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圆满”,却往往遭遇“意外”。如何把“意外”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让“动态生成”为思想品德课注入更多的活力,使之更具魅力?笔者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备课中应充分预设,酝酿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但是,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学预设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把预设的重心从教师怎样教转变为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对“感受法律的尊严”的教学进行预设的时候,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初一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有多少?怎样为学生学习认识有关法律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哪些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哪些活动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看似偶然的课堂意外其实是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揣摩现代学生的心理,多体验现代学生的情感,还是能够有所预见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应该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我们可以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有了充分的预设,我们才能灵活应对教学中意外的问题。
二、课堂中须抓住机遇,凸现动态生成
生成本身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学生偶尔的灵光一闪,不经意的失误,大胆的质疑问难,甚至截然不同的说法,都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关键是如何去发现这些资源,去引领这些资源,去拓展这些资源,赋予它们灵性的翅膀。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它擦出闪亮的火花。
1.要努力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这是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生成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努力创设这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促使信息的动态生成。
(1)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为此,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宽容每一位学生。例如,在一堂非常平常的思想品德课上,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就遇到了小小的麻烦:轮到课前5分钟“说新闻,谈感受”的那位小女生竟死活不肯上讲台演讲。在小女孩无声的坚持中,同学们对她发出了不满的指责声,有的还在下面叫了起来“零分!零分!”(按照规矩,课前不去准备,课堂上不讲,演讲的成绩要作零分处理)。这时,我发现小女孩的脸涨得通红,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手不停地摩挲着一张已经有些发皱的纸张。我明白了,小女孩并不是没有准备好,而实在是因为胆子小怯场了。于是,我把我所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同学们听,并用动情的语气说:“同学们,如果我们以宽容之心谅解这位女同学,在明天给她一个重新演讲的机会,她一定能战胜自己的胆怯,讲得很好。老师在这里请求同学们给她这个机会!同意的请举起手。”听完我动情的讲述和“请求”,小女孩抬起头,向我投来惊喜、感激的目光,而其他同学则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此后,在这个班里上课,课堂气氛特别轻松、和谐,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参与,都愿意畅谈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课堂中经常冷不丁冒出一个个奇思妙想,碰撞出一朵朵思维的火花。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身临其境,一旦学生感觉到犹如置身事中,就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观点,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受。例如,在教《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中的“享受学习”一框时,适逢校团委发起倡议为本校一位身患绝症休学在家却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学习的学生捐款。于是,我联系学校开展爱心捐款活动,联系这位学生的事迹,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由于人是真的,事是真的,又近在身边,学生们深有所感,因此,同学们发言特别积极,说得也特别动情。
(3)创设动情的语言氛围。教学语言如果枯燥乏味,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作为生成主体的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如果不能被唤醒,那么,生成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以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叩动学生的心弦,为学生创设动情的语言氛围。例如,在教《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时,对香港回归盛况的一段包含深情的描述,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油然而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在教《自我新期待》一课时,一曲《小小的我》则唤起了同学们对“小小”的自我的反思和认识。
(4)创设开放的教学流程。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教学流程和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思辨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迪,思辨创新,资源共享,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素养在动态情境中生成。
2.要敏锐地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种种疑惑,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也可能碰撞出思维创新的火花,这些都为教师的课堂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关注,及时捕捉可利用的动态生成资源,不让其白白流失。
