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根据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建设内涵与现状分析,探索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策略主要是:全程对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融合,将企业文化汇集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 融合
[作者简介]孙静华(1963-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胡冬艳(1982- ),女,山东济宁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管理研究。(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33-02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办学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最优结合”的办学方针,这就需要从内涵建设入手,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与融合。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需求。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渗透并融合社会各领域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对于学校的发展已经变得日趋重要。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打造品牌特色,培育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促使学校必须实现校企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
校企对接与融合的校园文化可促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环境,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专业建设与岗位衔接的需求。校企文化融合可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人文气质,更加兼备职业素养,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等能力以及提升可持续发展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是指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创设一种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使其包含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方式,更加关注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操行、能力等方面与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职业规范相对接,尤其注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上的和谐,从而使学生在顺利就业的同时,具有对岗位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职业特色,某种程度上应与企业文化具有一致性,对接与融合的校企文化应具有辐射作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之间不够一致;教师的现有专业技能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滞后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所需的条件;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性没有充分地显现等。
三、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策略
(一)全程对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整合企业文化。从现代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强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要将企业文化中职业道德、职业标准、岗位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等有价值的元素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深化产学合作,构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校企共赢机制,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的对接。
2.在课程中渗透企业文化。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职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体现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制订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要整合优秀企业文化,要结合职业新领域的要求,引入职业标准,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使课程内容与岗位知识融合、与职业技能要求衔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境仿真训练等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相匹配,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真切地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学过程要贴近企业生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企业文化内容,结合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树立企业文化观,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以及企业质量第一的意识。
3.在学生管理中吸收企业文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历练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可以参照企业管理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企业文化,把适应校园环境作为将来适应企业环境的演练,如对学生的考勤可采用企业对员工考勤的办法,采取“刷卡上课”“刷卡听讲座”等;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可以引入企业的奖惩机制,实行目标制;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专业特点,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定班规,吸收企业先进团队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开展文体活动时,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方式,对活动方案设计进行招、投标,对活动主持人进行公开竞聘;对学生宿舍管理,按照物业管理方式,实行目标责任制;对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可实行班级包干、负责制。此外,还可组建专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社团活动,按照企业的标准组织实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从中感悟企业的竞争、效益与责任,从而增强职业责任感。
4.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融合企业文化。校内实践教学是学生到企业岗位实践的前期准备,是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核心,在实验、实训室的设计和布局上,力求实现训练环境真实化;在实训项目开发上,要将企业岗位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任务;在实训项目操作上,努力做到仿真化;在实践环节上,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在实训内容安排上,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在实训基地管理上,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企业管理办法,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训练,在初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安全及行为准则,实现与岗位技能要求的初步接轨。 5.在教学管理中借鉴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教学常规管理重在抓落实、抓细节,要在严、细、实上下工夫,这些都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如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认证)运用于教学管理中,根据学校的特点实施和建立适合学校的ISO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公平、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不断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学校“企业化”教学管理的新局面。师生在参与管理和接受严格管理的过程中增强“抓管理、提质量、出效益”的意识。
(二)全面融合,将企业文化汇集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
1.以精神文化的融合为核心。高职院校要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就要以研究和宣传企业文化为抓手,充分体现“职业性”,吸取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建设。把企业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精髓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可以设立校企文化研究中心(所),选择优秀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文化以及校企文化如何融合的研究。同时,可以在校内开辟专栏,展示紧密型合作企业的文化,或将紧密型合作企业的文化集于一体,制作宣传册,免费派发给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师生受到企业文化的渲染。
2.以物质文化的融合为载体。物质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标志,加强物质文化的融合可以营造校园企业环境氛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职业”性,必须重点抓好如下工作: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依据专业特点,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建立融教学与生产、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实体化企业,教师带领学生接业务,做项目,在真题真做中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建设校园“职业标志”,以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的名字来命名校内建筑物,赋予这些建筑物以特殊意义;开辟校园“企业文化区”,在校园内塑造与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家雕像;在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内张贴著名企业家的寄语和优秀企业工作理念;校内宣传橱窗中展示优秀毕业生成才典型事迹;学生的实训服按企业员工的工作服样式制作;以企业名称或项目名称给专业教学班冠名;设立以合作企业来命名的奖学金、各类比赛奖杯等。创建企业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不断拉近与企业的距离,增强对职业的亲近感。
3.以行为文化的融合为关键。高职院校校园实践活动中要处处凸显“职业”的特色,这就要坚持“入企业”和“引企业”相结合。(1)学校要注重开展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开展企业文化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要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管理模式等;邀请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优秀企业学习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感受企业规范。(2)各专业要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如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企业文化必修课程和相关人文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精髓,增强职业素养;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为师生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师生进行座谈,面对面交流,通过搭建企业与学校互动交流的文化平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习和职业要求之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把企业岗位要求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3)学生在企业顶岗或跟岗实习,要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了解企业的运作,在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培育职业行为习惯,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4)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促练,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大力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参加企业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企业文化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的精神、物质、行为等方面,是企业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融合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加强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校企文化在对接与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才能创建出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统一的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也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江.营造高职校园企业文化氛围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杨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管见[J].教育与职业,2008(11).
