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脏腑辨证,采取同病异治方法治疗失眠,取得满意疗效。方法选择典型病例,按照辨证施治,观察总结临床治疗效果及体会。结果五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愈。结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多病、起居失常、居住环境恶劣等造成。由于这些因素诱发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失眠。中医治疗失眠,以脏腑辨证为切入点;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因人而易,审症求因,因病施治,方能取得较好疗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易治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同病易治;中医脏腑辨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43-02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原因,来自精神方面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如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的重点应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收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接触睡眠障碍的患病群体逐渐增多。通过临床辨证治疗,获得一些体会。择选典型病例于后:
1病例资料
病案一:张某,女,38岁,2007年3月1日初诊。患者一直在外地打工,家里留下两个小孩,由爷爷奶奶照看,常年不能回家看望,心里十分惦念,在一次坐自行车下班途中,不慎摔入湖中,同事当即从水中救起速送医院检查治疗,经医院检查发现窦性心率,心肌供血不足。住院治疗两周自动办理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失眠,不能正常上班,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放弃打工回老家休息治疗。刻诊:夜寐不安,入睡多梦,健忘怔忡,体倦疲乏,食少懒言,面无气色,月经色淡提前,时断时续,舌淡苔白,脉细涩。诊断:失眠(心脾两虚),治疗: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选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神15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30克,远志(炙)10克,木香6克,甘草5克,阿胶10克(冲服)夜交藤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3月9日):夜寐明显好转,能入睡4小时左右,梦减少,食欲增加,说话有精神,月经停止,二便畅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效不更方,继服上方两周后,病人自述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准备停药,嘱患者服用中成药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早晚吞服,巩固疗效。随访,继续外出打工,未见复发。
病案二:余某,男,29岁,大学教师,1992年9月10日初诊,患者在大学学习期间,因学习负担重,一段时间曾出现失眠,经服用枕中健脑液、安神补脑等方面的药物调节后,睡眠好转,到大学上班后,工作繁忙,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担任班主任,还承担科研课题任务,一段时间为了完成课题任务,通宵加班,开始出现晚上久不能入睡,且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自以为是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尽量注意晚上不熬夜,但还是夜不能寐,引起头晕,精神萎靡不振,心烦不安,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衰弱,焦虑症。建议住院治疗。经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有所控制,睡眠需要长期服用安神镇静药物维持,药物依赖性太强,不服镇静安眠药就不能入睡,自己申请办理出院回家休息治疗。患者自述:失眠,每晚服药后能睡4个小时,梦多,易惊醒,心烦不安,神疲乏力,胃口欠佳,健忘,厌烦看书看报,手心发热出汗,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舌边有溃疡,脉细数。中医诊断:失眠(心阴虚损),治疗: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选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15克,太子参30克,丹参15克,元参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当归12克,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柏子仁15克,酸枣仁30克,竹叶10克,制大黄6克,(后下)夜交藤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放松,减轻心里负担,暂不看书看报,不看电视,按时睡觉、起床;注意饮食营养,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忌辛辣食物。
二诊(9月18日):入睡时间缩短,多梦易醒明显改善,心慌心烦消失,手心无发热,精神常可,饮食增加,大便通畅,舌部溃疡好转。上方减大黄、竹叶,加龙骨30克,继服14剂。嘱患者从半月后每天晚上酌减安神镇静西药用量,先减原用量的三分之一,待病情稳定并持续好转,一周之后再减三分之一。
三诊(9月26日):患者告之,已停服西药,睡眠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患者提出将原方配方30剂,研磨做成蜜丸,每日二次,每次9克,早晚吞服。返回学校上班,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病案三:赵某,男,17岁,在校学生,2003年5月3日初诊。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详细了解病因,患者有手淫习惯,近月来梦遗频发,精神紧张时精液滑泄,形体消瘦,额及面部有痘疮,伴头昏耳鸣,疲惫健忘,怔忡惊悸,腰酸腿软,小便黄,大便结。舌尖紅,苔薄黄,脉细弦。诊断:失眠(肾精亏虚,心肾不交),治疗:补肾涩精,宁心益智。选桑螵蛸散、金锁固精丸加减。桑螵蛸15克,龟版10克,龙骨3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沙菀蒺藜15克,芡实15克,莲须15克,牡蛎30克,金樱子15克,益智仁15克,夜交藤30克。5剂水煎服。V
