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试模a礁母锸歉咝K颊谓萄Ц母锏闹匾糠郑颐且蟮ㄊ导掠诖葱潞吞剿餍碌目际阅J剑贫咝=萄Ц母锊欢舷蚯胺⒄埂?【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改革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23-0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这一决定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的培养应试型人才。
放眼近几年的教育事业,全国各大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颗启明星的独立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突飞猛进地发展,规模空前壮大,各大高校办学宗旨也从以往单纯的应用型和学习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可见,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或学习教育,而教学改革也不单是课程的课堂改革,还包括考试的全面改革。
一、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现状(以我校思政课为例)
(一)考试方法单一。以前我校一直采用纸质开卷考试,在学生眼里,上思政课只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开卷考或多或少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掉以轻心。另外,从教学管理人员角度出发,思政课是涉及全校整个年级的课程,采取纸质方式考试也是弊大于利。每个学期期末从出题、审核、排版、印制试卷到临考前分试卷,考试时分发试卷及考完清点试卷等等诸多工作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环环相扣,难免工作中会出现疏忽,引起一系列意外状况。
(二)命题方法保守固化。我校思政课考试用卷历年都是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分工出题,试卷题型也是如出一辙,很单一。即使后来发展到通过试题库来编制试卷,但题型依旧缺乏创新。而且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题者意在不超出教学教授范围,让学生都能知道大概出处,从而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或直接不在乎考试等两极分化现象。
(三)阅卷存在弊端。纸质试卷都是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及统一参考答案,但试题的主客观部分比例悬殊太大,而且主观题基本都是踩点给分,这就造成了在阅卷给分时有不公平现象(譬如有的老师直接不看答案,依书写或字数凭主观第一印象给分)。同时,参考答案虽说只是给阅卷老师作为参考之用,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对阅卷老师有潜意识的限制,并且过分依赖和追求这个“标准”,这对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能力来说显得不够重视甚至是扼杀。
(四)考后评价分析不到位。考试结束的试卷分析流于形式,过于敷衍了事。教师关注的只是成绩的分布情况,管理部门关注的只是及格率和挂科率,学生本身关注的无非是“60分万岁”。在这些现象面前,试卷的具体分析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实则,试卷分析在整个考试环节来说应该是重点工作,这对下次试卷命题等工作起到一个监测和反馈作用。
二、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的思考
(一)高校思政课侧重于理论加实践,但大多高校基本忽略了实践部分的考核,只关注理论的考核与认定。基于这一点,在思政课考试模式上应该考虑采用多元化,由过去单一的固定试卷模式和传统的考核理论模块转变为笔试、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小组调查等评价方式相结合。通过课堂参与度的评价,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思政课只是单纯为了拿到学分的学习理念,改变学生平时不上课或应付式上课、考前突击等不端正的学习态度。通过对社会实践或调查的评价,培养发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管理和监督,从而体现高校开设思政课的真正目的,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二)我校思政课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落实考试改革,从原有的纸质化考试过渡到机考。考虑到计算机的答题效果和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度参差不齐,在命题时对题型的选择有所侧重,由原始的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换成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虽然也有重复的命题项,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选择正确答案和随意更改答案,全程无需长篇作答。待答卷完毕后,学生还可现成查询考试成绩,而且可以查看试卷详细分析情况。
另外,虽然试卷的题型是固定的,但每位考生抽到的试卷却是随机组合出来的,同样的题型、同样的数量、同样的分值,但题目和顺序却不尽相同,这样一来,即便是邻座的两位考生也不可互相窥探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试违纪的发生。
(三)由于我校思政课是大班教学,以往期末阅卷是任课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时间紧试卷量太大,往往造成分数计算失误或阅卷失误等问题。但考试改革成机考后,任课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失误率也大大降低了。再者,机考改革也避免了阅卷时主观题给印象分、人情分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的公平度。
而教研室对考后的成绩评价分析也要更加细致入微,比如学生的平时成绩核定原则,各项成绩之间的比例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本次考试的整体评价一定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四)对学生的成绩认定也可以采取免试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与教研室商榷决定,规定出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期末时可申请免试,直接认定成绩。但这些学生必须同时符合制定出的相关条件,比如在课堂参与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和小组调查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待学生递交免试申请后交由教研室和相关任课教师集体讨论决定是否达到免试条件。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
(五)适当加分鼓励。由思政课管理部门跟校学生口相结合,每学期期末,由学生口提供学生本学期的操行记录,譬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自我锻炼;发表刊物文章、参加比赛获得奖项等等,在期末考核成绩上有适当的加分比例。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追求探索的精神与合作、团结、竞争的能力。
总之,每一所高校都是从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大实际大根本出发,而考试模式改革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意义,大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因素,鼓励大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向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的高校借鉴好的教学改革模式,大胆创新,全力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淳,缪秋菊.对高职高专考试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9).
