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方法与体会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在习题课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如下: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让吃透概念,注意应用物理公式中的“同一”问题。一般来说,应用物理公式之前,必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其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公式中所有物理量必须是对应同一研究对象,同时这些物理量还必须是相对同一工作状态而言的。不要将物理公式在题目中张冠李戴,特别是在同一题目中有两个以上的对象或工作状态时学生可能会将这个对象的物理量错用到别的对象或别的工作状态上去。概念理解了,是否就能顺利完成计算题呢?有人也许会说“这有何难,买些练习册来,进行题海战术,多做题,最后熟悉了,题目自然就会做了。在我们积极探索新教学法的今天,显然,这样的做法已經不能适应今天的学生和改革的要求。与其让题海战术弄昏了头脑,不如选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在讲读的过程中给学生练习,前提是练习的题目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他们在完成过程中领悟公式的含义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解答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要完成并达到这个效果并不容易,我们不妨试着这样做:对即将学习的物理公式,可以分三步进行:①认识公式,清楚公式中各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能分别写出它们的单位和导出公式。②理解公式所含的物理意义,从公式可以直接判断其它物理量一定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③应用公式,分简单应用和复杂应用,简单应用就是直接将已知量代入公式求解,复杂应用时除了要很熟悉基本公式之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 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我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我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我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G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我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其他文献
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恰、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的面前的任务。下面浅谈我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优化关系  1、 摆正师生关系。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
期刊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能使学生系统整理、巩固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对于初三的总复习来说更加至关重要,可是在复习时我们往往特别关注学生的因素,却往往忽略教师的复习指导能力因素。下面,我就自身的实践与认识,谈一谈对教师指导初三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理解、鼓励、宽松的环境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渊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怎样教?新课程强调的理念如何凸显?是老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感到理论缺乏要领,实际操作困难,不知何去何从。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特点,从当代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我们认为教师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重点应先解决好三个“树立”。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知识观  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反映出的数学知识观严重滞后,认为数学是由专家发明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而其他人只是应用以得出固定
期刊
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
期刊
在全面推进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经过探索发现,新课程改革过程面对的困惑很多;但我们从中也应该看到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积极应对,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  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教学定位与教
期刊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由于在组织教学、结果控制等方面比较费神且占用时间较多,因此很多教师不大愿意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学。那么如何对生物学分组实验进行有效的教学控制呢?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实验
期刊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建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使学生理解科学过程和学习科学方法。还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酌形成,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有个性
期刊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升级换代明显加快,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试题出现了研究性实验。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动摇着传统教育的根基,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化,即中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做研究。本文主要对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素养加以探讨。  一、学者型教师的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期刊
【摘要】 针对以UASB为代表的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处理含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废水时的启动问题,综述了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此外,为了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投加经过驯化、筛选的优势菌。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污泥颗粒;影响因素;启动;优势菌    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由于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有机负荷大和可处理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