二诊(5月9日):服药后夜梦减少,仅发生遗精一次,头昏耳鸣减轻,心神安定,食欲增加,小便微黄,大便正常。惊悸时有发生,腰膝酸软,原方减菖蒲、加太子参20克,茯苓15克,黄连3克,肉桂1.5克。继服7剂。
三诊(5月18日):患者欣喜告之,夜能安睡,无梦遗滑精,面额部痘疮逐渐好转,怔忡惊悸、腰酸耳鸣消失,精神提振,饮食复常,舌质红,苔薄微黄,脉弦。上方减黄连、肉桂,加淫羊藿10克,服用7剂,康复上学,次年考上大学。
病案四:刘某,男,29岁,公务员。2005年4月13日初诊。主诉:近年来反复失眠,有时甚至通宵难以入睡,十分苦恼,曾经中西医治疗,服用补脑汁、枣仁胶囊等安眠镇静剂均乏效。刻诊:肥胖体形,素嗜厚味肥甘.一周来通宵不能入眠,头目眩晕,心烦怔忡,呃逆干呕,胸闷多痰,精神疲乏,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失眠(痰扰神明)。治疗:清热化痰,镇心安神。选温胆汤加减: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枳实12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佛手6克,黄连6克,代赭石30克,琥珀6克,夜交藤3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4月19日):患者告诉:近两天晚上能够入睡5小时左右,其余症状明显改善,前方继服5剂。以善其候。随访,未见复发。
病案五:张某,男,岁半,2009年11月5日诊治。患儿从小缺母乳喂养,以吃奶粉为主,一周前因食瘦肉末蒸鸡蛋,引起腹泻、腹胀,经治疗腹泻已止,近3天来,晚上不睡觉,啼哭不休,稍入睡又惊醒。诊察见精神疲惫,时有烦躁,干呕,腹胀扣之呈鼓音,指纹青滞,舌偏红,苔白,口唇干燥,肛门发红。诊断:失眠(食滞伤胃),治疗:消食导滞,清热和胃。选保和丸加减:山楂6克,神曲6克,制半夏5克,茯苓6克,陈皮5克,莱菔子(炒)5克,连翘6克,淡竹叶5克。2剂,水煎服,每日4次分服。嘱近日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二诊(11月9日):昨晚能够入睡,不哭闹,腹胀消失,上方减半夏、淡竹叶,加白术(炒)5克,淮山药6克,服2剂而痊愈。
2五案例治疗简易分析
案一患者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思念两个孩子,思虑损伤心脾;加之骑车摔跌湖中受惊扰神,导致心脾两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宁,神不内守,故出现失眠,治疗以补养心脾,运化复常,心血得养,夜寐能安。
案二余某在大学学习期间曾出现失眠,参加工作后,因工作繁忙,疲惫过度,加之为完成科研课题,通宵达旦加班,打乱了正常生活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自主节律失调,引起失眠。中医辨证属于工作压力大或过度疲劳,耗尽心血,阴虚火旺,虚火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不守舍,故夜难入眠。治以减轻心理压力,养心、滋阴、安神而睡眠恢复。
案三由于长期手淫不良习惯,无节制造成肾精亏虚,肾阴耗竭引起心火独亢,心肾不交,热扰神明而难以入睡。治以补肾涩精,宁心安神而获效。
案四属于肥胖之体,喜食膏粱厚味,易聚湿生痰。痰热扰心,心神失宁而出现失眠。治疗以清化痰热,重镇安神,热去痰消,心安神宁而失眠自愈。
案五系饮食积滞,肠胃乃伤,食积日久化热,胃中不和,脾胃失调,则夜卧不安。治以消食导滞,清热和胃。饮食消,脾胃和,则不寐自退。
睡眠障碍是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为:不寐或失眠。睡眠与心脏及大脑息息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即人的思维、意志及精神活动由心所主宰;肾藏精、主髓、通于脑,大脑的功能活动与肾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人体气机、气血的正常运行需要肝的疏泄功能发挥作用;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供应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睡眠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遇到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情绪变化,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忧思伤心,忿怒伤肝,惊恐伤肾”。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才能提供良好地睡眠,否则,就会出现失眠。中医治疗失眠,首先应从脏腑进行辨证分析,了解患者发病起因十分重要,心、肾、肝、脾功能失调都会引起失眠,各脏腑病变,皆可导致心主神明功能失调而出现睡眠障碍,所以治疗失眠的归宿,离不开治心。治疗失眠症,要善于抓住病史,特别是掌握引起失眠的根本原因,必要的心理治疗有助于睡眠质量改善,有助于提高藥物疗效。国医大师路志正通过七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失眠的诊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路老提出:“失眠主要源于脾胃失调,治疗要因时制定,通过调脾胃、补肝肾、和五脏,则不寐自退”。路老认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多病、起居失常、居住环境恶劣等造成。由于这些因素诱发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病症,所以治疗以“调脾胃、补气血、养心阴、滋肝肾为大法”。本人在临床诊疗中,以脏腑辨证为切入点,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人而易,因病施治,取得较好疗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易治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路志正.中医临床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29.
