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沟通,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也是一门生动的高层次艺术。如今,在网络、媒体、影视泛滥的时代,师生沟通显得更加重要。沟通顺畅与否直接决定教育的成败,可谓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因此,提高教师的沟通技巧对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放低姿态,心平气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捕捉契机,因势利导;幽默诙谐,循序渐进。以此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师教学;沟通技能;提高策略
常有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与其谈话是“苦口婆心”地“对牛弹琴”。有的学生在谈话时耷拉着脑袋,事后依然如故;有的则当场和老师起冲突,让老师下不了台;有的表面接受,过后跟老师对着干。教育为何沦落到如此的地步?作为管理者,也是教师一员,笔者不得不坐下来,静下心,反思教师的沟通方法与技巧。
一、放低姿态,心平气和
在办公室里,笔者经常见到老师叫学生过来谈话。教师们基本上都是摆着一副老师的架子,铁青着脸,唯我独尊,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或用惩罚来威胁学生,或用教师的权威来对付学生,或用向家长告状来压迫学生。“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做决定的是我而不是你。”“你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家长。”要知道,这种架子思想正是阻碍老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堵铁墙。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和老师对着干,使老师自己下不了台。这样又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谈话实际上就是教育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受教育后,能够克服自己缺点或改正错误,从而成为思想健康和行为端正的人。因此,教师跟学生谈话时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说道理,真诚坦率地沟通双方的思想,表现出信任对方、尊重对方的态度,才有利于学生驾起理想的风帆,鼓起同不良行为斗争的勇气,激起勤奋学习的恒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对其讽刺挖苦、厉声斥责,而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和风细雨般的言辞与学生谈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做到以慈母之爱动其心,以严父之爱导其行,以人师之爱点石成金。这样,学生就自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由此可见,放低姿态,心平气和是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谈话是教师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就有关问题进行对话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师生沟通思想,缘情说理,以理服人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必须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动之以情。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忱、与人为善,不能性急,更不能简单粗暴。跟学生谈话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诱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伊索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劝说往往比强迫更有效。”教师在跟学生谈话时,必须有说服教育的充足理由,要允许学生争辩。教师讲道理时要讲到点子上,说话要说到学生心里,用充分的理由说深说透,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像医生针灸一样,扎准了穴位,就会针到病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产生缺点、错误的根源、实质、影响,才会心悦诚服,“理来顺受”。
三、捕捉契机,因势利导
炼钢要看火候,教育谈话要看时机,这是教师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选准角度,把握火候,创造情通而理达的条件,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使批评以聊天的方式进行。对个性强的学生,教师谈话时应该撇开正面交锋,绕弯编圈,诱彼入伏,以迂回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向积极向上、威信很高、自尊心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宽容其偶尔的差错,谅解、不加责备,对其缺点只点到为止,让其自我反思,从而促其自新。
本学期,笔者任教六(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六(1)班在这个学期从新加坡转来一个男孩,一查过往成绩,语文24,数学42,笔者看到这个成绩确实吓了一大跳,再见到模样时更是瞪大双眼,半天没缓过劲来,但孩子是本地户籍,属地段生,必须无条件接收。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笔者以及六(1)班的其他老师与“魔鬼”进行较量的时刻了。笔者知道对这些特殊孩子进行前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安排自己任教这个班的思品课。在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后,他有了较大进步。一次,布置回家做实践作业该生又未完成,找其谈话,他的理由是傍晚去校羽毛球队训练,导致作业未完成,也就是说,不是他的错。笔者知道羽毛球是他的最爱,于是,夸奖了他的羽毛球打得好,并说体育老师和教练还在笔者面前多次表扬他,他有些喜形于色。笔者话锋一转,谈到学习,并诱其入瓮,与他签订“君子协定”:一次作业未完成,就停一次羽毛球练习。他尽管有些为难,但为了他的最爱,还是签下了大名,协议人手一份。从这之后,他还真的极少不完成作业了。这种抓其痛处,顺势而诱的沟通方法是很适应小学高段的特殊学生的,尤其是男孩子。
四、幽默诙谐,循序渐进
