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经济法课程的课程特点以及目前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探讨解决方案,对增进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及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经济法教学方法中职教育一、引言
经济法作为国家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司法、经济法立法的基础。在中职学校的商品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法律意识,系统运用法律观点处理经济市场行为,树立良好道德规范。笔者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细致分析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探讨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法课程特点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法课程特色
以大经济法的概念定义,“凡是涉及经济问题的所有法律规范”都为经济法范畴。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综合性强,内容上融合了民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等方面法律学科知识,如何将涉及诸多零散知识点综合起来,指导学生较好地运用于专业实践,是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在经济法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的思想,通过全局指导局部,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力求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2.中职学生自身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技术、新知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基础实施相对比较薄弱,缺少专业知识总体了解,经常表现出信心不足,因此经济法这门课程在讲授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具体特性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合理组织学习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
3.教师自我完善
经济法的研究领域涉及方向较多、学科体系知识点庞大、涉及面广,在评价标准上既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规范,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经济法的研究领域的复杂性给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之前需要充分备课,注重每个知识体系的讲授特点,掌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需要通过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利用教学之余,多参加相关领域的教学研讨、师生交流、观摩教学活动。平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对学生的答疑、作业的批改、平时期中期末等的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体系结构化的合理组织教学
经济法这门课程涉及知识点广,在教学过程体系结构化的合理组织教学分外重要。首先,应先理清这门课程的主线,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基础点,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与主次性,处理好精讲与泛讲之间的关系。重点必须突出,难点详细解释。如果是普通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后阅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在列举实例时应该做到难易适中,并且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讲授。其次,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避免使用太多生硬的专业词汇。经济法课程本身具有抽象等特征,频繁使用生硬的专业术语,将增加学生理解难度和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运用到专业词汇时,应该充分说明,如缩写词原文、主要特点、词汇含义、运用领域等内容,可以一并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且在适当的场合会灵活运用。最后,在教材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合理选择。教材对学生具有直接引导的功能,在选取教材上应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有的教材直接按照大纲顺序编写内容,有的教材仅在结构上略有调整,基本内容大同小异,在教材选择上应该力求通俗易懂,如一些原版的英文教材,内容、组织论证虽然非常优秀,但对中职学生并不太适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
2.努力增强学习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经济法课程虽然内容表抽象,但如果能巧妙的把理论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便可以使复杂的概念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通过有声有色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
从教学效果看,课堂讲授是经济法教学的基本手段,不能为了追求感观刺激而大量使用视频画面,但也不能仅仅用语音进行单一表述。合理分配讲授与演示的比例,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直观方法分析抽象的内容,把实际生活中案例编织到教学内容中,以案例带动知识点,完成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曾有人说,兴趣来自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先将课程内容归纳提炼,以问题形式提出启发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经过调研、探讨、资料查阅等方法达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解决问题。
(3)交互式互动教学
课堂参与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尊重与重视。由浅入深的提问是拉近不同程度学生差距,形成课堂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巧妙的设计问题环节,如果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比较普通的学生回答,如果问题较深,可以考虑让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回答,另外,在授课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具有专业性或原则性,也应该耐心解答,问题是对课程学习有兴趣的表现,消除学生困扰,可以加深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经济法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践直观、易懂具有老师口授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内容多样而且丰富。比如,开展观摩法庭,让学生到实际法庭上去观摩开庭审判过程,可以先把具体事件情况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好前期准备,在旁听过程中,根据陈述情况和各种实证,对事件做出一定的自我判断,自己得出结果,接着再与最终的实际判断结果作对比,最后得出自己在运用经济法做出判断时哪些完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或完善的地方。另外,在实践环节设计时必须精心选题,突出专业特点。比如,展开模拟法庭,在经济法的大方向内合理选题。让学生以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最后通过预先调研,知识准备,到双方论辩,让问题逐渐冰释,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水平。
四、结语
经济法是实际运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融合了道德、专业、标准等多元化因素。有效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获取知识,最终运用于实践。中职的经济法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创新,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帆.经济法实施及其实现机制[J].环球法律评论,2007,(06).
[2]刘杰.经济法的地位[J].改革与开放,2010,(08):22.
[3]阳建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经济法路径[J].法学,2008,(05):117-126.
[4]孙冬梅.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48-50.