(1)捕捉错误中蕴涵的生成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错误,教师是难以一一预料的。而课堂中出现的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的真实流露。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处理,使其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在一堂关于“调控情绪”的思想品德课上,为了让学生明白“情绪虽然是个人的事,但它往往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所以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我特意用投影仪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漫画:在一个葬礼上,牧师正在为死者作祷告,来宾们正在默哀致意,但其中一位参加葬礼的来宾却拿着手机哈哈大笑,因为他收到了一条幽默短信。看完漫画,我让学生评价漫画中的这位来宾的行为。学生的发言大同小异,尽在我的意料之中,然而,正当我自认为已水到渠成,欲点出其中道理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的发言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这个人并没有做错,收到滑稽的短信当然要笑,想笑就笑嘛。何况,死人是人家的事,关我什么事?”很明显,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此,此言一出,许多同学马上七嘴八舌地批评起发言的这位同学,但是也有几位有点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表示赞同。看到这一情景,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就此搞一个小小的辩论会,让学生通过辩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是,一个“计划”外的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2)捕捉疑问中蕴涵的生成资源。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从当前所学的知识得到启发,引起联想,提出疑问。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难问题,正确处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新的收获。例如,在《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讲到三种诉讼的概念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诉讼,其他两个诉讼所涉及的机关都说是“人民法院”,而刑事诉讼所涉及的机关则说是“司法机关”?根据学生的这一疑问,我向学生补充说明了“司法机关”和“人民法院”的概念、关系以及不同的司法机关在各类不同的案件(主要是刑事案件)中的不同的分工。这些知识,虽然教材并不作要求,但对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有着很大帮助。
(3)捕捉偶发事件中蕴涵的生成资源。许多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偶发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或是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教师对这类事件采取的态度是见怪不怪,因势利导,则可以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例如:一次思想品德课上,正当同学们带着我布置的几个思考题静静地阅读教材的时候,一阵悦耳的手机铃声忽然响了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循着声音集中到一位女同学的身上,那位女同学则慌忙地在关手机。很快,同学们又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他们在等着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忽然意识到,此时此刻,我的任何一种反应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压下了本已升起的那股怒火,转而以平静的语气跟同学们聊起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话题,让同学们讨论:中学生有没有必要使用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利和弊?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应怎样克服使用手机之弊?这次课堂讨论显得异常热烈,虽然它“浪费”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从同学们一次次有主见、有思想的发言中,我觉得这几分钟“浪费”是值得的。
课堂因意外而真实,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只有尊重生成,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散发出灵动之美。
一、备课中应充分预设,酝酿动态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但是,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学预设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把预设的重心从教师怎样教转变为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对“感受法律的尊严”的教学进行预设的时候,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初一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有多少?怎样为学生学习认识有关法律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哪些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哪些活动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看似偶然的课堂意外其实是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揣摩现代学生的心理,多体验现代学生的情感,还是能够有所预见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应该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我们可以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有了充分的预设,我们才能灵活应对教学中意外的问题。
二、课堂中须抓住机遇,凸现动态生成
生成本身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学生偶尔的灵光一闪,不经意的失误,大胆的质疑问难,甚至截然不同的说法,都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关键是如何去发现这些资源,去引领这些资源,去拓展这些资源,赋予它们灵性的翅膀。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它擦出闪亮的火花。
1.要努力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这是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生成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努力创设这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促使信息的动态生成。
(1)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为此,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宽容每一位学生。例如,在一堂非常平常的思想品德课上,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就遇到了小小的麻烦:轮到课前5分钟“说新闻,谈感受”的那位小女生竟死活不肯上讲台演讲。在小女孩无声的坚持中,同学们对她发出了不满的指责声,有的还在下面叫了起来“零分!零分!”(按照规矩,课前不去准备,课堂上不讲,演讲的成绩要作零分处理)。这时,我发现小女孩的脸涨得通红,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手不停地摩挲着一张已经有些发皱的纸张。我明白了,小女孩并不是没有准备好,而实在是因为胆子小怯场了。于是,我把我所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同学们听,并用动情的语气说:“同学们,如果我们以宽容之心谅解这位女同学,在明天给她一个重新演讲的机会,她一定能战胜自己的胆怯,讲得很好。老师在这里请求同学们给她这个机会!同意的请举起手。”