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设施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果在建筑设计上继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产业经济增长,不重视生态效益,就会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将生态理念引入建筑设计中,使得现代建筑具有别样的风格。基于此,文章对生态建筑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设计措施,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从而更好的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1.生态建筑学的概述
1.1生态建筑学。具体来说,生态建筑学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建筑技术学、生态学、现代科学等众多学科及技术手段,合理的组织安排建筑与生态环境等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将建筑与环境融合为统一有机整体,这种统一有机整体具备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形成人、自然生态环境、建筑三者的良性循环系统。简单的来说,生态建筑学是依托生态学为基础,将建筑学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达到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
1.2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每一个高层建筑的建立,都需要消耗众多的能源,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资源,产生众多污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及施工环境都造成不利影响。引进生态建筑学应用于高层建筑领域,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高层建筑的能源节约问题,采用生态建筑理念进行设计高层建筑,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生态建筑学设计理念主张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充分的利用資源及环境条件,将生态策略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在建筑技术和施工中采用生态措施,创造出符合生态规律的建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打造出健康、富有生机、环保的高层建筑。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对于生态建筑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环境特点,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确保生态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2.1以人文本原则。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对生活区域和生产区域的环境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对人的关心,就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交通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层次需求,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清洁、舒适、环保、健康的空间。比如:根据建筑地的自然环境,建立宜人的绿化系统。
2.2节能环保原则。节能环保是生态建筑的内在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用可以循环利用或者可降解的材料,尽可能少的产生建筑垃圾,即便产生也不致于对环境产生危害;选用建材时还要考虑优先使用本地建材,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2.3经济性原则。生态建筑要符合经济性,指的是建筑施工中,尽可能选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以降低施工成本,但更重要的强调建筑在建成后使用过程中要经济运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要降至最低。在进行生态建筑施工过程中,牵涉到多个科学理论以及先进技术,并与建筑材料进行配合,确保生态建筑的高效运行、低耗运行以及节能运转,最大程度减小生态建筑在环境使用过程中的破坏程度,降低对自然的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的优势运行。例如:根据生态学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采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方式。
2.4因地制宜原则。科学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重视环境、植被以及当地土地的特点,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筑风格上,应该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在建筑能耗上,尽可能地结合当地的日照和风向特点,降低建筑在使用中对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在绿化环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用当地物种,避免绿化过程中因植物无法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资源浪费。
3.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生态建筑整体设计方法
要想充分的掌握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首先必须从建筑设计的整体上全面的去看待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问题。生态建筑整体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共生;建筑和社会环境的共生。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应对建筑所处的地段进行慎重选择,尽量使其处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建筑的建设应尽量将对土地的破坏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对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造成的不平衡必须通过建筑物的建造来弥补。此外,对于已经确定的建筑基地,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即尽最大可能的保留和尊重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原有的完整性。另外,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自然生态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尊重地形、地貌;保护植被的现状;结合水文地质情况;保护土壤资源。建筑和社会环境共生的设计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对古建筑进行妥善的保存,对传统街区的景观进行继承和发展;对地域和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进行继承和保护;积极创造城市的新景观;对城市的交通、能源、土地进行适度的使用;保持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保持城市发展的持久活力和魅力;让城市居民也能参与到生态建筑设计和街区的更新中等。
3.2高效无污染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高效无污染的设计方法通常将其分成高效和无污染两大部分。生态建筑的高效主要体现在建设设计的节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将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到最小的同时,还要充分地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想充分的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比如充分考虑对太阳能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太阳能这种无限能源为例,如果要合理利用必然要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现如今,有一些房屋建筑设计出了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装置与太阳能能源利用系统。此外,不少生态建筑设计中也应用了蓄冷空调技术等。而太阳能技术更多针对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一方面,不少示范办公楼中,其热水器中带有的吸附制冷机与干盘管技术综合应用,能够使得制冷剂通过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实现加热。另一方面,除湿热泵的应用也可以在夏季到来时用于制冷所用。如此一来,空调、供暖、热水供应、以及地热等系统功能的实现,都可以和太阳能系统实现一体化,设计上应结合地区差异打造出适宜的生态建筑系统。
此外,3R材料应用非常流行。所谓3R强调的是节能、可再生、可循环的绿色材料。设计中可以对非骨料、粉煤灰,甚至可以是一些栽植花草所用的小陶粒来替代水泥原料。此外,还可以利用老项目工程拆除以后的混凝土原料予以新老混凝土搭配,比如有些就保留七成混凝土并掺入低成分水泥原料;再如,不少旧地板也可以回收再利用。由此可推,一个项目可再生或重新应用的资源利用率就可达40%~60%左右。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影响下,建筑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民众逐渐加大了对生态建筑的关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不断加强生态建筑研究,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为减小建筑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全面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磊.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1:556+841.
