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一旦脱离了语境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就失去了活力,单纯的单词的记忆和语法操练显得枯燥乏味。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长期以往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反之,有了语境,语言的价值才能体现,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再也不是符号的记忆,而是围绕主题,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主动过程。
语境带动下的语言学习活动,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师生之间学习活动的再次创造,是教材的衍生和生活化情境的再现。教师所创造的语境是围绕着教材主题开展的,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学生依托语境将学到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意义的理解得到了实际的语用。因此,语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并且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通过语境更好推进学习过程,笔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聚焦主题,设计语境链
主题为语言学习设定了内容范围和学习语境。主题的引领和语境的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上海版)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展开的,而每个单元是由look and learn、look and say、say and act等各个板块的成组。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如何将单课之间、单元之间片段化的内容统一和整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1.单课语境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分而不散
每个UNIT都是一个整体。单课的语境和单元的语境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从单元主题中提炼单课时主题,单课时主题是单元主题的细化和分解,服务于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是一个能够分解成各个部分的大语境,单课时主题是小语境。教师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将单课时的情景通过意义聚焦和关联成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内容相互关联的语境链。
案例一:牛津英语教材(上海版)4BM4U2单元主题和教材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不同的传统节日和节日活动,并且能够通过制作海报向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节日。因此我对单课时的4个小语境主题安排如下:
Period 1 Festivals in China
Period 2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Period 3 The Spring Festival
Period 4 Festivals I like best
由此可见,通过对Festivals I like这个单元大语境的调整和串联后,单元语境的整体性更强,和单课小语境之间的逻辑性也更密切了,让学生们从学习传统节日到介绍传统节日、最后能收集信息、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海报。这样的设定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传统节日主题深入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学以致用,最后能够制作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海报。
2.板塊内容以关联语境为目的,合纵连横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基于单元主题的语境创设、重组和调整,形成内容一致并且贴近实际生活的小语境,从而使整合之后的语境之间关联性更强,以此来实现在主题语境的牵引下通过小语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案例二:牛津英语5B M2U1 food and drinks单元的教学主题是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厘清和归纳出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哪些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笔者将课文look and say、look and learn,look and read原来整篇课文的内容划分成两个部分、两种语境,即健康生活和饮食的语境、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并分别作为一个单课时的小语境进行教授对比,第一课时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第二课时Unhealthy food and unhealthy life。从不同的主题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孩子的表现、身体状况等等,使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带来的危害,从而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那第三课时My 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主题意义的探究就水到渠成。
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英语,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语境巧妙设计,更要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主题语境通过关联语境促进学生的语言水平。通过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教学的语境紧密切合主题并内容统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意义。同时,伴随着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的语境不断丰富、递进,最后形成一个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
(二)贴近生活,体现语用价值
1.语境设计具有生活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构造得到发展。英语学科的本质是让学生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基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生活化的语境才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小学英语教学语境话题创设的策略是关注话题设计,让话题的设计具有生活性,以满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生活经验。英语教学语境就是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的桥梁,将课堂的情感迁移到实际的生活中,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具有实践性
在非语言环境下,学生在完成学习理解类的活动之后,他们还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师此时就需要创设语境,开展应用实践类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言可语,解决问题时能言能语。
具有实践性的语境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目的是什么?和谁进行对话?什么情况下说?该说些什么?针对学习的主题提出如果我们遇到现实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形成一个有主题、有内容、有步骤、有方法的解决办法。 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更好地实践、探索英语。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语境巧妙设计,更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境的设计是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背景,是语言学习的环境支持,是知识迁移的平台,是积极情感体验的保障。每一个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成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教学参与者,帮助孩子在语境带动下推动语言能力的实施。
(一)丰富语境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1.温故知新,增加语言层次感
教材内容一般通过人物对话、短文、调查等形式展开,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很难发现其中的关联,也不利于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但片段式内容却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整合教材、创设语境的空间。根据牛津英语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有些主题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上的拓展。在遇到文本语境前后联系性不强、内容单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前几册教材相同的主题内容,完善文本语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唤醒学生对语言的记忆,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学习新知。
案例三:Four seasons的主题,在1B和2B的内容中都有编排。1B的内容是说说每个季节的颜色和感受。Spring is green. Spring is warm...主要讨论每个季节不同的颜色和气候带给我们的感觉。2B的内容是描述季节的天气以及在这个季节里面喜欢的运动。Spring is nice and warm. I like riding my bicycle in the park.除了客观地描述季节的特征外,更要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喜欢做什么,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案例中,通过两個相同主题但不同语言层度语境的结合,学生们可以从颜色、感觉、气候和喜爱的活动来描述季节。
2.知识迁移,注重思维培养
以上的案例中,学生能够在语境中对文本的主题有感知和理解,但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语境远不能满足培养英语学习和思维能力的需要。所以教师需要拓展主题语境,从客观变成主观,从课本知识迁移到自身的喜好。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出理由。通过教材学习,发现颜色、天气和活动都是我们喜欢季节的描述,也是我们喜欢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喜爱之情。通过语境的渐次推进,学习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语言学习活动的推进带动思维能力的推进,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以问促学,形成思辨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引导,也是推进课堂的重要手段。而问题情境就是解决问题的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学习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在语境中,通过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学习内容。
