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在我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作为改革重要部分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在这段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急剧变化的过程中,走过了30年的历程。而作为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基石的银行商业化改革,沿着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这一改革方向,以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为标志,进行了13年的探索之路,现已呈现出了一张令国内外业界同行、研究学者、政府监管部门高度评价的答卷。
截至200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首次突破8%,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末的8家增加到2007年末的161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包括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24家,农村商业银行17家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新格局,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平等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银行商业化改革实践所取得的上述成绩,说明了改革是金融体系获得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商业银行增强实力,迈向国际一流标准的不竭动力。
伴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出现的中国民生银行,作为改革的参与者,其成立、发展以及不断壮大,记录了这个过程,成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截至2008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资产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0多亿元,较建行初期和上市时获得了跨越性发展。同时,长期保持业内较好的风险控制水平,2008年上半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为1.21%,总体上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快增长的良性发展。
总结民生银行12年的发展道路,并以此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科学发展道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时刻,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十二年实践
从建国初期“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到分设专业银行再到银行商业化改革,银行业发生的变化生动地体现着改革开放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的“债转股”实践,以及居高不下的坏账率,使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方向。但在国有股本一股独大的前提下,如何按照西方成熟的企业制度运行,需要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给予资金支持,而国有银行由于制度原因,普遍对民营企业禁闭大门。在此背景下,1993年,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的经叔平先生提出组建一家以工商联内有实力企业家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民营银行的设想,并希望此举既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又可为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出路。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备,1996年2月7日,民生银行正式成立。新观念下成立的新银行,从成立至今,一直以创新求变,力求在银行业界激起“鲶鱼效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全新的股权结构展现“新银行、新体制”
民生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59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的法人单位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之时,股权结构就具备股权分散、无控股股东的特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银行业吸入非公有资本并以非公有资本为主的大胆尝试,不仅突破了金融领域的国有垄断和对民营资本的限制,而且为形成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民生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民生银行在战略决策和执行上能够更为高效、科学和规范,更为准确地反映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更为灵活地调整银行的发展策略。这种新理念、新机制处处渗透在民生银行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实践中,展现出现代商业银行的崭新形象。
创新是推动民生银行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真谛,从经营银行的角度讲,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发展中的问题,扫除发展中的障碍,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并结合自身需要突破传统桎梏,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改革,其本质就是创新。我们所做的战略变革及其在业务和管理上的一系列持续不断的调整,就是以创新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而实践也证明,正是在追求科学发展信念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才使我们这家成立时间不长的银行在日益复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立足,并较好地解决了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关系这一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十二年来,民生银行充分利用“新银行、新体制”的优势,全面展示“开动脑筋办银行”的创新智慧,积极推动公司治理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实现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务实进取是民生银行兴行之本
从成立之初,民生银行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一家新生的弱小银行发展壮大,经受住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站在十二年后的今天回顧已有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民生银行始终在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完善治理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效益、质量和规模的协调发展。
成立十二年以来,民生银行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战略变革,第一次变革使民生银行从较高风险下的缓慢增长平稳过渡到快速健康发展,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大幅增加,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建立了“立行”的基础。第二次变革则是从2006年开始至今的流程银行建设,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彻底变革。目前,公司银行事业部体制已初见雏形,零售和中后台以及IT平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是民生银行站在新时期的“兴行”之举。
两次变革都是基于民生对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的理解,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把握和对自身发展的深刻判断。如果不因时而变,民生银行必然将失去发展的宝贵机遇,面临实力弱小受制、处处举步维艰、发展不可持续的被动局面。可以说,民生银行的发展就是一个对科学发展道路不断认识、不断探求的过程。
坚持创新与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自身比较竞争优势的现代银行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始终是民生银行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重大课题,在十多年的商业实践中,民生银行逐步形成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风险内控和业务发展四个层次有机联动、依次推进的改革发展体系,使民生银行能够高效协调运转,达到适应外部变化、解决自身不足、提升综合能力和实现发展跨越的目的。探索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民生银行通过公司治理、战略管理、风险内控和业务发展四个层面的改革发展,主要解决发展的基础、方向、保障和手段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关键的驱动要素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构成民生银行科学发展的实践基石。