[3]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12).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 融合
[作者简介]孙静华(1963-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与研究;胡冬艳(1982- ),女,山东济宁人,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管理研究。(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33-02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办学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最优结合”的办学方针,这就需要从内涵建设入手,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与融合。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需求。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渗透并融合社会各领域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对于学校的发展已经变得日趋重要。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打造品牌特色,培育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促使学校必须实现校企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
校企对接与融合的校园文化可促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环境,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满足行业人才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专业建设与岗位衔接的需求。校企文化融合可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人文气质,更加兼备职业素养,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等能力以及提升可持续发展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是指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创设一种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使其包含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方式,更加关注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操行、能力等方面与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职业规范相对接,尤其注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上的和谐,从而使学生在顺利就业的同时,具有对岗位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职业特色,某种程度上应与企业文化具有一致性,对接与融合的校企文化应具有辐射作用、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之间不够一致;教师的现有专业技能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滞后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所需的条件;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性没有充分地显现等。
三、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策略
(一)全程对接,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整合企业文化。从现代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强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要将企业文化中职业道德、职业标准、岗位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等有价值的元素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深化产学合作,构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校企共赢机制,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的对接。
2.在课程中渗透企业文化。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职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体现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标准制订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要整合优秀企业文化,要结合职业新领域的要求,引入职业标准,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使课程内容与岗位知识融合、与职业技能要求衔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境仿真训练等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相匹配,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真切地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学过程要贴近企业生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企业文化内容,结合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树立企业文化观,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以及企业质量第一的意识。
3.在学生管理中吸收企业文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历练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可以参照企业管理办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企业文化,把适应校园环境作为将来适应企业环境的演练,如对学生的考勤可采用企业对员工考勤的办法,采取“刷卡上课”“刷卡听讲座”等;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可以引入企业的奖惩机制,实行目标制;在班级管理中,结合专业特点,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制定班规,吸收企业先进团队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开展文体活动时,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方式,对活动方案设计进行招、投标,对活动主持人进行公开竞聘;对学生宿舍管理,按照物业管理方式,实行目标责任制;对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可实行班级包干、负责制。此外,还可组建专业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社团活动,按照企业的标准组织实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由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从中感悟企业的竞争、效益与责任,从而增强职业责任感。
4.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融合企业文化。校内实践教学是学生到企业岗位实践的前期准备,是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核心,在实验、实训室的设计和布局上,力求实现训练环境真实化;在实训项目开发上,要将企业岗位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任务;在实训项目操作上,努力做到仿真化;在实践环节上,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在实训内容安排上,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在实训基地管理上,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借鉴企业管理办法,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训练,在初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安全及行为准则,实现与岗位技能要求的初步接轨。 5.在教学管理中借鉴企业文化。高职院校教学常规管理重在抓落实、抓细节,要在严、细、实上下工夫,这些都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如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认证)运用于教学管理中,根据学校的特点实施和建立适合学校的ISO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公平、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不断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学校“企业化”教学管理的新局面。师生在参与管理和接受严格管理的过程中增强“抓管理、提质量、出效益”的意识。
(二)全面融合,将企业文化汇集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
1.以精神文化的融合为核心。高职院校要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就要以研究和宣传企业文化为抓手,充分体现“职业性”,吸取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建设。把企业先进的理念和文化精髓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可以设立校企文化研究中心(所),选择优秀企业文化,加强对企业文化以及校企文化如何融合的研究。同时,可以在校内开辟专栏,展示紧密型合作企业的文化,或将紧密型合作企业的文化集于一体,制作宣传册,免费派发给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师生受到企业文化的渲染。
2.以物质文化的融合为载体。物质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在标志,加强物质文化的融合可以营造校园企业环境氛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具有“职业”性,必须重点抓好如下工作: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依据专业特点,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建立融教学与生产、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实体化企业,教师带领学生接业务,做项目,在真题真做中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建设校园“职业标志”,以对学校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的名字来命名校内建筑物,赋予这些建筑物以特殊意义;开辟校园“企业文化区”,在校园内塑造与专业相关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家雕像;在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内张贴著名企业家的寄语和优秀企业工作理念;校内宣传橱窗中展示优秀毕业生成才典型事迹;学生的实训服按企业员工的工作服样式制作;以企业名称或项目名称给专业教学班冠名;设立以合作企业来命名的奖学金、各类比赛奖杯等。创建企业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不断拉近与企业的距离,增强对职业的亲近感。
3.以行为文化的融合为关键。高职院校校园实践活动中要处处凸显“职业”的特色,这就要坚持“入企业”和“引企业”相结合。(1)学校要注重开展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开展企业文化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要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理念、管理行为、管理模式等;邀请知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优秀企业学习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感受企业规范。(2)各专业要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如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企业文化必修课程和相关人文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精髓,增强职业素养;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为师生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邀请优秀毕业生与师生进行座谈,面对面交流,通过搭建企业与学校互动交流的文化平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习和职业要求之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把企业岗位要求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3)学生在企业顶岗或跟岗实习,要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了解企业的运作,在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培育职业行为习惯,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4)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促练,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大力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参加企业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企业文化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的精神、物质、行为等方面,是企业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融合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高职院校只有通过加强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校企文化在对接与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才能创建出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统一的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也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江.营造高职校园企业文化氛围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杨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管见[J].教育与职业,2008(11).
[3]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