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潜能的,同时初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的塑造期,虽说有一点“成年人”的感觉,但孩子的好玩、爱动的天性依然没有改变。而快乐的感受是更好的学习的情感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创新教学理念,践行快乐教学。
一、创新教学情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分数为主,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避免地出现“高分低能力的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因此,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迅速克服以前“只注重知识学习,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倾向,向“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要把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接受学习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能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如果所有的知识都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发现,不但时间不允许,教学进度将受到影响,而且中差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特别是在普通班,相当一部分同学这方面的能力还可能更差。因此,不能单纯把新课程提倡的这些学习方式理解为唯一的选择,形而上学地认为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一概是不可取的。而要在教学中,辩证地理解和运用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探究性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推行积极的接受教学。在教学中把握好“引”和“导”的度,避免“满堂灌”,避免机械重复的“讲”和“练”,正确把握教学中的“教、扶、放”的关系,以教法启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通过接受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学生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新教科书一大特点是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学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所以,在使用这套以图为主的新教科书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当成看图说话。那样就只会是干巴巴的表述图意,说些不关痛痒的大道理。
如何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明确道德概念,又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办法当然很多:可以资料调查、游戏、利用科技手段来欣赏,但我觉得课堂最常用也最实用的还是创设情境。这种创设情境其实也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的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小课堂模拟大社会,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学会更好的选择、更好的行动。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師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创新教学思路,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习中
在思想品德教学时,既要体现它作为思想品德修养普遍性的一面,也要体现它作为思想方法特殊性的一面;既要明确反对思想品德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同时又必须注意防止以“生活化”完全取代思想品德教学所应具有的特殊作用,应该辩证地处理好教学思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教学首要目标,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将思想品德教学融入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又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3.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三、创新自主性教学方式,让师生在互动中感受教学的“快乐”
所谓自主性教学是就教学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以人为本的,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与之相对的是以本为本的,被动教学、机械教学和灌输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教师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倾向的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那么教师的教学是否也各有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教师也有自己的个性,这在他们的教学中会自然地反映出来。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和教学主体学生的差异,教学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这是人本的重要体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人本,强调文本,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教材的专制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扼杀了教学的个性化,教师成为了一个传声筒,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又变成窒息师生思想和创造力的炼狱。自主式教学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之弊,通过话题目标、情境任务、谈话探究、考核实践,重塑师生的个性,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四、创新评价体系,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用考试和分数来评价学生是现行基础教学的主要特征。实施新课程教学,虽然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但这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和分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能把考试和分数当“靶子”攻击,不能让形而上学到处泛滥,把正确评价与分数评价对立起来,要正确处理,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学生确实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考试成绩好的也同样要予以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切忌只见表扬,不见批评,从而形成学习成果正确的评价导向。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教学理念更新,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理论、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共同实现的理想效果。
(责编 袁 妮)
一、创新教学情景,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分数为主,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避免地出现“高分低能力的人”。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因此,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迅速克服以前“只注重知识学习,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倾向,向“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要把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接受学习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能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如果所有的知识都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发现,不但时间不允许,教学进度将受到影响,而且中差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特别是在普通班,相当一部分同学这方面的能力还可能更差。因此,不能单纯把新课程提倡的这些学习方式理解为唯一的选择,形而上学地认为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一概是不可取的。而要在教学中,辩证地理解和运用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探究性学习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推行积极的接受教学。在教学中把握好“引”和“导”的度,避免“满堂灌”,避免机械重复的“讲”和“练”,正确把握教学中的“教、扶、放”的关系,以教法启发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通过接受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学生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新教科书一大特点是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学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所以,在使用这套以图为主的新教科书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当成看图说话。那样就只会是干巴巴的表述图意,说些不关痛痒的大道理。
如何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明确道德概念,又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办法当然很多:可以资料调查、游戏、利用科技手段来欣赏,但我觉得课堂最常用也最实用的还是创设情境。这种创设情境其实也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的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小课堂模拟大社会,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学会更好的选择、更好的行动。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師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创新教学思路,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习中
在思想品德教学时,既要体现它作为思想品德修养普遍性的一面,也要体现它作为思想方法特殊性的一面;既要明确反对思想品德教育完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同时又必须注意防止以“生活化”完全取代思想品德教学所应具有的特殊作用,应该辩证地处理好教学思想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教学首要目标,也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将思想品德教学融入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又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3.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三、创新自主性教学方式,让师生在互动中感受教学的“快乐”
所谓自主性教学是就教学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以人为本的,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与之相对的是以本为本的,被动教学、机械教学和灌输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教师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倾向的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那么教师的教学是否也各有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教师也有自己的个性,这在他们的教学中会自然地反映出来。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和教学主体学生的差异,教学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这是人本的重要体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人本,强调文本,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教材的专制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扼杀了教学的个性化,教师成为了一个传声筒,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又变成窒息师生思想和创造力的炼狱。自主式教学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之弊,通过话题目标、情境任务、谈话探究、考核实践,重塑师生的个性,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四、创新评价体系,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用考试和分数来评价学生是现行基础教学的主要特征。实施新课程教学,虽然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但这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和分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能把考试和分数当“靶子”攻击,不能让形而上学到处泛滥,把正确评价与分数评价对立起来,要正确处理,正当评价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保持正确的心态。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学生确实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考试成绩好的也同样要予以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同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切忌只见表扬,不见批评,从而形成学习成果正确的评价导向。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教学理念更新,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理论、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共同实现的理想效果。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