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扬州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歌的特征与其所在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苏省扬州市地处南北交界,其音乐风格兼有南方的细腻婉转和北方的欢快明朗,可谓是“刚柔并济”.这篇文章从扬州的地域文化背景出发,把代表性极强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典型的例证,通过剖析其唱词特征、曲式特征和演唱特征等方面,对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作了细致的研究与说明,从而有助于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歌的特征与其所在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苏省扬州市地处南北交界,其音乐风格兼有南方的细腻婉转和北方的欢快明朗,可谓是“刚柔并济”.这篇文章从扬州的地域文化背景出发,把代表性极强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典型的例证,通过剖析其唱词特征、曲式特征和演唱特征等方面,对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作了细致的研究与说明,从而有助于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
法律和伦理问题贯穿于口述历史项目的 全过程.文章基于网络调研、文献分析以及E-mail咨询等,对美国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的 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从采集阶段、保管阶段和传播阶段三个方面分析其口述历史法律和伦理保护措施,总结其特色与经验,进而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和服务时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口述历史法律与伦理规范,加强信息技术措施保障,尊重受访者意愿,注重受访者权益的保护,开展宣传和研究,增强法律与伦理意识和理念等.
虽然汉传佛乐“十方腔”系统的梵呗在国内保持统一性,但并不意味“十方腔”就是铁板一块,其中有的梵呗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地域流变.本文对我国江南、北方与西南三地个性化梵呗作形态分析,并将代表梵呗旋律同当地民间音乐进行对比,以证实这些梵呗受到了民间音乐影响而产生了变异.
太谷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同民间习俗相互重叠、相互作用.自产生起,太谷秧歌便不断受到社会生活、节日风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其更新、发展也更多映射出太谷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民俗文化.《唤小姨》作为太谷秧歌的传统表演剧目之一,通俗接地气的唱词语言与简明灵活的调式旋律,都极大程度地吸纳了当地人民丰富的语言民俗、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是太谷人民生活的艺术化体现,因而,民俗文化的承载与依托是太谷秧歌这一民族艺术的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作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对于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推动高校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为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当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发挥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阵地作用提出了优化措施.
本文以[绣荷包]为主要分析对象,从音乐形态入手梳理与剖析“绣荷包”的流变过程.重点考察[绣荷包]曲牌的流变情况以及词律、音乐方面的程式性与变异性,在中国民间音乐四大集成中,以[绣荷包]为曲牌的民歌92首,曲艺25首,戏曲音乐18首,器乐作品5首,其中在民歌音乐本体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各省间也具备了一定的特殊性,基于这个研究视角,通过对比分析[绣荷包]发展的历史脉络、腔体间的联系与演变、声乐曲牌器乐化等因素在内,从而对[绣荷包]的流变轨迹作出一定的思考并加以例证.
新疆维吾尔族刀郎木卡姆艺术在生态背景、套曲结构、音乐节奏和艺术审美等呈示样态表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通过对刀郎木卡姆在结构形态上的分析、研究,探索其内在的音乐特点和外延的艺术特色.
本文对安娜·奈瑞贝科《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音乐本体及影响力进行分析.在概述安娜·奈瑞贝科音乐的基础上,对《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音乐本体展开详细论述,最后简要探讨了演唱作品的影响力.
本文以“艺境”作为切入点,从音乐境界、文学境界和艺术境界三个层面出发,对浪漫主义时期欧洲音乐中,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奥地利《摇篮曲》和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德国《摇篮曲》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其“艺境”之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