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以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运用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也就是忽略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要想学生既能学到课本知识,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将知识灵活运用,同时还要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个人素养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等。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在个人素养层面上的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四个部分。新课改时期教育部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展开。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一)语言的建构
语言的构建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划分主要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从个人学习能力为中心划分包括:口头语言层面上的听与说能力的培养,以及书面语言层面上的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播放音频等形式;“说”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等形式来培养;“读”可以通过教师聆听学生的朗读,从而对其不足进行改进等方式来培养;“写”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等形式来培养。
(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扎根于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深厚的积淀[1] 。而语文学科是一门与文化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每一篇课文背后都蕴含着作者写作的背景。我们需要细细地去品味: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是怎样?这篇文章是在一个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在当今社会都值得参考借鉴,这其中的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只有这样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吸取精髓。
(三)思维的发展
思维发展是人的认知发展的一方面,是人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再到逻辑抽象化思维的发展过程。但是每一门学科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特点,而语文学科的思维就是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听说读写方面的思维。对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概括思维等都各个学科所具有的一般思维。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会把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误认为是一般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通过感受文本,进行语言的建构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对语言建构的目的,采用了感受文本的教育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笔者在讲授“济南的冬天”这一片课文时。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济南冬天雪景的视频,新课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雪景的感受如何,初步形成对文本的感受。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刚才看视频的感受去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从而对文章有了更进一步地感受。在朗读完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后现在现在自己对济南的雪景感受如何。通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不但可以领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从而完美的表达心中所想。正好符合语文学科素养中,语言建构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将文章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帮助学生积累,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语文是一门与文化联系密切的学科,同时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出了对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培养。教学过程如下:笔者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石拱桥的文化历史背景。笔者通过多媒体网络查阅了关于石拱桥的资料,主要包括:石拱桥是由天然无加工的建筑材料做成的拱形桥;中国传统桥梁的师大基本形式有拱桥、板桥、吊桥和浮桥;中国最早的石拱桥“旅人桥”始建于公元282年;中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一线天、临海五孔石拱桥等等;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建筑专家是茅以升等文化背景。通过上新课前向学生展示石拱桥的文化背景,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石拱桥的巧夺天工的技术,还可以体会到石拱桥文化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也需要我们后代人不断地传承。
三、结语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教育下的重要议题,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探索出更优质的教育方法。让初中语文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完美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小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閱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237.
[2] 田传凯.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121.
(作者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个人素养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等。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在个人素养层面上的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四个部分。新课改时期教育部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展开。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一)语言的建构
语言的构建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划分主要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从个人学习能力为中心划分包括:口头语言层面上的听与说能力的培养,以及书面语言层面上的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播放音频等形式;“说”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等形式来培养;“读”可以通过教师聆听学生的朗读,从而对其不足进行改进等方式来培养;“写”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等形式来培养。
(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扎根于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深厚的积淀[1] 。而语文学科是一门与文化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每一篇课文背后都蕴含着作者写作的背景。我们需要细细地去品味: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是怎样?这篇文章是在一个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这篇文章在当今社会都值得参考借鉴,这其中的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只有这样将初中语文教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吸取精髓。
(三)思维的发展
思维发展是人的认知发展的一方面,是人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再到逻辑抽象化思维的发展过程。但是每一门学科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特点,而语文学科的思维就是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听说读写方面的思维。对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概括思维等都各个学科所具有的一般思维。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会把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误认为是一般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通过感受文本,进行语言的建构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对语言建构的目的,采用了感受文本的教育方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笔者在讲授“济南的冬天”这一片课文时。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济南冬天雪景的视频,新课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雪景的感受如何,初步形成对文本的感受。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带着刚才看视频的感受去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从而对文章有了更进一步地感受。在朗读完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后现在现在自己对济南的雪景感受如何。通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不但可以领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从而完美的表达心中所想。正好符合语文学科素养中,语言建构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将文章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帮助学生积累,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语文是一门与文化联系密切的学科,同时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出了对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培养。教学过程如下:笔者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石拱桥的文化历史背景。笔者通过多媒体网络查阅了关于石拱桥的资料,主要包括:石拱桥是由天然无加工的建筑材料做成的拱形桥;中国传统桥梁的师大基本形式有拱桥、板桥、吊桥和浮桥;中国最早的石拱桥“旅人桥”始建于公元282年;中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一线天、临海五孔石拱桥等等;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建筑专家是茅以升等文化背景。通过上新课前向学生展示石拱桥的文化背景,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石拱桥的巧夺天工的技术,还可以体会到石拱桥文化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也需要我们后代人不断地传承。
三、结语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教育下的重要议题,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探索出更优质的教育方法。让初中语文教育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完美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小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閱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237.
[2] 田传凯.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121.
(作者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