良好的公司治理为民生银行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的股权结构和新型银行的体制使民生银行的公司治理从成立之初就具备了相对更高的起点。运用并不断完善这一体制上的优势,使民生银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激励银行的发展和约束银行的行为,使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趋于顺畅、高效和科学,各项改革发展的任务能够顺利实施和完成。
建行之初,民生银行即与大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等五个方面完全独立,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同时,从明确产权结构、界定“三会”和管理层职责、杜绝关联贷款等几个方面搭建了公司治理的基础架构。2000年末实现上市以后,民生银行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先后四次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成立了董事会六个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健全透明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维护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对有效避免经营行为短期化、防控风险和促进银行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民生银行将强化“高效、透明”作为新时期公司治理的新目标,以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能作用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将董事会会议分为决策性会议和非决策性会议,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议事决策的独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实施独立董事上班制度,对董事履职尽责自律实行制度化管理等举措。通过创新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民生银行将进一步提高董事会决策科学性,强化董事会战略管理职能,为新时期战略推进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适时主动的战略调整和制度创新为民生银行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依托日益高效、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民生银行在成立后的十二年间,根据外部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成立初期的民生银行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作为主要经营方向,但受制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和自身业务经验、管理能力的不足,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业务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而不良贷款水平却居高不下。1999年年底,资产规模不到400亿元,不良贷款率却达到8.7%,给新生民生银行的生存和后续发展构成现实威胁。2000年11月上市后,更增加了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和规范企业做强做大的现实紧迫性,这些因素促成了民生银行在成立五年之后的第一次战略转型。为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壮大规模、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及满足股东回报的发展目标,民生银行明确了以优质大客户为主的战略发展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并经过几年的努力,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得到大幅提升,盈利水平实现较大提高,资产质量达到业内较好水平。从2001年到2005年末的五年时间,民生银行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8.2倍、8.5倍、10.8倍和6.3倍,而同期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末的5.72%下降到2005年末的1.28%,整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生银行面临来自客户、监管政策、金融市场、同业和宏观环境等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众多因素挑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定位已越来越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民生银行主动因时而变,推动第二次战略转型,实施以提升专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能力为基础、以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方向的二次变革。这次改革从2005年实行公司业务集中经营开始,2006年以来全面实施以公司银行事业部改革为主,涉及各业务条线、全行前中后台各部门和各分支行的流程银行体系建设。
第一次转型解决了困扰民生银行早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快增长”的良性发展。当前实施的第二次转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始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发挥出新体制的优势。两次转型为民生银行适应外部变化、追求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新的战略转型都会跟进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创新。例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立评审制度,在内控管理方面的独立稽核体制,在激励考核方面的“两率考核”、“等级支行”制度、核心团队海外培训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等。
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为民生银行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保证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对于新生的银行而言,既要尽快做强做大,同时又要保持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民生银行较好解决了这一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成立十二年来,民生银行始终将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在实现业务规模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尽管在发展初期也曾经历过资产质量不高、风险管理薄弱的阶段,但自2001年调整发展定位之后,民生银行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立、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民生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01年,民生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授信“独立评审制”,建立独立于分行、不受行政干预、由信贷专家负责贷款审批的评审体系。同时,先后成立了负责资产监控和不良资产处置的部门,集中、独立地处理授信后管理和不良资产清收等专业事务。2004年,民生银行全面推行独立于各级经营机构、由总行垂直领导的稽核管理新体制,实行三级分设体制,按行业划分实施专业稽核,极大提高了全行内部控制水平。2005年,法律与合规事务部的成立使民生银行的合规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民生银行正在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适应事业部改革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实施专业评审,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积极做好各项准备。
高效灵活的产品创新为民生银行的规模发展和确立比较竞争优势创造了手段
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源支持,使民生银行的产品创新持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多年来,民生银行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等诸多领域都推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同业产生一定影响、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满足客户需要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例如,公司业务方面的买方付息票据、票据包买和企业财务革新计划,零售业务方面的钱生钱、“民生家园1+3”、移动按揭及信用卡三大绿色贵宾通道,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账户信息及时通服务和网上开证等,都是民生银行率先在国内同业中推出,在业界和广大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新的战略发展期,民生银行也在加快产品创新本身的战略转型,积极应对金融市场一体化、利率市场化、风险复杂化、金融脱媒、混业经营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在产品创新方面,從传统的业务领域向包括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投行业务、理财业务、资产托管、金融租赁、衍生产品、私人银行等更广的领域扩展,从单一产品创新向商业模式和组合化服务创新转变,从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低风险传统产品逐步向以经营风险为突破的中度风险产品渗透,从传统的总分支组织模式向依托专业化人才、先进的科技平台和科学的市场规划的专业化经营转变。随着流程银行建设和事业部改革不断推进,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优势正在通过不断涌现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特色产品等新的变化逐步显示出来,这一趋势必将使民生银行的产品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竞争时代,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道