经济法教学方法中职教育一、引言
经济法作为国家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司法、经济法立法的基础。在中职学校的商品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法律意识,系统运用法律观点处理经济市场行为,树立良好道德规范。笔者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细致分析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探讨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法课程特点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法课程特色
以大经济法的概念定义,“凡是涉及经济问题的所有法律规范”都为经济法范畴。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综合性强,内容上融合了民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学等方面法律学科知识,如何将涉及诸多零散知识点综合起来,指导学生较好地运用于专业实践,是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在经济法的授课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的思想,通过全局指导局部,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力求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2.中职学生自身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技术、新知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基础实施相对比较薄弱,缺少专业知识总体了解,经常表现出信心不足,因此经济法这门课程在讲授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具体特性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合理组织学习内容,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
3.教师自我完善
经济法的研究领域涉及方向较多、学科体系知识点庞大、涉及面广,在评价标准上既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规范,又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经济法的研究领域的复杂性给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之前需要充分备课,注重每个知识体系的讲授特点,掌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需要通过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扩充知识面,来实现自我的完善。利用教学之余,多参加相关领域的教学研讨、师生交流、观摩教学活动。平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对学生的答疑、作业的批改、平时期中期末等的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体系结构化的合理组织教学
经济法这门课程涉及知识点广,在教学过程体系结构化的合理组织教学分外重要。首先,应先理清这门课程的主线,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基础点,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与主次性,处理好精讲与泛讲之间的关系。重点必须突出,难点详细解释。如果是普通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后阅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在列举实例时应该做到难易适中,并且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讲授。其次,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避免使用太多生硬的专业词汇。经济法课程本身具有抽象等特征,频繁使用生硬的专业术语,将增加学生理解难度和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运用到专业词汇时,应该充分说明,如缩写词原文、主要特点、词汇含义、运用领域等内容,可以一并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且在适当的场合会灵活运用。最后,在教材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合理选择。教材对学生具有直接引导的功能,在选取教材上应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有的教材直接按照大纲顺序编写内容,有的教材仅在结构上略有调整,基本内容大同小异,在教材选择上应该力求通俗易懂,如一些原版的英文教材,内容、组织论证虽然非常优秀,但对中职学生并不太适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
2.努力增强学习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经济法课程虽然内容表抽象,但如果能巧妙的把理论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便可以使复杂的概念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通过有声有色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
从教学效果看,课堂讲授是经济法教学的基本手段,不能为了追求感观刺激而大量使用视频画面,但也不能仅仅用语音进行单一表述。合理分配讲授与演示的比例,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直观方法分析抽象的内容,把实际生活中案例编织到教学内容中,以案例带动知识点,完成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曾有人说,兴趣来自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先将课程内容归纳提炼,以问题形式提出启发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经过调研、探讨、资料查阅等方法达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圆满解决问题。
(3)交互式互动教学
课堂参与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尊重与重视。由浅入深的提问是拉近不同程度学生差距,形成课堂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巧妙的设计问题环节,如果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学习比较普通的学生回答,如果问题较深,可以考虑让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回答,另外,在授课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具有专业性或原则性,也应该耐心解答,问题是对课程学习有兴趣的表现,消除学生困扰,可以加深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经济法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践直观、易懂具有老师口授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内容多样而且丰富。比如,开展观摩法庭,让学生到实际法庭上去观摩开庭审判过程,可以先把具体事件情况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好前期准备,在旁听过程中,根据陈述情况和各种实证,对事件做出一定的自我判断,自己得出结果,接着再与最终的实际判断结果作对比,最后得出自己在运用经济法做出判断时哪些完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需要改正或完善的地方。另外,在实践环节设计时必须精心选题,突出专业特点。比如,展开模拟法庭,在经济法的大方向内合理选题。让学生以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最后通过预先调研,知识准备,到双方论辩,让问题逐渐冰释,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水平。
四、结语
经济法是实际运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融合了道德、专业、标准等多元化因素。有效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获取知识,最终运用于实践。中职的经济法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创新,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帆.经济法实施及其实现机制[J].环球法律评论,2007,(06).
[2]刘杰.经济法的地位[J].改革与开放,2010,(08):22.
[3]阳建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经济法路径[J].法学,2008,(05):117-126.
[4]孙冬梅.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