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现状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语文教学模式,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文章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针对多元互动化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互动策略;现状;实践探索
语文是一门需要进行长期积累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互动策略就是要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将课本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只是简单地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绝对标准。下面从三方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侧重点有所偏差
从教师的教学侧重点来看,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有所偏差,偏重应试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培养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门心思地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学生即使学会了课本知识,也只能作为考试之用,而无法在平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极为不利,而且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学方式单一
从教学方式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大都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语文课堂普遍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望而生畏。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符合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提升。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但是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课堂上缺乏互动
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课堂上缺乏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采用一套固有的模式,无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更不用说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都是按照“划生字、解读重点词句、逐段讲解课文、总结课文中心思想内容”这一套流程进行,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忽视了课堂提问环节以及为学生解惑答疑的环节。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疑惑得不到解答,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语文学习。
二、多元互动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实现教师、学生、课本等多个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学习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多元互动策略就是要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书本以及学生个体内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形式实施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生生之間的互动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即使有较少的沟通,教师往往也是带着师长的威严,无法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学生也畏惧于老师的威严,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这种沟通事实上是没有效果的。多元互动策略下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放下作为师长的威严,平等地和学生对话,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交流,而不是以成年人的口吻去说教。教师和学生最佳的相处模式是亦师亦友,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我,而教师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想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思没有成年人那么复杂,与人相处往往只是凭借内心感觉、兴趣爱好等,而无关家庭背景、利益牵扯等,因此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都是单纯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各自将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进行分享交流,使学生在班级这个群体内部得到各方面的提升。除了课堂教学内容外,学生也能从周围同学的身上学习到知识。利用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优势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博采众长,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学生与课本、其他信息资料之间的互动
首先是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注重讲述,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见解,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寻答案,教师注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自主揣摩课文的主旨、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种自发性的学习,学生和课本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提升自主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简单讲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本后的感受,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是学生与其他信息资料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本的把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鼓励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课本知识,这些信息资料可以是教师筛选后给学生看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搜集的。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深入了解生活,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检阅》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基本学习,然后以文中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为话题,让学生通过搜索其他资料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观看描写残疾人的书或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甚至可以扮演一节课的残疾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所理解,通过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所获得的认识要更加具体和丰富。 (三)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
如果将以上两种模式视为外部互动的话,那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吸纳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进行自主探究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而在获得新知识后需要一个消化吸纳的过程,在这个吸纳的过程中,需要大脑、口、手、眼联合运用,大脑进行思考,口用来诵读,手用来书写,眼用来观看,身体多部位协同互动,从而达到完整消化吸纳新知识的目的。
(四)以能力和素养为指标,合理進行教学评价
实践多元互动策略的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实现多元的、深入的互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所有教学参与对象,为所有小学生的成长而服务。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考虑所有参与语文教学的对象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考虑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否恰当,所有这些行为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小学生全方面、综合性的成长。因此,学生的成长是评价课堂效果的核心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标准。这并不是指课堂教学设计要多么精彩,活动组织是否精彩,而是要把目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导向。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贯彻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极为重要。小学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其意义更为重大,小学生在开始接触语文时对语文所形成的印象会直接影响以后的语文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互动策略是极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叶青.贴近生活 任务引领 多元互动——基于网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4):94-96.
[2]武兴旺.实施多元互动优化语文教学[J].未来英才,2016(05):262.
[3]陈建中.利用网络媒介创设教学评价的多元互动平台[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7(02):73-74.
[4]沈雁娟.多维互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09):27.
[5]刘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新校园(中旬),2017(01):96-97.
[6]周昔秀.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实践——以识读、写字及阅读为例[J].学周刊,2016(05):100-101.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互动策略;现状;实践探索
语文是一门需要进行长期积累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互动策略就是要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循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将课本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只是简单地为了考试而学习,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绝对标准。下面从三方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侧重点有所偏差
从教师的教学侧重点来看,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有所偏差,偏重应试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培养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门心思地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学生即使学会了课本知识,也只能作为考试之用,而无法在平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极为不利,而且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学方式单一
从教学方式来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大都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语文课堂普遍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望而生畏。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符合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提升。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但是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三)课堂上缺乏互动
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课堂上缺乏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采用一套固有的模式,无法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更不用说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都是按照“划生字、解读重点词句、逐段讲解课文、总结课文中心思想内容”这一套流程进行,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忽视了课堂提问环节以及为学生解惑答疑的环节。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疑惑得不到解答,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语文学习。
二、多元互动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实现教师、学生、课本等多个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学习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多元互动策略就是要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书本以及学生个体内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形式实施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生生之間的互动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即使有较少的沟通,教师往往也是带着师长的威严,无法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学生也畏惧于老师的威严,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这种沟通事实上是没有效果的。多元互动策略下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放下作为师长的威严,平等地和学生对话,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交流,而不是以成年人的口吻去说教。教师和学生最佳的相处模式是亦师亦友,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我,而教师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想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思没有成年人那么复杂,与人相处往往只是凭借内心感觉、兴趣爱好等,而无关家庭背景、利益牵扯等,因此小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都是单纯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各自将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进行分享交流,使学生在班级这个群体内部得到各方面的提升。除了课堂教学内容外,学生也能从周围同学的身上学习到知识。利用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优势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博采众长,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学生与课本、其他信息资料之间的互动
首先是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一味注重讲述,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见解,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寻答案,教师注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自主揣摩课文的主旨、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种自发性的学习,学生和课本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提升自主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简单讲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本后的感受,同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是学生与其他信息资料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本的把握,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鼓励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课本知识,这些信息资料可以是教师筛选后给学生看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搜集的。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深入了解生活,并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下册《检阅》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基本学习,然后以文中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为话题,让学生通过搜索其他资料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让学生观看描写残疾人的书或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甚至可以扮演一节课的残疾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所理解,通过亲身体验残疾人生活所获得的认识要更加具体和丰富。 (三)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
如果将以上两种模式视为外部互动的话,那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吸纳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进行自主探究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而在获得新知识后需要一个消化吸纳的过程,在这个吸纳的过程中,需要大脑、口、手、眼联合运用,大脑进行思考,口用来诵读,手用来书写,眼用来观看,身体多部位协同互动,从而达到完整消化吸纳新知识的目的。
(四)以能力和素养为指标,合理進行教学评价
实践多元互动策略的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实现多元的、深入的互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所有教学参与对象,为所有小学生的成长而服务。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考虑所有参与语文教学的对象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考虑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否恰当,所有这些行为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小学生全方面、综合性的成长。因此,学生的成长是评价课堂效果的核心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标准。这并不是指课堂教学设计要多么精彩,活动组织是否精彩,而是要把目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导向。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贯彻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极为重要。小学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其意义更为重大,小学生在开始接触语文时对语文所形成的印象会直接影响以后的语文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互动策略是极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叶青.贴近生活 任务引领 多元互动——基于网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4):94-96.
[2]武兴旺.实施多元互动优化语文教学[J].未来英才,2016(05):262.
[3]陈建中.利用网络媒介创设教学评价的多元互动平台[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7(02):73-74.
[4]沈雁娟.多维互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09):27.
[5]刘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新校园(中旬),2017(01):96-97.
[6]周昔秀.小学语文教学中“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的实践——以识读、写字及阅读为例[J].学周刊,2016(0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