1.以问代讲
语境是有特定主题和特定内容的。教师提问,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在语境中,通过问代替讲,通过问促进学,相辅相成。提问一定要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相连,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思考中和回答中梳理知识,通过情境中问题的推进,整合并学习新知识。
2.多学多思
语境可以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要体现在教师的问题中,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理解重点和难点变为自己的知识。通过在语境中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多元化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形式,掌握运用重点和难点。
3.敢于质疑
教师可以用追问的方式提炼学习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可以大胆猜测、质疑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互动,从低级思维走向高级思维,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完善板书语境,构建语用框架
板书是教学情境的再现。教学板书是用明确的记忆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结构框架。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符号、图标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复述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是简练的、系统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语境中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过程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积极有趣的板书能让学生学会描述分析、识别发展步骤、分析整体和局部、比较类别的推理能力,并最终清晰地体会到教学内容和思维的结构。复述板书重现教学情境,成了学生认知世界、发展思维、提高口语能力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笔者比较推荐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语义的框架,帮助孩子理解朗读,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和发展思维,突出重点,厘清脉络,优化学习方式,同时,思维导图方式也可以考验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板书语境中通过关键信息、综合运用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丰富文化体验,追求学科育人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交流互动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影响也左右着人们的交往。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够灵活地把握英语学习的形式和内涵,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其和母语之间的差异,才能跨越鸿沟,顺利进行沟通。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教学语境毫无疑问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越强。所以了解英美国家的习俗、历史、信仰、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交际。
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对文化理解的过程。我们是在非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一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两种文化产生碰撞,形成冲突。学生需要明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更加透彻和精准地进行语言的交流。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源可以将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区别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尽可能地创造与主题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多元化文化认同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更要考虑教学的意义。学生通过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形成一种豁达包容的性格。我们要深知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也了解自己思维中的局限性,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最终融会贯通,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文化的熏陶教育下使自己成为更有思想、人格健全的人,也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核心基础。
活力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堂,是情境融合、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课堂,巧设语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创新才能给语言学习带来活力。活力的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用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和长远的作用。
语境带动下的语言学习活动,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师生之间学习活动的再次创造,是教材的衍生和生活化情境的再现。教师所创造的语境是围绕着教材主题开展的,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学生依托语境将学到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意义的理解得到了实际的语用。因此,语境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并且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通过语境更好推进学习过程,笔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通过语境教学设计给课堂注入活力
(一)聚焦主题,设计语境链
主题为语言学习设定了内容范围和学习语境。主题的引领和语境的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上海版)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展开的,而每个单元是由look and learn、look and say、say and act等各个板块的成组。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如何将单课之间、单元之间片段化的内容统一和整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1.单课语境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分而不散
每个UNIT都是一个整体。单课的语境和单元的语境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从单元主题中提炼单课时主题,单课时主题是单元主题的细化和分解,服务于单元主题。单元主题是一个能够分解成各个部分的大语境,单课时主题是小语境。教师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将单课时的情景通过意义聚焦和关联成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内容相互关联的语境链。
案例一:牛津英语教材(上海版)4BM4U2单元主题和教材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不同的传统节日和节日活动,并且能够通过制作海报向朋友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节日。因此我对单课时的4个小语境主题安排如下:
Period 1 Festivals in China
Period 2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Period 3 The Spring Festival
Period 4 Festivals I like best
由此可见,通过对Festivals I like这个单元大语境的调整和串联后,单元语境的整体性更强,和单课小语境之间的逻辑性也更密切了,让学生们从学习传统节日到介绍传统节日、最后能收集信息、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海报。这样的设定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传统节日主题深入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学以致用,最后能够制作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海报。
2.板塊内容以关联语境为目的,合纵连横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基于单元主题的语境创设、重组和调整,形成内容一致并且贴近实际生活的小语境,从而使整合之后的语境之间关联性更强,以此来实现在主题语境的牵引下通过小语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案例二:牛津英语5B M2U1 food and drinks单元的教学主题是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厘清和归纳出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哪些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笔者将课文look and say、look and learn,look and read原来整篇课文的内容划分成两个部分、两种语境,即健康生活和饮食的语境、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并分别作为一个单课时的小语境进行教授对比,第一课时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第二课时Unhealthy food and unhealthy life。从不同的主题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孩子的表现、身体状况等等,使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带来的危害,从而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那第三课时My healthy food and healthy life主题意义的探究就水到渠成。
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英语,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语境巧妙设计,更要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主题语境通过关联语境促进学生的语言水平。通过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使教学的语境紧密切合主题并内容统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意义。同时,伴随着教学任务的推进,教学的语境不断丰富、递进,最后形成一个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机整体。
