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广大高职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自卑烦躁,交际困难,学习和生活、情感等问题的错综复杂,以及与家长的不和谐状态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职毕业生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成为广大高职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心理状况;对策
随着高职类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而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这种超速发展对远远滞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严峻的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以适应“个别化”学生工作时代的到来。
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不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与同学、恋人、家人的人际关系相处不够融洽……这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心态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往往带有疲惫烦躁、孤独压抑、敏感多疑、茫然困惑、空虚无助等负面情绪,这种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高职类院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对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分析并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高职毕业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心理素质,减少因心理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心理崩溃导致的一些不可挽回的负性事件,对于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与培养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生中常见的心理状况分析
1.自卑沮丧。相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自卑感更强。他们从进入高职类院校的第一天开始,就觉得自己上的不是“正规”的大学,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每当向别人说起自己所就读的职业技术学院时,总觉得脸上无光。再加上,某些家长对高职类院校的不正确认识,更加加重了高职类学生的自卑感。
虽然经过在校期间二至三年的调剂,他们心理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平衡,但随着毕业的临近,他们要走入社会参加一些招聘会,而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追求,很容易引起高职类毕业生的自卑感。他们常常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后悔自己以前的不努力,以致于长吁短叹,自信心下降;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定位自己,感觉自己的前途毫无光芒,丧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2.厌学。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高考的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领悟力都不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临近毕业,公共课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深、抽象、难懂的专业课程;理论课程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因为自身基础较差,课程难懂、抽象,实践课程做不出产品,得不到老师的赞许,又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以致逐步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还有一部分高职类学生因选择的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所钟爱的专业,临近毕业时,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再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感觉即使认真上课、努力完成学业,也会因为自身兴趣、爱好、习惯等原因很难寻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难以实现人生的抱负,于是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厌恶学习。
3.面对就业产生焦虑心理。就业是每一个毕业生不可回避的话题。所有高校毕业生最大的、最严重的心理压力就表现在就业问题上,高职类的毕业生同样如此。
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同学的聊天谈话中,全部都是有关就业的话题,许多学生感觉到自己没有“真材实学”,没有竞争实力,对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没有信心,于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就业面试产生了极大的不安与焦虑情绪。
当看到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同学逐渐被不同的公司所吸收而离开学校时,一些高职毕业生更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应届毕业生,更加注重与往届同学的沟通与交流。而往届高职类毕业生从单位上反馈回来的工作时间长、在基层一线工作、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也极易引起广大在校高职类毕业生的焦虑心情,害怕自己也像他们一样。
4.因不善于人际交往感觉到恐惧、自闭。三年的大学生活,大部分同学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社会经验不足,缺少必要的社会交际。往往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随着毕业的临近,毕业生出席的公众场合逐渐增多,毕业生们在公众场合紧张、脸红,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不懂得与别人交流的技巧、与别人没有共同话题,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合气氛……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毕业生对陌生人的恐惧,进而反感与陌生人交流,不愿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就业,感觉到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而目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面对即将要进入的社会大环境,一方面因不善于交际导致了恐惧、自闭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无法排解心理的压力,这样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不少毕业生因交际困难而转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认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以伪装的,不需要去和别人面对面的交流,于是导致了有些毕业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醉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迷恋网络产生了精神依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举止失常,提不起兴趣,神情恍惚,行为怪异。
5.与恋人关系紧张。情感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几乎不可避免的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的大学生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却不具备承受风雨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面前,他们永远都是最大的受伤者。
经过两三年的磨合,两个人的性格、习惯、脾气已基本达到平衡,但是,毕业的到来,往往毫无保留地将原来的平衡全部打破。即使两个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也很难再创造一个像在校园时一致的生活环境。而两个人对未来的不同追求、对生活的不同规划,极容易引起两个人的关系紧张。如果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也很难消除。如果一方工作条件好,收入高,同样也会给两个人的生活带来分歧。特别是当男孩子的收入、地位不如女孩子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更加紧张。这也会给毕业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6.与父母关系紧张。就业、择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乃至整个家族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青春期的大学生,对工作、对未来有自己的设计与理解,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意见不同导致和父母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很大的矛盾。
另外,毕业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享有独立的经济权。这一阶段,自我意识会空前的高涨。而此时又恰恰是个性冲动时期,对社会的阴暗面估计不足,在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问题的处理上,难免不与家长传统的、成熟的思维模式产生分歧,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往往容易产生争吵,也容易产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情况。
二、解决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1.对毕业生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在校的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普查,建立学生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视,对有较严重心理应激障碍的大学生要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这部分人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要及时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
2.加强对毕业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开展普及性的讲座。要引导学生着眼现实,不要盲目攀高、好高骛远,也不要自卑沮丧、暗自菲薄。要树立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高职类的毕业生,以就业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作人员。谋求到一个称心如意、风光体面的工作固然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期望值过高,往往会由于目标的不切实际,导致择业屡屡失败。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个性化、理想化的成分太多,也反映出当代学生盲目攀高、脱离现实的心理误区。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中心仅是其中一部分。要想做好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院、系、辅导员、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力量,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发展。
对毕业生的管理工作要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优化学生管理。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使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术。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步伐。学校文化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一些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生课余文化活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放松心理压力,继而打破传统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的大学生活格局,倡导一个丰富、活泼、阳光的大学生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泾,晏伟.高校毕业生择业中不良心理状态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2] 吴玉伟.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后心理状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3] 蔡鸿新,林其胜,翁文泰,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状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4] 杨小渭.毕业生离校前不良心理状态及调适策略[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7).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心理状况;对策
