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研究:1978—1992年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至1992年,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面临的历史环境是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内部压力和走向开放的外部压力。国家核心治理体系建设表现为党政分开、中央向地方放权和国家向社会放权的制度安排。国家基础治理能力建设表现为产权分离化的制度安排,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的政策运行和能动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建构。分权与放权的制度安排引起了国家自主行为的方式转型和空间变化,国家自主行为的转变又增强了国家基础治理能力的有效程度。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家自主性建设,实现了"国"与"民"之间的利益共赢和"民"内部的利益均衡,使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了自身合法性。
其他文献
<正>我国建立急难救助制度的意义与原则国务院出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把"救急难"作为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原则和重要功能,但是没有把急难救助作为专门的制度和项目而确立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观察20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变化,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
<正>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该采用福利机制还是市场机制,一直是社会政策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所谓福利机制,是指按照福利性的原则来分配产品和服务。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福利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琶速发展、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剧烈.青少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