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平:壶关下好牢村百姓脱贫致富带头人

来源 :中国新农村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一个月,投资1500万元年出栏5000头大膘猪的现代化养猪场就将竣工投产,又能安排几十个劳动力就业,村民们又能从中受益。”站在一派火热的施工现场,壶关县黄山乡下好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建平一脸自信地比划着。
  下好牢村位于壶关东南20公路的偏僻山区,与长治县交界,全村970户、3000余口人。一直以来,因为村里穷,村班子软、村风涣散,村内各类纠纷事件层出不穷,下好牢村的人心就象是一盘散沙。而现如今的下好牢村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旧貌换新颜,红顶白墙的安居富民房挺立在公路两旁,笔直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崭新的幼儿园、学校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高高的路灯不仅美化了村子,更是照亮了村民们的心房。看到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大家都说,他们有个好支书——宋建平。
  强班子树威信,真心服务暖民心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宋建平组织村中党员干部开好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民主生活会,带头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他还邀请市、县党校的教授来村授课外,亲自为村中的党员干部授课,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和多年农村工作的锤炼,使其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开展什么工作,他都能理论联系实际,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推进工作。
  “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宋建平说,“这样,大家才会信任你、佩服你。”
  正是抱着把“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的想法,宋建平对谁家的事都很“上心”。这些年来,村里年纪轻的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妇、幼,他们遇到大事小事都会想到找宋书记帮忙,从到派出所上报户口、写证明等,到用电跳闸、自来水压力不够,而宋建平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从无怨言。
  在关爱弱势群体和低收入户,宋建平更是尽心尽力,逐户走访,随时掌握最新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在年底的党群议事会上,有个群众代表掏心窝地说:“我们宋书记多少年来为我们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上项目求发展,村变民富得民心
  如何让群众富起来、让村里美起来,一直是宋建平的“重中之重”。
  自上任后,宋建平与党支部班子成员积极探索适合下好牢村实际的发展路子,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到村里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他召开党员、村民大会进行商讨,决定改造集贸市场,2010年,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先后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集贸市场,并积极发动身边群众进集贸市场做生意辐射周边20余村,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同时还创建了通畅物流运输有限公司,安排剩余劳动力30多人。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近年来,宋建平多方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足部分个人筹资,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多元铺设了全村范围内所有街道,还铺设了村至上好牢、辛寨村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过去“晴天灰尘遮天,雨天路烂泥泞“的行路难问题;2013年开始建成能拥讷200多户移民搬迁小区,以解决自然庄人口和缺房户住房问题;村里建造了村委办公楼,农民健身广场,使全村的干部百姓活动有去处,健身有场地;还投入了几十万元对村主要道路、小区和广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由6名保洁员全天候保洁,使村居环境更加整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宋建平深知,要真正振兴一个村,教育必须优先发展。针对下好牢村教育设施落后的现状,2012年宋建平和支村两委干部设法筹资150多万元修建了可拥讷300名儿童的高标准村办幼儿园,2013年又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在下好牢村建成了高标准寄宿制小学。针对周围村庄一万多人口,孩子们上初中难的问题,2015年宋建平又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一所可拥讷300名学生的标准化寄宿制村办中学,还配备教师周转房24套,从而使本村及周边几个村的学生实现就近入学,大大减轻了家长外出供孩子读书的负担。
  2014年,宋建平带领支村两委干部跑出去争取项目,与大象农牧集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下好牢村建成了年出栏肉鸡150余万只的大型现代化肉鸡厂,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80亩,年实现利润500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2015年,该村还采取股份制形式成立了“壶关县群兴种养合作社”,吸收社员搞特种养殖致富,现已发展优质绵羊1000多只,狐狸500只。
  今年5月,宋建平再次与大象集团合作,投资1500万元兴建年出栏肥猪5000头的大型现代化养猪场。预计年底就可竣工投产,年利润可达200多万元,安排劳动力20余人。
  最近在宋建平的多方奔走努力下,大象集团又与下好牢村初步达成协议,决定投资2个亿在该村建一个省内大型种猪场, 届时不仅能给村里带来效益,又能解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
  “村小故事多,人少产业多。”列举着一个个已经或正在实施的产业项目,宋建平信心百倍,“有了这些产业,一定能让290户贫困户、840口人如期实现脱贫,而且绝对不会返贫。”