听完我动情的讲述和“请求”,小女孩抬起头,向我投来惊喜、感激的目光,而其他同学则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此后,在这个班里上课,课堂气氛特别轻松、和谐,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参与,都愿意畅谈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课堂中经常冷不丁冒出一个个奇思妙想,碰撞出一朵朵思维的火花。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身临其境,一旦学生感觉到犹如置身事中,就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观点,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受。例如,在教《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中的“享受学习”一框时,适逢校团委发起倡议为本校一位身患绝症休学在家却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学习的学生捐款。于是,我联系学校开展爱心捐款活动,联系这位学生的事迹,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由于人是真的,事是真的,又近在身边,学生们深有所感,因此,同学们发言特别积极,说得也特别动情。
(3)创设动情的语言氛围。教学语言如果枯燥乏味,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作为生成主体的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如果不能被唤醒,那么,生成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以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叩动学生的心弦,为学生创设动情的语言氛围。例如,在教《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时,对香港回归盛况的一段包含深情的描述,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油然而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在教《自我新期待》一课时,一曲《小小的我》则唤起了同学们对“小小”的自我的反思和认识。
(4)创设开放的教学流程。在课堂创设开放的教学流程和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思辨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迪,思辨创新,资源共享,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素养在动态情境中生成。
2.要敏锐地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的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种种疑惑,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也可能碰撞出思维创新的火花,这些都为教师的课堂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关注,及时捕捉可利用的动态生成资源,不让其白白流失。
(1)捕捉错误中蕴涵的生成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错误,教师是难以一一预料的。而课堂中出现的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的真实流露。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处理,使其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在一堂关于“调控情绪”的思想品德课上,为了让学生明白“情绪虽然是个人的事,但它往往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所以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我特意用投影仪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漫画:在一个葬礼上,牧师正在为死者作祷告,来宾们正在默哀致意,但其中一位参加葬礼的来宾却拿着手机哈哈大笑,因为他收到了一条幽默短信。看完漫画,我让学生评价漫画中的这位来宾的行为。学生的发言大同小异,尽在我的意料之中,然而,正当我自认为已水到渠成,欲点出其中道理的时候,有一位学生的发言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这个人并没有做错,收到滑稽的短信当然要笑,想笑就笑嘛。何况,死人是人家的事,关我什么事?”很明显,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此,此言一出,许多同学马上七嘴八舌地批评起发言的这位同学,但是也有几位有点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表示赞同。看到这一情景,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就此搞一个小小的辩论会,让学生通过辩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是,一个“计划”外的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2)捕捉疑问中蕴涵的生成资源。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从当前所学的知识得到启发,引起联想,提出疑问。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难问题,正确处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新的收获。例如,在《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讲到三种诉讼的概念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诉讼,其他两个诉讼所涉及的机关都说是“人民法院”,而刑事诉讼所涉及的机关则说是“司法机关”?根据学生的这一疑问,我向学生补充说明了“司法机关”和“人民法院”的概念、关系以及不同的司法机关在各类不同的案件(主要是刑事案件)中的不同的分工。这些知识,虽然教材并不作要求,但对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有着很大帮助。
(3)捕捉偶发事件中蕴涵的生成资源。许多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偶发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或是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教师对这类事件采取的态度是见怪不怪,因势利导,则可以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例如:一次思想品德课上,正当同学们带着我布置的几个思考题静静地阅读教材的时候,一阵悦耳的手机铃声忽然响了起来。同学们的目光循着声音集中到一位女同学的身上,那位女同学则慌忙地在关手机。很快,同学们又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他们在等着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我忽然意识到,此时此刻,我的任何一种反应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压下了本已升起的那股怒火,转而以平静的语气跟同学们聊起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话题,让同学们讨论:中学生有没有必要使用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利和弊?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应怎样克服使用手机之弊?这次课堂讨论显得异常热烈,虽然它“浪费”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从同学们一次次有主见、有思想的发言中,我觉得这几分钟“浪费”是值得的。
课堂因意外而真实,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只有尊重生成,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散发出灵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