[2]吕健.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开放式考试模式的探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院报,2009(12).
[3]史菊红.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3(03).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23-01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这一决定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单纯的培养应试型人才。
放眼近几年的教育事业,全国各大高校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颗启明星的独立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突飞猛进地发展,规模空前壮大,各大高校办学宗旨也从以往单纯的应用型和学习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可见,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或学习教育,而教学改革也不单是课程的课堂改革,还包括考试的全面改革。
一、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现状(以我校思政课为例)
(一)考试方法单一。以前我校一直采用纸质开卷考试,在学生眼里,上思政课只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开卷考或多或少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掉以轻心。另外,从教学管理人员角度出发,思政课是涉及全校整个年级的课程,采取纸质方式考试也是弊大于利。每个学期期末从出题、审核、排版、印制试卷到临考前分试卷,考试时分发试卷及考完清点试卷等等诸多工作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环环相扣,难免工作中会出现疏忽,引起一系列意外状况。
(二)命题方法保守固化。我校思政课考试用卷历年都是由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分工出题,试卷题型也是如出一辙,很单一。即使后来发展到通过试题库来编制试卷,但题型依旧缺乏创新。而且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题者意在不超出教学教授范围,让学生都能知道大概出处,从而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或直接不在乎考试等两极分化现象。
(三)阅卷存在弊端。纸质试卷都是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及统一参考答案,但试题的主客观部分比例悬殊太大,而且主观题基本都是踩点给分,这就造成了在阅卷给分时有不公平现象(譬如有的老师直接不看答案,依书写或字数凭主观第一印象给分)。同时,参考答案虽说只是给阅卷老师作为参考之用,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对阅卷老师有潜意识的限制,并且过分依赖和追求这个“标准”,这对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能力来说显得不够重视甚至是扼杀。
(四)考后评价分析不到位。考试结束的试卷分析流于形式,过于敷衍了事。教师关注的只是成绩的分布情况,管理部门关注的只是及格率和挂科率,学生本身关注的无非是“60分万岁”。在这些现象面前,试卷的具体分析就显得很微不足道了。实则,试卷分析在整个考试环节来说应该是重点工作,这对下次试卷命题等工作起到一个监测和反馈作用。
二、高校思政课考试模式的思考
(一)高校思政课侧重于理论加实践,但大多高校基本忽略了实践部分的考核,只关注理论的考核与认定。基于这一点,在思政课考试模式上应该考虑采用多元化,由过去单一的固定试卷模式和传统的考核理论模块转变为笔试、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小组调查等评价方式相结合。通过课堂参与度的评价,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思政课只是单纯为了拿到学分的学习理念,改变学生平时不上课或应付式上课、考前突击等不端正的学习态度。通过对社会实践或调查的评价,培养发掘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管理和监督,从而体现高校开设思政课的真正目的,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二)我校思政课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落实考试改革,从原有的纸质化考试过渡到机考。考虑到计算机的答题效果和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度参差不齐,在命题时对题型的选择有所侧重,由原始的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换成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虽然也有重复的命题项,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选择正确答案和随意更改答案,全程无需长篇作答。待答卷完毕后,学生还可现成查询考试成绩,而且可以查看试卷详细分析情况。
另外,虽然试卷的题型是固定的,但每位考生抽到的试卷却是随机组合出来的,同样的题型、同样的数量、同样的分值,但题目和顺序却不尽相同,这样一来,即便是邻座的两位考生也不可互相窥探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试违纪的发生。
(三)由于我校思政课是大班教学,以往期末阅卷是任课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时间紧试卷量太大,往往造成分数计算失误或阅卷失误等问题。但考试改革成机考后,任课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失误率也大大降低了。再者,机考改革也避免了阅卷时主观题给印象分、人情分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的公平度。
而教研室对考后的成绩评价分析也要更加细致入微,比如学生的平时成绩核定原则,各项成绩之间的比例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本次考试的整体评价一定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四)对学生的成绩认定也可以采取免试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与教研室商榷决定,规定出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期末时可申请免试,直接认定成绩。但这些学生必须同时符合制定出的相关条件,比如在课堂参与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和小组调查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待学生递交免试申请后交由教研室和相关任课教师集体讨论决定是否达到免试条件。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
(五)适当加分鼓励。由思政课管理部门跟校学生口相结合,每学期期末,由学生口提供学生本学期的操行记录,譬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进行自我锻炼;发表刊物文章、参加比赛获得奖项等等,在期末考核成绩上有适当的加分比例。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努力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追求探索的精神与合作、团结、竞争的能力。
总之,每一所高校都是从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大实际大根本出发,而考试模式改革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意义,大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因素,鼓励大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向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的高校借鉴好的教学改革模式,大胆创新,全力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淳,缪秋菊.对高职高专考试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9).
[2]吕健.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化开放式考试模式的探索[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院报,2009(12).
[3]史菊红.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