[2]阎洪臣,高光振.内难经选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1-10.
【关键词】同病易治;中医脏腑辨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43-02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原因,来自精神方面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如神经衰弱、精神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的重点应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收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接触睡眠障碍的患病群体逐渐增多。通过临床辨证治疗,获得一些体会。择选典型病例于后:
1病例资料
病案一:张某,女,38岁,2007年3月1日初诊。患者一直在外地打工,家里留下两个小孩,由爷爷奶奶照看,常年不能回家看望,心里十分惦念,在一次坐自行车下班途中,不慎摔入湖中,同事当即从水中救起速送医院检查治疗,经医院检查发现窦性心率,心肌供血不足。住院治疗两周自动办理出院,出院后,患者一直失眠,不能正常上班,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放弃打工回老家休息治疗。刻诊:夜寐不安,入睡多梦,健忘怔忡,体倦疲乏,食少懒言,面无气色,月经色淡提前,时断时续,舌淡苔白,脉细涩。诊断:失眠(心脾两虚),治疗: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选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神15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30克,远志(炙)10克,木香6克,甘草5克,阿胶10克(冲服)夜交藤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3月9日):夜寐明显好转,能入睡4小时左右,梦减少,食欲增加,说话有精神,月经停止,二便畅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效不更方,继服上方两周后,病人自述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准备停药,嘱患者服用中成药归脾丸,每日2次,每次9克,早晚吞服,巩固疗效。随访,继续外出打工,未见复发。
病案二:余某,男,29岁,大学教师,1992年9月10日初诊,患者在大学学习期间,因学习负担重,一段时间曾出现失眠,经服用枕中健脑液、安神补脑等方面的药物调节后,睡眠好转,到大学上班后,工作繁忙,既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担任班主任,还承担科研课题任务,一段时间为了完成课题任务,通宵加班,开始出现晚上久不能入睡,且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自以为是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尽量注意晚上不熬夜,但还是夜不能寐,引起头晕,精神萎靡不振,心烦不安,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衰弱,焦虑症。建议住院治疗。经治疗一个月后,症状有所控制,睡眠需要长期服用安神镇静药物维持,药物依赖性太强,不服镇静安眠药就不能入睡,自己申请办理出院回家休息治疗。患者自述:失眠,每晚服药后能睡4个小时,梦多,易惊醒,心烦不安,神疲乏力,胃口欠佳,健忘,厌烦看书看报,手心发热出汗,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舌边有溃疡,脉细数。中医诊断:失眠(心阴虚损),治疗: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选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15克,太子参30克,丹参15克,元参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远志10克,当归12克,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柏子仁15克,酸枣仁30克,竹叶10克,制大黄6克,(后下)夜交藤3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放松,减轻心里负担,暂不看书看报,不看电视,按时睡觉、起床;注意饮食营养,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忌辛辣食物。
二诊(9月18日):入睡时间缩短,多梦易醒明显改善,心慌心烦消失,手心无发热,精神常可,饮食增加,大便通畅,舌部溃疡好转。上方减大黄、竹叶,加龙骨30克,继服14剂。嘱患者从半月后每天晚上酌减安神镇静西药用量,先减原用量的三分之一,待病情稳定并持续好转,一周之后再减三分之一。
三诊(9月26日):患者告之,已停服西药,睡眠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患者提出将原方配方30剂,研磨做成蜜丸,每日二次,每次9克,早晚吞服。返回学校上班,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病案三:赵某,男,17岁,在校学生,2003年5月3日初诊。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详细了解病因,患者有手淫习惯,近月来梦遗频发,精神紧张时精液滑泄,形体消瘦,额及面部有痘疮,伴头昏耳鸣,疲惫健忘,怔忡惊悸,腰酸腿软,小便黄,大便结。舌尖紅,苔薄黄,脉细弦。诊断:失眠(肾精亏虚,心肾不交),治疗:补肾涩精,宁心益智。选桑螵蛸散、金锁固精丸加减。桑螵蛸15克,龟版10克,龙骨3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沙菀蒺藜15克,芡实15克,莲须15克,牡蛎30克,金樱子15克,益智仁15克,夜交藤30克。5剂水煎服。V