[2]常城.高层工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3]高梅.生态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浅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31-34.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分析
1.生态建筑学的概述
1.1生态建筑学。具体来说,生态建筑学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建筑技术学、生态学、现代科学等众多学科及技术手段,合理的组织安排建筑与生态环境等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将建筑与环境融合为统一有机整体,这种统一有机整体具备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要求,形成人、自然生态环境、建筑三者的良性循环系统。简单的来说,生态建筑学是依托生态学为基础,将建筑学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达到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
1.2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每一个高层建筑的建立,都需要消耗众多的能源,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资源,产生众多污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及施工环境都造成不利影响。引进生态建筑学应用于高层建筑领域,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高层建筑的能源节约问题,采用生态建筑理念进行设计高层建筑,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生态建筑学设计理念主张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充分的利用資源及环境条件,将生态策略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在建筑技术和施工中采用生态措施,创造出符合生态规律的建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打造出健康、富有生机、环保的高层建筑。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对于生态建筑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环境特点,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确保生态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人、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2.1以人文本原则。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对生活区域和生产区域的环境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体现出对人的关心,就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室内设计、交通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层次需求,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清洁、舒适、环保、健康的空间。比如:根据建筑地的自然环境,建立宜人的绿化系统。
2.2节能环保原则。节能环保是生态建筑的内在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用可以循环利用或者可降解的材料,尽可能少的产生建筑垃圾,即便产生也不致于对环境产生危害;选用建材时还要考虑优先使用本地建材,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2.3经济性原则。生态建筑要符合经济性,指的是建筑施工中,尽可能选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以降低施工成本,但更重要的强调建筑在建成后使用过程中要经济运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要降至最低。在进行生态建筑施工过程中,牵涉到多个科学理论以及先进技术,并与建筑材料进行配合,确保生态建筑的高效运行、低耗运行以及节能运转,最大程度减小生态建筑在环境使用过程中的破坏程度,降低对自然的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的优势运行。例如:根据生态学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地采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方式。
2.4因地制宜原则。科学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周围的自然条件,重视环境、植被以及当地土地的特点,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筑风格上,应该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在建筑能耗上,尽可能地结合当地的日照和风向特点,降低建筑在使用中对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在绿化环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用当地物种,避免绿化过程中因植物无法适应新环境而产生资源浪费。
3.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生态建筑整体设计方法
要想充分的掌握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首先必须从建筑设计的整体上全面的去看待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问题。生态建筑整体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共生;建筑和社会环境的共生。生态建筑设计,首先应对建筑所处的地段进行慎重选择,尽量使其处在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建筑的建设应尽量将对土地的破坏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对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造成的不平衡必须通过建筑物的建造来弥补。此外,对于已经确定的建筑基地,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即尽最大可能的保留和尊重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原有的完整性。另外,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自然生态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尊重地形、地貌;保护植被的现状;结合水文地质情况;保护土壤资源。建筑和社会环境共生的设计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对古建筑进行妥善的保存,对传统街区的景观进行继承和发展;对地域和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进行继承和保护;积极创造城市的新景观;对城市的交通、能源、土地进行适度的使用;保持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保持城市发展的持久活力和魅力;让城市居民也能参与到生态建筑设计和街区的更新中等。
3.2高效无污染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高效无污染的设计方法通常将其分成高效和无污染两大部分。生态建筑的高效主要体现在建设设计的节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将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到最小的同时,还要充分地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想充分的实现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比如充分考虑对太阳能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太阳能这种无限能源为例,如果要合理利用必然要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现如今,有一些房屋建筑设计出了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装置与太阳能能源利用系统。此外,不少生态建筑设计中也应用了蓄冷空调技术等。而太阳能技术更多针对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一方面,不少示范办公楼中,其热水器中带有的吸附制冷机与干盘管技术综合应用,能够使得制冷剂通过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实现加热。另一方面,除湿热泵的应用也可以在夏季到来时用于制冷所用。如此一来,空调、供暖、热水供应、以及地热等系统功能的实现,都可以和太阳能系统实现一体化,设计上应结合地区差异打造出适宜的生态建筑系统。
此外,3R材料应用非常流行。所谓3R强调的是节能、可再生、可循环的绿色材料。设计中可以对非骨料、粉煤灰,甚至可以是一些栽植花草所用的小陶粒来替代水泥原料。此外,还可以利用老项目工程拆除以后的混凝土原料予以新老混凝土搭配,比如有些就保留七成混凝土并掺入低成分水泥原料;再如,不少旧地板也可以回收再利用。由此可推,一个项目可再生或重新应用的资源利用率就可达40%~60%左右。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影响下,建筑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民众逐渐加大了对生态建筑的关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不断加强生态建筑研究,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为减小建筑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全面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磊.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1:556+841.
[2]常城.高层工业建筑生态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3]高梅.生态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浅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