对老师有对立情绪的学生,时刻都提防着老师,对老师戒备森严。这时要使教师与学生的谈话的教育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首先必须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而解除学生的戒備心理的良方是老师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学生心中的防线消除,教师再循序渐进,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的确,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一门大学问,作为老师,要少用情绪,多用智慧。交流沟通的前提是要搭建好师生的心理通道,如果连心灵之门都没有打开,说再多的话,讲再多的道理也是没有用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师教学;沟通技能;提高策略
常有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与其谈话是“苦口婆心”地“对牛弹琴”。有的学生在谈话时耷拉着脑袋,事后依然如故;有的则当场和老师起冲突,让老师下不了台;有的表面接受,过后跟老师对着干。教育为何沦落到如此的地步?作为管理者,也是教师一员,笔者不得不坐下来,静下心,反思教师的沟通方法与技巧。
一、放低姿态,心平气和
在办公室里,笔者经常见到老师叫学生过来谈话。教师们基本上都是摆着一副老师的架子,铁青着脸,唯我独尊,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或用惩罚来威胁学生,或用教师的权威来对付学生,或用向家长告状来压迫学生。“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做决定的是我而不是你。”“你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告诉你家长。”要知道,这种架子思想正是阻碍老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堵铁墙。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和老师对着干,使老师自己下不了台。这样又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谈话实际上就是教育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受教育后,能够克服自己缺点或改正错误,从而成为思想健康和行为端正的人。因此,教师跟学生谈话时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说道理,真诚坦率地沟通双方的思想,表现出信任对方、尊重对方的态度,才有利于学生驾起理想的风帆,鼓起同不良行为斗争的勇气,激起勤奋学习的恒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对其讽刺挖苦、厉声斥责,而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和风细雨般的言辞与学生谈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做到以慈母之爱动其心,以严父之爱导其行,以人师之爱点石成金。这样,学生就自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由此可见,放低姿态,心平气和是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谈话是教师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就有关问题进行对话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师生沟通思想,缘情说理,以理服人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必须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动之以情。教师对学生要满腔热忱、与人为善,不能性急,更不能简单粗暴。跟学生谈话要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诱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伊索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劝说往往比强迫更有效。”教师在跟学生谈话时,必须有说服教育的充足理由,要允许学生争辩。教师讲道理时要讲到点子上,说话要说到学生心里,用充分的理由说深说透,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像医生针灸一样,扎准了穴位,就会针到病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产生缺点、错误的根源、实质、影响,才会心悦诚服,“理来顺受”。
三、捕捉契机,因势利导
炼钢要看火候,教育谈话要看时机,这是教师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选准角度,把握火候,创造情通而理达的条件,与学生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使批评以聊天的方式进行。对个性强的学生,教师谈话时应该撇开正面交锋,绕弯编圈,诱彼入伏,以迂回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一向积极向上、威信很高、自尊心很强的学生,老师要宽容其偶尔的差错,谅解、不加责备,对其缺点只点到为止,让其自我反思,从而促其自新。
本学期,笔者任教六(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六(1)班在这个学期从新加坡转来一个男孩,一查过往成绩,语文24,数学42,笔者看到这个成绩确实吓了一大跳,再见到模样时更是瞪大双眼,半天没缓过劲来,但孩子是本地户籍,属地段生,必须无条件接收。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笔者以及六(1)班的其他老师与“魔鬼”进行较量的时刻了。笔者知道对这些特殊孩子进行前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安排自己任教这个班的思品课。在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后,他有了较大进步。一次,布置回家做实践作业该生又未完成,找其谈话,他的理由是傍晚去校羽毛球队训练,导致作业未完成,也就是说,不是他的错。笔者知道羽毛球是他的最爱,于是,夸奖了他的羽毛球打得好,并说体育老师和教练还在笔者面前多次表扬他,他有些喜形于色。笔者话锋一转,谈到学习,并诱其入瓮,与他签订“君子协定”:一次作业未完成,就停一次羽毛球练习。他尽管有些为难,但为了他的最爱,还是签下了大名,协议人手一份。从这之后,他还真的极少不完成作业了。这种抓其痛处,顺势而诱的沟通方法是很适应小学高段的特殊学生的,尤其是男孩子。
四、幽默诙谐,循序渐进
对老师有对立情绪的学生,时刻都提防着老师,对老师戒备森严。这时要使教师与学生的谈话的教育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首先必须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而解除学生的戒備心理的良方是老师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学生心中的防线消除,教师再循序渐进,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的确,与学生交流沟通是一门大学问,作为老师,要少用情绪,多用智慧。交流沟通的前提是要搭建好师生的心理通道,如果连心灵之门都没有打开,说再多的话,讲再多的道理也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