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甲流”停课之后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感高发季节,小×班的一个孩子周二开始就在家休息,周四晚上那个孩子的家长告诉老师医院确诊孩子得了“甲流”。于是班级老师紧急启动了传染病期间消毒防控预案,幼儿园也将情况及时上报给主管部门和疾控部门。班级老师通过班级群将情况告知全班家长。周六,该班先后又有6个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幼儿园根据疾控部门的建议决定该班孩子停课一周。这下,班级群里不淡定了:有的家长认为是第一个发病的孩子害得大家陪着他生病,在群里表示自己的愤懑,认为家长不应该让患病的孩子上幼儿园“祸害”其他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周一教师就不该让那个孩子进幼儿园;有的家长一发现家里的孩子或大人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就归咎到“甲流”这件事情上;甚至有些家长一定要知道是谁第一个得“甲流”的,要求该孩子家长在班级群里向大家道歉……
  疏导家长的负面情绪
  看到家长们在群里的言论,以及个别家长在群里宣泄负面情绪,教师意识到不能听之任之,于是赶紧与个别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但是群里还是不时有家长发“孩子发烧了”“×××感觉不舒服了”等信息,导致整个群里的交流充盈着负能量。班级教师马上将这个情况向园领导作了汇报。
  虽然我们事先对于这件事情可能引发个别家长焦虑、不理解有所预判,但是没有料到会引起集体性的恐慌和焦虑。个别家长的负面情绪就像箱子里的“烂苹果”不能让它蔓延,于是我马上组织召开了园领导班子会议,还邀请小班部分教师参与,共同分析讨论,最后我们认为:首先,要理解并接纳一些家长出现的负面情绪。因为孩子病后康复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病情还会出现反复,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身体,另一方面因为照料孩子不能好好休息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内心必然有些负面情绪,因此我们要理解家长,帮助家长合理地排解这些负面情绪。其次,对于家长要求公布第一个患病的孩子是谁,还要求该孩子家长出来道歉,我们不能答应。因为一方面病情是孩子的隐私,我们没有权利随意公布;另一方面谁都有可能是病菌的携带者,只不过这个孩子第一个发病而已,我们谁都无权指责这个孩子,另外这个孩子并没有在发病的时候来园,“甲流”本身就有潜伏期,周一的时候那个孩子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所以谁都无法预知。孩子发病后,家长并没有隐瞒病情或做错什么,所以让家长出来道歉是不公平的。最后,我们决定在保持原先每天一个电话与每个家长沟通联系的基础上,对部分孩子特别是患病的孩子进行家访,加强交流和宣传。
  于是,副园长和班级老师去部分患儿家中家访,一方面表示慰问,对孩子生病期间家长的着急心情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就流感的相关情况跟家长作交流,告诉家长“甲流”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般来说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康复。另外,我们还跟家长交流了孩子生病期间如何对孩子进行身体的护理和心理的疏导。同时,我们详细列出“甲流”及其他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知识,发到班级群里,还将停课后教师在班里所做的消毒、洗晒等工作及时通过QQ群告知全体家长。总之,我们积极传播科学的知识,给予家长正确的引导,让家长理性看待问题。
  接待家长来访
  也许是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感动了家长,让家长明白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在停课后的第四天,有两个孩子的爸爸先后来到幼儿园,找到园长表达自己的想法。两位爸爸不约而同地表示“甲流”本身有潜伏期,而且是可防可治的。在这次事件中,个别家长过于焦虑,在群里责怪第一个生病的孩子,责怪教师的行为是不理性的。这几天,幼儿园教师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深受感动。他们希望幼儿园领导给予教师关心和安慰,不要让教师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委屈,并希望这个班集体依然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两位家长来访后,园长邮箱也陆续收到了该班几位家长的来信,表达了和两位来访家长同样的看法和期望。
  对于家长的来信来访,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首先,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宽容,同时也欣赏家长站在班集体建设的角度所呈现出来的责任感。其次,把教师对于今后班级工作的新思考新思路,跟来访家长作了交流和探讨。
  家长的来信来访让我们倍感温暖,给了我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我们觉得这样的沟通交流在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应该加强。
  尊重家长想法
  幼儿园的班集体不同于中小学,很多时候班级的凝聚力、班集体的精神风貌更多地取决于班级家长群体。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对班级家长的教育引导,建设好班级家长群。与班级教师商量后,我们决定等幼儿复课后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就这件事情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开诚布公地和家长们探讨一下,同时也想请家长讨论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应该怎样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该如何在特殊时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享资源。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加强家园交流沟通,使这件事情成为凝聚班级人心的一个契机。
  第二周班里就复课了,原本生病的孩子也陆续康复,拿到医生证明后正常回园。班级教师把想要召开家长座谈会的想法与家长作了个别交流,但是不少家长委婉地拒绝了:“都过去了,别再提了!”