二诊(5月9日):服药后夜梦减少,仅发生遗精一次,头昏耳鸣减轻,心神安定,食欲增加,小便微黄,大便正常。惊悸时有发生,腰膝酸软,原方减菖蒲、加太子参20克,茯苓15克,黄连3克,肉桂1.5克。继服7剂。
三诊(5月18日):患者欣喜告之,夜能安睡,无梦遗滑精,面额部痘疮逐渐好转,怔忡惊悸、腰酸耳鸣消失,精神提振,饮食复常,舌质红,苔薄微黄,脉弦。上方减黄连、肉桂,加淫羊藿10克,服用7剂,康复上学,次年考上大学。
病案四:刘某,男,29岁,公务员。2005年4月13日初诊。主诉:近年来反复失眠,有时甚至通宵难以入睡,十分苦恼,曾经中西医治疗,服用补脑汁、枣仁胶囊等安眠镇静剂均乏效。刻诊:肥胖体形,素嗜厚味肥甘.一周来通宵不能入眠,头目眩晕,心烦怔忡,呃逆干呕,胸闷多痰,精神疲乏,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失眠(痰扰神明)。治疗:清热化痰,镇心安神。选温胆汤加减: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枳实12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佛手6克,黄连6克,代赭石30克,琥珀6克,夜交藤3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4月19日):患者告诉:近两天晚上能够入睡5小时左右,其余症状明显改善,前方继服5剂。以善其候。随访,未见复发。
病案五:张某,男,岁半,2009年11月5日诊治。患儿从小缺母乳喂养,以吃奶粉为主,一周前因食瘦肉末蒸鸡蛋,引起腹泻、腹胀,经治疗腹泻已止,近3天来,晚上不睡觉,啼哭不休,稍入睡又惊醒。诊察见精神疲惫,时有烦躁,干呕,腹胀扣之呈鼓音,指纹青滞,舌偏红,苔白,口唇干燥,肛门发红。诊断:失眠(食滞伤胃),治疗:消食导滞,清热和胃。选保和丸加减:山楂6克,神曲6克,制半夏5克,茯苓6克,陈皮5克,莱菔子(炒)5克,连翘6克,淡竹叶5克。2剂,水煎服,每日4次分服。嘱近日忌食不易消化食物。
二诊(11月9日):昨晚能够入睡,不哭闹,腹胀消失,上方减半夏、淡竹叶,加白术(炒)5克,淮山药6克,服2剂而痊愈。
2五案例治疗简易分析
案一患者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思念两个孩子,思虑损伤心脾;加之骑车摔跌湖中受惊扰神,导致心脾两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宁,神不内守,故出现失眠,治疗以补养心脾,运化复常,心血得养,夜寐能安。
案二余某在大学学习期间曾出现失眠,参加工作后,因工作繁忙,疲惫过度,加之为完成科研课题,通宵达旦加班,打乱了正常生活规律,导致生物钟紊乱,自主节律失调,引起失眠。中医辨证属于工作压力大或过度疲劳,耗尽心血,阴虚火旺,虚火扰乱心神,心神不宁,神不守舍,故夜难入眠。治以减轻心理压力,养心、滋阴、安神而睡眠恢复。
案三由于长期手淫不良习惯,无节制造成肾精亏虚,肾阴耗竭引起心火独亢,心肾不交,热扰神明而难以入睡。治以补肾涩精,宁心安神而获效。
案四属于肥胖之体,喜食膏粱厚味,易聚湿生痰。痰热扰心,心神失宁而出现失眠。治疗以清化痰热,重镇安神,热去痰消,心安神宁而失眠自愈。
案五系饮食积滞,肠胃乃伤,食积日久化热,胃中不和,脾胃失调,则夜卧不安。治以消食导滞,清热和胃。饮食消,脾胃和,则不寐自退。
睡眠障碍是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为:不寐或失眠。睡眠与心脏及大脑息息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即人的思维、意志及精神活动由心所主宰;肾藏精、主髓、通于脑,大脑的功能活动与肾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疏泄,人体气机、气血的正常运行需要肝的疏泄功能发挥作用;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供应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睡眠是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遇到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情绪变化,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忧思伤心,忿怒伤肝,惊恐伤肾”。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才能提供良好地睡眠,否则,就会出现失眠。中医治疗失眠,首先应从脏腑进行辨证分析,了解患者发病起因十分重要,心、肾、肝、脾功能失调都会引起失眠,各脏腑病变,皆可导致心主神明功能失调而出现睡眠障碍,所以治疗失眠的归宿,离不开治心。治疗失眠症,要善于抓住病史,特别是掌握引起失眠的根本原因,必要的心理治疗有助于睡眠质量改善,有助于提高藥物疗效。国医大师路志正通过七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失眠的诊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路老提出:“失眠主要源于脾胃失调,治疗要因时制定,通过调脾胃、补肝肾、和五脏,则不寐自退”。路老认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多病、起居失常、居住环境恶劣等造成。由于这些因素诱发脏腑功能失调,出现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病症,所以治疗以“调脾胃、补气血、养心阴、滋肝肾为大法”。本人在临床诊疗中,以脏腑辨证为切入点,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因人而易,因病施治,取得较好疗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易治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路志正.中医临床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29.
[2]阎洪臣,高光振.内难经选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