2007年初,民生银行董事会针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中长期发展形势和金融监管的政策走向,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五年发展纲要》,对今后五年银行的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纲要》的制订,科学分析了民生银行已身处其中和即将面对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未来趋势,并紧密结合民生银行的企业文化,为民生银行下一步的科学发展确立了方向。
在《纲要》的指引下,民生银行正在致力于流程银行建设,从公司银行事业部改革、分支行职能调整、零售银行能力提升、中后台管理改革和新核心系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整体推进,对现有组织机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考核激励等进行全方位整合。目前,全行经营管理正逐步向专业化的既定方向发展,改革初见成效,但距离“彼岸”仍然任重道远。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仅仅依靠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既不能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也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是,按照WTO金融业开放时间表承诺,所有国内金融机构都将与国外有着丰富市场经验和管理科学的金融集团同台竞争。没有多元化的业务体系,我们将无法与之竞争。有了多元化业务体系,没有集团化管理,各个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就不能有效建立,虽然有了“协同效应”,但风险有可能被成倍放大。同时,随着国际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活动正在逐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地域、时空限制,逐步演变成为“地球村”服务,所以国际化经营和取得信息化优势也是民生银行近年来一直致力的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仔细分析所面临的环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急躁冒进。目前,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民生银行的租赁公司已经稳健运营,取得良好发展势头。基金公司也已筹备完成,正在计划发行基金。入股陕国投,实现信托综合业务平台和民生银行专业人才的结合,前景可观。参股并逐步控股美国联合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美国实现金融并购的商业银行,把业务拓展到美国,为国际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已经完成彭州村镇银行筹备,开业在即,将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作出积极探索。
这些已经和即将完成的多元化、国际化举措,为民生银行实现集团化经营建立了雏形。目前,正在举全行之力,采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集中200多位各业务骨干夜以继日进行的核心系统工程,必将为民生银行未来发展赢得信息技术上的先发优势。
民生银行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这一伟大实践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生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民生银行自身的发展也表明,创新和进取是民生银行取得今天成绩的重要原因。今后如何发展,如何确保在一个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竞争激烈程度显著加剧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我们时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生银行探索科学发展的实践,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和自身实际,稳健经营的道路。
沿着这条道路,民生银行将在新的发展平台上,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员工创造更宽广的发展舞台,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合理的价值回报,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探索的同时,民生银行也将通过改革创新和持续努力,把本行建设成为运行规范、管理科学、服务一流、效益领先的现代商业银行,实现“百年老店”的宏愿。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截至200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首次突破8%,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末的8家增加到2007年末的161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6.2%,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包括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24家,农村商业银行17家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新格局,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平等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银行商业化改革实践所取得的上述成绩,说明了改革是金融体系获得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商业银行增强实力,迈向国际一流标准的不竭动力。
伴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出现的中国民生银行,作为改革的参与者,其成立、发展以及不断壮大,记录了这个过程,成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截至2008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资产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0多亿元,较建行初期和上市时获得了跨越性发展。同时,长期保持业内较好的风险控制水平,2008年上半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为1.21%,总体上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快增长的良性发展。
总结民生银行12年的发展道路,并以此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科学发展道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时刻,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十二年实践
从建国初期“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到分设专业银行再到银行商业化改革,银行业发生的变化生动地体现着改革开放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的“债转股”实践,以及居高不下的坏账率,使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方向。但在国有股本一股独大的前提下,如何按照西方成熟的企业制度运行,需要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给予资金支持,而国有银行由于制度原因,普遍对民营企业禁闭大门。在此背景下,1993年,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的经叔平先生提出组建一家以工商联内有实力企业家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民营银行的设想,并希望此举既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又可为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出路。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备,1996年2月7日,民生银行正式成立。新观念下成立的新银行,从成立至今,一直以创新求变,力求在银行业界激起“鲶鱼效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全新的股权结构展现“新银行、新体制”
民生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59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的法人单位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之时,股权结构就具备股权分散、无控股股东的特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银行业吸入非公有资本并以非公有资本为主的大胆尝试,不仅突破了金融领域的国有垄断和对民营资本的限制,而且为形成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民生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民生银行在战略决策和执行上能够更为高效、科学和规范,更为准确地反映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更为灵活地调整银行的发展策略。这种新理念、新机制处处渗透在民生银行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实践中,展现出现代商业银行的崭新形象。