  近年来, 下好牢村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该村连续3年被评为“平安创建示范村”、“五好村党支部”等,宋建平本人也被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及“长治市百佳党支部书记”。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农业,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了响应会议有关精神,四川聚豪锦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禄英,带领四百多名竹乡贫困村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同他们一道走向致富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她的人生因自主创业而绽放光彩  周禄英出生于中国苎麻之乡的四川省大竹县,她从小就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好学,成绩突出,就是她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塑造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斯蒂芬·斯尔伯格报道)如果获得国家支持,列宁格勒区生产的蘑菇可满足西北地区甚至整个俄罗斯。  波罗的海广播电台相关负责人谢尔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种植有1300吨蘑菇,占全国总产量的10%。如果国家补贴信贷利率,我们能够将规模扩大到上万吨,并计划大规模栽培平菇。即使不能满足全国需求,满足西北部的需求也是绰绰有余的。”  日前,俄农业部部长亚历山大.特卡乔夫向总统普京作了报告,报告提
期刊
又是江南好春光,浙江省舟山市碧空如洗、浪花朵朵、海风习习。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舟山定海区干览镇新建社区调研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一直站在习总书记身边的新建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顿时热泪盈眶。这些年,她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闯劲和干劲,与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让昔日的贫穷小村庄,变成了粉墙黛瓦、处处风景如画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守住绿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文兴亮报道)近日,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刘汉华、安全农产品销售总监刘刚,前往福建光泽山野畜牧繁养有限公司调研考察。  福建武夷山腹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在国内外生态建设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福建省光泽县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腹地,这里不但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是闽江流域
期刊
岳纲亮来自淇县,是淇县北阳镇王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淇县联发合作社理事长、淇县金大地家庭农场主,尽管肩负的担子很多很重,但他在每个“角色”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对农业的独到理解,他的农业发展之路,或许能给很多农业从业者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2000年,只有18岁的岳纲亮进入淇县宏运化工厂,任职为供应科长。经过十年的摸爬滚打,在事业正风光时,他将目标转向了农业行业,成立了任淇县联发种植专业合
期刊
“我六岁时,父亲在一旁检修机器,我便试图启动拖拉机,结果转向杆把牙打掉了好几颗!”回忆起儿时的时光,他憨憨地笑了。那年为了能坐上拖拉机,他常常趴在门缝边偷听父母谈话,确认父母作业的地点,然后悄悄跑去地头找他们。“父母看见我时简直哭笑不得,只能将我放在拖拉机上,我的计谋就这样得逞了。”当年让父母操碎了心的淘气包,如今已成为了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四家子镇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回忆起这些往事,周顺说
期刊
日前,从永州九源房地产开发有限(湘西古丈)公司传来消息,该公司负责人段成雄被中共古丈县委授予了“2015年度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荣誉称号。这是段成雄进驻古丈县从事房产开发11年来获得的唯一的一项县级荣誉。  2005年,在湖南永州拥有两家扎钢厂,身为永州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副会长的段成雄经朋友介绍来到湘西古丈,通过公开竟标合法取得了该县县城北竹溪弯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着手对竹溪弯的土地实施开发
期刊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将全面展开,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为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扩大普查的影响面和知晓率,做好宣传工作是农业普查工作的关键。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当前普查宣传现状,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增强“三点认识” 推动工作实施  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农业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知晓和参与。只有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农业普
期刊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已经五周年并完成一个规划期(2011—2015),蓝色经济区的引领作用凸显,山东省走到了全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前列。《蓝色经济对话》栏目将走进山东百家蓝色经济名企,邀请蓝色经济专家团和蓝色经济企业家团围绕海洋经济主题,通过访谈的形式,面向全国网民公开宣讲,解读新格局新优势下的蓝色经济,重点解读海洋经济的升级转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针对海洋
期刊
北兴道村原名北庄,以方位得名,隶属盂县苌池镇管辖。相传,宋代大儒程夫子(程颢 程颐)来此讲道时,为附近四个村庄统一改名为“兴道”,该村居其它三村之北,故名北兴道。现有耕地2000余亩,314户,860人,纯农业村。  认真学习盂县  “党代会”、“两会”精神  近年来,北兴道村在苌池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跃和“村支两委”班子本着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