(二)贴近生活,体现语用价值
1.语境设计具有生活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构造得到发展。英语学科的本质是让学生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基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生活化的语境才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小学英语教学语境话题创设的策略是关注话题设计,让话题的设计具有生活性,以满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生活经验。英语教学语境就是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的桥梁,将课堂的情感迁移到实际的生活中,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具有实践性
在非语言环境下,学生在完成学习理解类的活动之后,他们还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师此时就需要创设语境,开展应用实践类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言可语,解决问题时能言能语。
具有实践性的语境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目的是什么?和谁进行对话?什么情况下说?该说些什么?针对学习的主题提出如果我们遇到现实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形成一个有主题、有内容、有步骤、有方法的解决办法。 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更好地实践、探索英语。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语境巧妙设计,更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语境教学的实施为学习增添活力
语境的设计是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背景,是语言学习的环境支持,是知识迁移的平台,是积极情感体验的保障。每一个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成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教学参与者,帮助孩子在语境带动下推动语言能力的实施。
(一)丰富语境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1.温故知新,增加语言层次感
教材内容一般通过人物对话、短文、调查等形式展开,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很难发现其中的关联,也不利于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探究,但片段式内容却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整合教材、创设语境的空间。根据牛津英语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有些主题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上的拓展。在遇到文本语境前后联系性不强、内容单薄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前几册教材相同的主题内容,完善文本语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唤醒学生对语言的记忆,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学习新知。
案例三:Four seasons的主题,在1B和2B的内容中都有编排。1B的内容是说说每个季节的颜色和感受。Spring is green. Spring is warm...主要讨论每个季节不同的颜色和气候带给我们的感觉。2B的内容是描述季节的天气以及在这个季节里面喜欢的运动。Spring is nice and warm. I like riding my bicycle in the park.除了客观地描述季节的特征外,更要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喜欢做什么,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案例中,通过两個相同主题但不同语言层度语境的结合,学生们可以从颜色、感觉、气候和喜爱的活动来描述季节。
2.知识迁移,注重思维培养
以上的案例中,学生能够在语境中对文本的主题有感知和理解,但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语境远不能满足培养英语学习和思维能力的需要。所以教师需要拓展主题语境,从客观变成主观,从课本知识迁移到自身的喜好。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出理由。通过教材学习,发现颜色、天气和活动都是我们喜欢季节的描述,也是我们喜欢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喜爱之情。通过语境的渐次推进,学习要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语言学习活动的推进带动思维能力的推进,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以问促学,形成思辨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引导,也是推进课堂的重要手段。而问题情境就是解决问题的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学习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在语境中,通过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学习内容。
1.以问代讲
语境是有特定主题和特定内容的。教师提问,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在语境中,通过问代替讲,通过问促进学,相辅相成。提问一定要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相连,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思考中和回答中梳理知识,通过情境中问题的推进,整合并学习新知识。
2.多学多思
语境可以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要体现在教师的问题中,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理解重点和难点变为自己的知识。通过在语境中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多元化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形式,掌握运用重点和难点。
3.敢于质疑
教师可以用追问的方式提炼学习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可以大胆猜测、质疑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互动,从低级思维走向高级思维,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完善板书语境,构建语用框架
板书是教学情境的再现。教学板书是用明确的记忆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结构框架。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符号、图标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复述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是简练的、系统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语境中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过程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积极有趣的板书能让学生学会描述分析、识别发展步骤、分析整体和局部、比较类别的推理能力,并最终清晰地体会到教学内容和思维的结构。复述板书重现教学情境,成了学生认知世界、发展思维、提高口语能力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笔者比较推荐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语义的框架,帮助孩子理解朗读,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和发展思维,突出重点,厘清脉络,优化学习方式,同时,思维导图方式也可以考验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板书语境中通过关键信息、综合运用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丰富文化体验,追求学科育人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交流互动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影响也左右着人们的交往。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能够灵活地把握英语学习的形式和内涵,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其和母语之间的差异,才能跨越鸿沟,顺利进行沟通。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教学语境毫无疑问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的背景知识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越强。所以了解英美国家的习俗、历史、信仰、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交际。
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对文化理解的过程。我们是在非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一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两种文化产生碰撞,形成冲突。学生需要明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更加透彻和精准地进行语言的交流。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图片、视频、声音等资源可以将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区别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尽可能地创造与主题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多元化文化认同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更要考虑教学的意义。学生通过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形成一种豁达包容的性格。我们要深知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也了解自己思维中的局限性,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最终融会贯通,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文化的熏陶教育下使自己成为更有思想、人格健全的人,也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核心基础。
活力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课堂,是情境融合、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课堂,巧设语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创新才能给语言学习带来活力。活力的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语用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和长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