创新是推动民生银行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真谛,从经营银行的角度讲,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发展中的问题,扫除发展中的障碍,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并结合自身需要突破传统桎梏,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改革,其本质就是创新。我们所做的战略变革及其在业务和管理上的一系列持续不断的调整,就是以创新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而实践也证明,正是在追求科学发展信念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才使我们这家成立时间不长的银行在日益复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立足,并较好地解决了规模、质量和效益三者关系这一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十二年来,民生银行充分利用“新银行、新体制”的优势,全面展示“开动脑筋办银行”的创新智慧,积极推动公司治理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实现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务实进取是民生银行兴行之本
从成立之初,民生银行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一家新生的弱小银行发展壮大,经受住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站在十二年后的今天回顧已有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民生银行始终在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完善治理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效益、质量和规模的协调发展。
成立十二年以来,民生银行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战略变革,第一次变革使民生银行从较高风险下的缓慢增长平稳过渡到快速健康发展,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大幅增加,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建立了“立行”的基础。第二次变革则是从2006年开始至今的流程银行建设,是对传统经营方式的彻底变革。目前,公司银行事业部体制已初见雏形,零售和中后台以及IT平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这是民生银行站在新时期的“兴行”之举。
两次变革都是基于民生对国家改革开放大局的理解,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把握和对自身发展的深刻判断。如果不因时而变,民生银行必然将失去发展的宝贵机遇,面临实力弱小受制、处处举步维艰、发展不可持续的被动局面。可以说,民生银行的发展就是一个对科学发展道路不断认识、不断探求的过程。
坚持创新与发展,努力构建具有自身比较竞争优势的现代银行管理模式
如何实现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始终是民生银行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重大课题,在十多年的商业实践中,民生银行逐步形成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风险内控和业务发展四个层次有机联动、依次推进的改革发展体系,使民生银行能够高效协调运转,达到适应外部变化、解决自身不足、提升综合能力和实现发展跨越的目的。探索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民生银行通过公司治理、战略管理、风险内控和业务发展四个层面的改革发展,主要解决发展的基础、方向、保障和手段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这四个关键的驱动要素作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构成民生银行科学发展的实践基石。
良好的公司治理为民生银行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的股权结构和新型银行的体制使民生银行的公司治理从成立之初就具备了相对更高的起点。运用并不断完善这一体制上的优势,使民生银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激励银行的发展和约束银行的行为,使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趋于顺畅、高效和科学,各项改革发展的任务能够顺利实施和完成。
建行之初,民生银行即与大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和财务等五个方面完全独立,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同时,从明确产权结构、界定“三会”和管理层职责、杜绝关联贷款等几个方面搭建了公司治理的基础架构。2000年末实现上市以后,民生银行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先后四次修订完善了《公司章程》;成立了董事会六个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健全透明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维护广大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对有效避免经营行为短期化、防控风险和促进银行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民生银行将强化“高效、透明”作为新时期公司治理的新目标,以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能作用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将董事会会议分为决策性会议和非决策性会议,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议事决策的独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实施独立董事上班制度,对董事履职尽责自律实行制度化管理等举措。通过创新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民生银行将进一步提高董事会决策科学性,强化董事会战略管理职能,为新时期战略推进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适时主动的战略调整和制度创新为民生银行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依托日益高效、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民生银行在成立后的十二年间,根据外部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先后作出了两次重大的战略调整。成立初期的民生银行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服务作为主要经营方向,但受制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和自身业务经验、管理能力的不足,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业务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而不良贷款水平却居高不下。1999年年底,资产规模不到400亿元,不良贷款率却达到8.7%,给新生民生银行的生存和后续发展构成现实威胁。2000年11月上市后,更增加了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和规范企业做强做大的现实紧迫性,这些因素促成了民生银行在成立五年之后的第一次战略转型。为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壮大规模、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及满足股东回报的发展目标,民生银行明确了以优质大客户为主的战略发展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并经过几年的努力,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得到大幅提升,盈利水平实现较大提高,资产质量达到业内较好水平。从2001年到2005年末的五年时间,民生银行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8.2倍、8.5倍、10.8倍和6.3倍,而同期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末的5.72%下降到2005年末的1.28%,整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生银行面临来自客户、监管政策、金融市场、同业和宏观环境等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众多因素挑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发展定位已越来越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民生银行主动因时而变,推动第二次战略转型,实施以提升专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能力为基础、以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为方向的二次变革。这次改革从2005年实行公司业务集中经营开始,2006年以来全面实施以公司银行事业部改革为主,涉及各业务条线、全行前中后台各部门和各分支行的流程银行体系建设。