随着高职类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而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这种超速发展对远远滞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严峻的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以适应“个别化”学生工作时代的到来。
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不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与同学、恋人、家人的人际关系相处不够融洽……这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心态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往往带有疲惫烦躁、孤独压抑、敏感多疑、茫然困惑、空虚无助等负面情绪,这种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高职类院校学生工作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对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分析并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高职毕业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心理素质,减少因心理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心理崩溃导致的一些不可挽回的负性事件,对于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与培养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生中常见的心理状况分析
1.自卑沮丧。相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自卑感更强。他们从进入高职类院校的第一天开始,就觉得自己上的不是“正规”的大学,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每当向别人说起自己所就读的职业技术学院时,总觉得脸上无光。再加上,某些家长对高职类院校的不正确认识,更加加重了高职类学生的自卑感。
虽然经过在校期间二至三年的调剂,他们心理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平衡,但随着毕业的临近,他们要走入社会参加一些招聘会,而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追求,很容易引起高职类毕业生的自卑感。他们常常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后悔自己以前的不努力,以致于长吁短叹,自信心下降;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评价自己、定位自己,感觉自己的前途毫无光芒,丧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2.厌学。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高考的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基础差、底子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领悟力都不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临近毕业,公共课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深、抽象、难懂的专业课程;理论课程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专业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因为自身基础较差,课程难懂、抽象,实践课程做不出产品,得不到老师的赞许,又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以致逐步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还有一部分高职类学生因选择的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所钟爱的专业,临近毕业时,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再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感觉即使认真上课、努力完成学业,也会因为自身兴趣、爱好、习惯等原因很难寻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难以实现人生的抱负,于是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厌恶学习。
3.面对就业产生焦虑心理。就业是每一个毕业生不可回避的话题。所有高校毕业生最大的、最严重的心理压力就表现在就业问题上,高职类的毕业生同样如此。
随着毕业日期的临近,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同学的聊天谈话中,全部都是有关就业的话题,许多学生感觉到自己没有“真材实学”,没有竞争实力,对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没有信心,于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就业面试产生了极大的不安与焦虑情绪。
当看到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同学逐渐被不同的公司所吸收而离开学校时,一些高职毕业生更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应届毕业生,更加注重与往届同学的沟通与交流。而往届高职类毕业生从单位上反馈回来的工作时间长、在基层一线工作、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也极易引起广大在校高职类毕业生的焦虑心情,害怕自己也像他们一样。
4.因不善于人际交往感觉到恐惧、自闭。三年的大学生活,大部分同学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社会经验不足,缺少必要的社会交际。往往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随着毕业的临近,毕业生出席的公众场合逐渐增多,毕业生们在公众场合紧张、脸红,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不懂得与别人交流的技巧、与别人没有共同话题,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合气氛……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毕业生对陌生人的恐惧,进而反感与陌生人交流,不愿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就业,感觉到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而目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面对即将要进入的社会大环境,一方面因不善于交际导致了恐惧、自闭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无法排解心理的压力,这样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不少毕业生因交际困难而转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认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以伪装的,不需要去和别人面对面的交流,于是导致了有些毕业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醉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迷恋网络产生了精神依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举止失常,提不起兴趣,神情恍惚,行为怪异。
5.与恋人关系紧张。情感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几乎不可避免的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的大学生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却不具备承受风雨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问题面前,他们永远都是最大的受伤者。
经过两三年的磨合,两个人的性格、习惯、脾气已基本达到平衡,但是,毕业的到来,往往毫无保留地将原来的平衡全部打破。即使两个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也很难再创造一个像在校园时一致的生活环境。而两个人对未来的不同追求、对生活的不同规划,极容易引起两个人的关系紧张。如果两个人不在同一个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也很难消除。如果一方工作条件好,收入高,同样也会给两个人的生活带来分歧。特别是当男孩子的收入、地位不如女孩子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更加紧张。这也会给毕业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6.与父母关系紧张。就业、择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乃至整个家族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青春期的大学生,对工作、对未来有自己的设计与理解,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意见不同导致和父母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很大的矛盾。
另外,毕业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享有独立的经济权。这一阶段,自我意识会空前的高涨。而此时又恰恰是个性冲动时期,对社会的阴暗面估计不足,在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问题的处理上,难免不与家长传统的、成熟的思维模式产生分歧,在与父母的交谈中,往往容易产生争吵,也容易产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的情况。
二、解决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1.对毕业生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在校的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普查,建立学生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视,对有较严重心理应激障碍的大学生要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这部分人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要及时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
2.加强对毕业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开展普及性的讲座。要引导学生着眼现实,不要盲目攀高、好高骛远,也不要自卑沮丧、暗自菲薄。要树立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高职类的毕业生,以就业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作人员。谋求到一个称心如意、风光体面的工作固然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期望值过高,往往会由于目标的不切实际,导致择业屡屡失败。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个性化、理想化的成分太多,也反映出当代学生盲目攀高、脱离现实的心理误区。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中心仅是其中一部分。要想做好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院、系、辅导员、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力量,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发展。
对毕业生的管理工作要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优化学生管理。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系。使每一位学生工作者都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术。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步伐。学校文化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一些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生课余文化活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放松心理压力,继而打破传统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的大学生活格局,倡导一个丰富、活泼、阳光的大学生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泾,晏伟.高校毕业生择业中不良心理状态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2] 吴玉伟.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后心理状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3] 蔡鸿新,林其胜,翁文泰,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状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4] 杨小渭.毕业生离校前不良心理状态及调适策略[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