统除湿量、雷诺数与能量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拟合得到了三者的试验关联式.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城市地下空间扩张建设中,地铁站空间设计倾向由“功能”转向“人文”,逐步演绎为传承地域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标识性场所.研究聚焦于地铁站空间如何通过环境设计有效表达城市文化意象,首先基于文献筛选出地铁站空间文化意象感知和相关环境设计要素的多项评价指标,然后以北京市毗邻历史街区的4个典型地铁站为研究对象、252份量表型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基础,结合SPSS和Amo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风貌协调、界面装饰、服务设施是控制地铁站空间文化意象感知的主要环境设计影响因素,三者相关性显著且
大型高铁站换乘布局衔接模式影响旅客的换乘效率,以天津西站为例,利用Anylogic仿真模拟软件对立体式换乘布局衔接模式内旅客出站换乘情况模拟,以换乘时间与区域客流密度为统计指标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换乘衔接布局、换乘衔接空间位置与换乘衔接数量及换乘衔接设施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对比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措施可有效减少旅客换乘时间与降低拥挤程度,对提升枢纽内旅客出站换乘效率,改善现存不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立体式换乘布局衔接模式优化提供依据.
为有效解决纺织品易燃,且国内阻燃剂种类少、功能单一等问题,推进阻燃纺织品的产业化,文章对国内外阻燃纺织品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差异进行了阐述.纺织品的阻燃改性是提高其阻燃性能的有效措施,文中介绍了纺织品的阻燃改性方法如复配协效改性、超细化改性、微胶囊改性以及交联改性等,对各类改性方法的特点以及制备阻燃纺织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同时总结了目前阻燃行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指出阻燃生态化、智能多功能化、环保耐久型的阻燃纺织品会成为未来产业化的趋势.
反光构件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采光辅助系统常用于建筑的设计与改造中.使用Ladybug tools工具包作为性能模拟平台,Octopus作为数据处理平台,基于厦门地区既有办公室模型,设计出一款包含两种旋转运动模式及一种滑动运动模式的可变建筑反光构件.通过多种运动协同作用可使构件有效偏转不同角度的太阳入射光线,将其导入至室内深处,优化室内光环境.对于夏至日15:00的构件状态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示范,得出帕累托最优解集后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与筛选,选出最优状态.通过同样的求优方式整理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人们更加关注建筑的健康性能,自然通风对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为揭示国内外建筑自然通风研究概况,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中有关建筑自然通风研究的期刊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结合CiteSpace,VOSviewer的可视化功能,系统性地总结该领域研究的总体特征与演化进程.分析发现:国内外建筑自然通风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有所差异,国外建筑自然通风领域相关研究开展较早,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细化,人的健康问题作为主要理念贯穿始终,并关注空气质量、人的行为.
为缓解城市内涝,我国当前倡导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场地设计中实现雨水汇聚后自消纳、不外排.在此雨水管理理念导向下,场地中的绿地设计需要实现对雨水的汇流、下渗、自然净化和排放等功能.缓解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实现绿地的雨水管理功能,应因地制宜,并尊重地域的气候环境特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多元化探索其设计策略.以深圳前海自贸区门户公园绿地设计建造为实证,通过绿地地形设计的数值化模拟,可视化集雨路径和计算集雨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系统布局的绿色雨水管理设施,并进一步评估雨水管理效果,检验设计建造的合理性.
研究气体绝缘变电站(gas insulated subsation,GIS)中隔离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时,其绝缘气体被击穿所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在线缆中的传输特性.将传输线系统分为内、外回路,分别运用域有限差分法对电报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传输线的端口暂态响应.计算结果与CST CABLE STUDIO仿真结果高度吻合,表明所提模型与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提出对于一、二次侧传输线缆的串扰、衰减特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文零代词识别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中文零代词识别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利用零代词的上下文来帮助表示缺省的语义信息.然后,利用Tree-LSTM挖掘零代词上下文的句法结构信息.最后,利用语义信息和句法结构信息的融合特征识别零代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以往的零代词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识别效果,在中文OntoNotes5.0数据集上的F1值达到63.7%.
交通区位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是影响大型体育场馆是否成功建设运营的重要因素.在交通网络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背景下,更精准认知把握交通设计条件是进行场馆规划选址、新场馆建设策划旧场馆改造等活动的重要基础.基于已有可达性理论基础上,探讨大中型体育场馆定位与交通可达性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构建大型体育场馆交通可达性量化分析模型,实现对大中型场馆交通可达性的定量认知.最后以广佛地区为例选取拟建三水区体育场及周边多个场馆,应用该量化方法,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参考依据之一用于拟建三水体育场规模与功能定位的决策工作.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一类运动目标检测算法.为进一步提高YOLOv3的检测精度,采用基于DIoU优化的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进行计算;优化非极大值抑制,有效减少了目标框重叠的现象,提高检测精度;针对运动目标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框多中心点位移的检测算法.经UA-DETRAC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保证了较快的速度,准确率和召回率相比原始YOLOv3分别提高了8.07%和3.87%,对运动目标的检测速度可达20 fps/s,可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