第一次转型解决了困扰民生银行早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快增长”的良性发展。当前实施的第二次转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始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发挥出新体制的优势。两次转型为民生银行适应外部变化、追求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新的战略转型都会跟进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创新。例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独立评审制度,在内控管理方面的独立稽核体制,在激励考核方面的“两率考核”、“等级支行”制度、核心团队海外培训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等。
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为民生银行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保证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对于新生的银行而言,既要尽快做强做大,同时又要保持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民生银行较好解决了这一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成立十二年来,民生银行始终将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在实现业务规模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尽管在发展初期也曾经历过资产质量不高、风险管理薄弱的阶段,但自2001年调整发展定位之后,民生银行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立、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民生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01年,民生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授信“独立评审制”,建立独立于分行、不受行政干预、由信贷专家负责贷款审批的评审体系。同时,先后成立了负责资产监控和不良资产处置的部门,集中、独立地处理授信后管理和不良资产清收等专业事务。2004年,民生银行全面推行独立于各级经营机构、由总行垂直领导的稽核管理新体制,实行三级分设体制,按行业划分实施专业稽核,极大提高了全行内部控制水平。2005年,法律与合规事务部的成立使民生银行的合规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民生银行正在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适应事业部改革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实施专业评审,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积极做好各项准备。
高效灵活的产品创新为民生银行的规模发展和确立比较竞争优势创造了手段
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源支持,使民生银行的产品创新持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多年来,民生银行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等诸多领域都推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同业产生一定影响、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满足客户需要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例如,公司业务方面的买方付息票据、票据包买和企业财务革新计划,零售业务方面的钱生钱、“民生家园1+3”、移动按揭及信用卡三大绿色贵宾通道,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账户信息及时通服务和网上开证等,都是民生银行率先在国内同业中推出,在业界和广大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新的战略发展期,民生银行也在加快产品创新本身的战略转型,积极应对金融市场一体化、利率市场化、风险复杂化、金融脱媒、混业经营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在产品创新方面,從传统的业务领域向包括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投行业务、理财业务、资产托管、金融租赁、衍生产品、私人银行等更广的领域扩展,从单一产品创新向商业模式和组合化服务创新转变,从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低风险传统产品逐步向以经营风险为突破的中度风险产品渗透,从传统的总分支组织模式向依托专业化人才、先进的科技平台和科学的市场规划的专业化经营转变。随着流程银行建设和事业部改革不断推进,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优势正在通过不断涌现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特色产品等新的变化逐步显示出来,这一趋势必将使民生银行的产品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竞争时代,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道
2007年初,民生银行董事会针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中长期发展形势和金融监管的政策走向,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五年发展纲要》,对今后五年银行的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纲要》的制订,科学分析了民生银行已身处其中和即将面对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未来趋势,并紧密结合民生银行的企业文化,为民生银行下一步的科学发展确立了方向。
在《纲要》的指引下,民生银行正在致力于流程银行建设,从公司银行事业部改革、分支行职能调整、零售银行能力提升、中后台管理改革和新核心系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整体推进,对现有组织机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考核激励等进行全方位整合。目前,全行经营管理正逐步向专业化的既定方向发展,改革初见成效,但距离“彼岸”仍然任重道远。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仅仅依靠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既不能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也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是,按照WTO金融业开放时间表承诺,所有国内金融机构都将与国外有着丰富市场经验和管理科学的金融集团同台竞争。没有多元化的业务体系,我们将无法与之竞争。有了多元化业务体系,没有集团化管理,各个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就不能有效建立,虽然有了“协同效应”,但风险有可能被成倍放大。同时,随着国际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金融活动正在逐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地域、时空限制,逐步演变成为“地球村”服务,所以国际化经营和取得信息化优势也是民生银行近年来一直致力的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仔细分析所面临的环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既不墨守成规,也不急躁冒进。目前,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民生银行的租赁公司已经稳健运营,取得良好发展势头。基金公司也已筹备完成,正在计划发行基金。入股陕国投,实现信托综合业务平台和民生银行专业人才的结合,前景可观。参股并逐步控股美国联合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美国实现金融并购的商业银行,把业务拓展到美国,为国际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已经完成彭州村镇银行筹备,开业在即,将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作出积极探索。
这些已经和即将完成的多元化、国际化举措,为民生银行实现集团化经营建立了雏形。目前,正在举全行之力,采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集中200多位各业务骨干夜以继日进行的核心系统工程,必将为民生银行未来发展赢得信息技术上的先发优势。
民生银行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这一伟大实践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生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民生银行自身的发展也表明,创新和进取是民生银行取得今天成绩的重要原因。今后如何发展,如何确保在一个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竞争激烈程度显著加剧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发展,需要我们时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生银行探索科学发展的实践,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和自身实际,稳健经营的道路。
沿着这条道路,民生银行将在新的发展平台上,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员工创造更宽广的发展舞台,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合理的价值回报,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探索的同时,民生银行也将通过改革创新和持续努力,把本行建设成为运行规范、管理科学、服务一流、效益领先的现代商业银行,实现“百年老店”的宏愿。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