  没想到我们原以为很有利的举措却受到家长的委婉拒绝。冷静思考一下觉得有些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我们换位思考:家长当时情绪焦虑,情急之下有些过激言论,事后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言行不太妥当,如果我们还要严肃地把这件事情摊开来讨论,反而让这部分家长感到尴尬,我们应该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因此,与班级教师商量后,我们决定尊重家长的想法,不特意组织家长座谈会了。后来我们与个别家长商讨后,决定对班级QQ群的使用做一个简单的约定,如,有关孩子的私人问题可以与教师个别交流,不宜在群里交流;凡是在群里发的内容一定要健康、真实,并且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要考虑到别的家长的情绪和感受;不要在群里宣泄负面情绪等。
  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这次停课事件,我们园领导也积极进行反思。我们发现在班级危机应对方面,幼儿园日常关注得并不多,对于教师的指导、培训也非常少。现在是信息传播便捷的时代,个别家长随意一句“牢骚”都有可能引发群体性舆论事件,甚至还会发酵、陷入难以收拾的困境。因此,我们不仅要反思,更要亡羊补牢。于是,我们对原有班级传染病管理应对制度进行了修订。原来的制度泛泛而谈、以指导性意见为主,操作性不强。这一次修订时我们针对传染病疫情进行了等级分类,并拟定相应的工作操作步骤,一旦出现情况,教师可以按照工作步骤采取相应行动。同时我们拟定了传染病等突发情况不同节点时班级群发布通告的文本范例,让教师能够按照规范和合适的时间节点发布消息通告全体家长,以避免产生误会。此外,我们也针对停课后班级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如,定时消毒,根据情况电话访问或家访,需要在班级群公布、告知的内容,等等,以帮助教师在特殊时期做好班级工作、引导好家长群体。我们对原有的教师培训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原来的教师培训内容偏重于教学业务,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家长沟通方面的内容涉及比较少,需要加强对教师在班级危机事件应对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这次事件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家长工作上还有改进的空间。近年来,90后家长渐渐成为幼儿园家长群体的主力军,信息技术的便捷拉近了家庭之间的距离。年轻的家长喜欢晒自己的生活,即时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会一不小心引发误会。另外,在“晒”与“围观”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边界意识会淡化,也会引发一些不适感甚至误会。作为幼儿园领导和班级教师,该如何管理和使用好班級群,帮助家长把控好边界和底线,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命题。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海洋球色彩缤纷且轻巧安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常常徜徉在海洋球的七彩世界里,和海洋球玩着各种有趣的游戏,乐此不疲。而水与海洋球的结合,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次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巧妙地改造了捞网,使捞网变成了富
期刊
设计意图:  该活动的乐曲选自奥尔夫音乐《开始和停止》。全曲为ABA结构,A段为两句乐句、两次停止,B段也是两句乐句、两次停止,但乐句稍快且短一些。该音乐作品短小简洁,节奏明快,清晰的结构以及有规律的开始和停止适合幼儿欣赏与表现。  中班幼儿已能感知音乐的快慢、强弱,也能运用一些动作来表现音乐。为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教师需要创设凸显音乐特质与元素的游戏情境。精灵与魔法在孩子的心里有种神奇的魔
期刊
设计意图:  活动“吃不到饼干的Ormie”源自加拿大的动画短片。该短片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了小猪Ormie为拿到冰箱顶上的饼干所做的种种尝试和努力。短片既有妙趣横生的“笑点”,也有奇思妙想的“创点”,还有夸张传神的“情点”。我选用这一动画短片作为大班叙事性讲述的载体,旨在让幼儿“有话可讲”。  活动以动画故事的情节发展为主线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猜猜Ormie是谁”,主要目的是营造宽松的讲述
期刊
设计意图:  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深入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能够关注城市中的一些信息,比如地铁、超市、儿童医院、汽车等。而这些信息的背后都有一条线索——声音,如:方便快捷的出行提示——地铁报站,大街小巷的商铺音乐及叫卖声——宣传广告,医院里方便就医的提示——排队叫号,等等。这些信息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对此也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从声音的角度出发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听辨与
期刊
在“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资助下,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师生一行11人于2017年11月赴美国芝加哥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学。其间,他们在埃里克森研究院体验了儿童艺术实践课程,参观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近北蒙台梭利学校,还考察了芝加哥美术馆和全美十大儿童博物馆之一的芝加哥儿童博物馆。访学中,他们对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与儿童学习与
期刊
2017年11月8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896年创立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实验学校致力于培养追寻真理和真知的人才,崇尚多元化,并为具有多元化背景的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目前,实验学校大约有700名3~8岁儿童,一楼是3~5岁儿童的活动室,二、三楼是6~8岁儿童的活动室。实验学校的学前阶段(幼儿部)共有18个班,3岁、4岁、5岁年龄段各有6个班。幼儿部大厅的墙上“友
期刊
2017年11月7日,我们南京师范大学访学团来到美国芝加哥进行研学.第三天,我们在全美幼教最高学府、有美国幼教界“小哈佛”之称的埃里克森研究院(Erikson Institute),跟随艺术
期刊
去年,我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mphis),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活。期间,每逢美国的传统节日,我的导师都会邀请我们几位访问学者一起去她家里过节,体验美国的节日文化。我还有幸受邀参加了我室友(也是一位中国籍的留学生)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举办的一些节庆活动,真切感受到了美国幼儿园传统节庆活动的独特魅力。  一、感受美国幼儿园的节庆活动  我室友的女儿Jane
期刊
大班下学期,我们班小朋友在活动室外楼道边一起创设了一個“蛋糕坊”游戏区,孩子们会把自己在美工区制作的“蛋糕”拿到这里来继续游戏。一个多月后,有一天,涛涛、乐乐等五个孩子来“蛋糕坊”游戏。乐乐扮演店员,涛涛等扮演顾客。正在排队的“顾客”涛涛忽然对楼道口地面上贴着的指示行走方向的小脚印产生了联想。他走过去,指着小脚印对同伴说:“这里有脚印!猜猜是谁的脚印。”同伴们都凑了过来,涛涛左看看、右看看,小声地
期刊
下午,主班A老师和一位年轻的B老师正带领大班幼儿在户外进行体育游戏,幼儿投入地游戏着……忽然,不远处传来哭泣声。B老师快步走了过去,原来是可儿不小心摔了一跤,B老师蹲下身耐心地向可儿询问情况,但可儿自顾哭泣,一声不吭。B老师仔细检查了一下,并没有发现可儿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便安慰她几句后继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等游戏结束回到活动室,可儿垂着一只手臂,趴在桌边低声抽泣。此时,A老师感觉到有些异样,立即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