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境下云南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阐释

来源 :绿色包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gertretfdhgh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省玉溪地區傣族传统手工土陶制作技艺是原始制陶的活态化体现,其产品体现出古朴与民族化的独特审美意识。且以新平县土锅寨制作的土陶器皿包装产品最为典型,其具有古朴的艺术审美韵味,还具备了实用性器皿包装和艺术视觉审美性为一体的特征。器皿包装造型上呈现出古朴、写实、夸张、变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傣族传统土陶产品的艺术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手工;容器包装;土陶技艺;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7-0082-04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Interpretation of Yunnan Traditional Craft in Visual Context
  -- A Case Study of the Packaging of the Dai Handmade Clay Ceramic Dishes in Yuxi
  LI Fan(Yunnan University Dianchi College, Kunming 650228,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pottery making technique of Dai nationality in Yuxi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is the living embodiment of primitive pottery making, and its products embody the uniqu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simplicity and nationalization. The earthen pottery products made in Xiping County are the most typical, which have the simple artistic aesthetic char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bilit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The shape presents the art of simplicity, realism, exaggeration and variation, and embodies the artistic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Dai traditional earthen pottery produc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handwork; container packaging; clay pottery technology; inheritance; innovation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自古以众多的少数文化及众多的民族艺术而闻名海内外。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土锅寨现今保留着一项“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且一直以“婆传媳”的方式传承这项传统的制陶技艺,主要生产以生活中常用的器皿包装为主,妇女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远近闻名的“土锅寨”。
  这里制作的土陶产品,从视觉上让人感受到了朴实无华的美,就像傣族人一样朴实、善良,土陶器皿包装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傣族妇女对生活的向往及对美的理解。随着当地交通、通讯、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土锅寨的土陶器皿包装制品凭借古朴的造型和特有的审美趣味性,得到了很多外来者的关注,逐渐引起学术界的研究,并有国内外的学者到访,形成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文将在诸多研究成果之上,从视觉语境的角度来研究土陶器皿包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1 视觉语境下传统手工土陶器皿包装的文化内涵表现
  云南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但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在这里依旧还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艺。玉溪地区傣族属于花腰傣支系,他们在傣族寨子里面普遍还在使用自制的土陶器皿包装来保存食物或作为烹煮工具。
  土锅寨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水之灵气、火之重生,是泥土与火的传奇。查阅资料记载,明代钱古训《百夷传》记载:“(傣族先民)所用多陶器……无水桶、木甑、水盆之类,惟陶冶之器是用。”可知明代傣族的陶器烧制已有一定规模。土陶器皿包装对于傣族人来说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实用性。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传承除了保留传统的慢轮手工和柴草堆烧外,还将实用性和装饰性进行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制作技艺风格特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实用与装饰的结合,在实用的基础上突出土陶器皿包装产品的艺术审美价值;第二,严格遵守传统造物观,从制作样式和结构上看,展现出了制作者淳朴、朴素、传统观的延续;第三,还原泥土本色,因其烧制技艺的限制,在制作上借助泥土颜色来弥补技艺语言表达不足;第四,独立品格与信仰,在众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土陶器皿包装创作艺术取材于生活,取形而不求逼真,制作技艺粗中有细呈现出独特的美学观。在人与自然的共生中,人类对自然和生态的原始信仰在土陶器皿包装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传承和再显。土陶制作技艺无论是在造型、烧制技艺、装饰纹样、表现题材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审美取向,折射出了傣族人的审美情怀、自信与内隐、信仰与梦想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2 视觉语境下“固守”的传统器皿包装技艺走向“艺术”的可能性
  土锅寨制陶器皿包装技艺是典型的民间工艺传承,其发展与社会形态密不可分。在传统的农耕生活中,这一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得到了完整的传承,相对于经济、物质的变迁而言,土陶器皿包装制作的模式在思维方式、精神需求、伦理道德层面的群文化性相对是稳定的。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传统文化遭受全球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变迁应从理性认识和全面把握的角度上来分解。在目前的环境下,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呈现出速度快,目标向现代化靠齐的趋势。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的传承只有充分凝练傣族传统文化,寻觅现代文化发展根源,使其构建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生态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慢轮制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驱动下,专业化的制陶器皿包装人员从传统的农耕生活中分离出来,并打破了女性是制陶器皿包装主体的传承模式。在年轻的制陶器皿包装专业户中,因受到外来大众文化的影响,在土陶器皿包装的外观造型、装饰纹样、实用方面都有了一些现代陶瓷器皿包装设计创意的影子。在主流文化的传染下,土陶器皿包装技艺也逐步从传统走向现代,它带着泥土之美、艺术之美、心灵之美、展示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3 視觉语境下传统手工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生活以追求高效性、便捷性为特征。在工业文明中人们在寻找“活态”的后工业文明精神家园。在后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传统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着广阔的空间,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土陶技艺将承载文化留存的重要作用。在工业化的今天,慢轮制陶技艺被视为是落后生产力的象征,而这是相对于工业生产来说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文化批评、艺术批评、设计研究三种维度来思考,从理论构架上解决传统性与现代性、继承性与创造性、本土性与普适性问题,从视觉符号传达角度来表达土陶器皿包装文化语言。
  3.1 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的传承
  任何的民族文化传承都要对文化生态环境变迁产生适应性,从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传承体系来看,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让傣族女性成为了该技艺的唯一传承者。家庭中的妇女世代承接着生活用陶器皿包装的制作,传承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只有少量的产品用来作为商品交换。在傣族生活中土陶器皿包装产品除家庭需求外,还有一部分作为寺庙精神寄托使用。这就构成了传统的以内化需求为主的技艺传承方式,把传承者的心灵引向了更高的精神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状,在现代土锅寨土陶器皿包装技艺传承中形成了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打破了女性作为唯一传承人的模式,男性也开始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土陶器皿包装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领略陶器皿包装文化内涵;第三,传统土陶器皿包装产品功能向旅游品、装饰品、宗教用品转变,独立出专业的制陶人员;第四,受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影响,部分生产过程运用了机械手段,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出率,激发了土陶器皿包装传承人的创作积极性;第五,政府大力扶持非物质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传承人体会到了土陶器皿包装技艺带来的真正实惠。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土陶器皿包装技艺传承人有了坚持下去的物质驱动力,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也激发了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3.2 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的创新路径
  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创新给傣族慢轮制陶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土陶器皿包装文化的研究中,他们主张深入挖掘土陶器皿包装艺术,将其精髓分解出来并运用到生活用品上,从而来更好的提高土陶器皿包装产品的质量。
  3.2.1 强化实用性
  土锅寨土陶最常见的产品是土锅和储物罐。这主要取决于土锅用来烹煮食材的实用性。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土陶的使用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使用需求。深入了解我国陶器的发展历程,优质陶器都具备了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需求特征融合的独特性。如:建水紫陶、宜兴陶等通过深度挖掘陶器的实用性,来不断创新陶器产品;在此基础上还深度挖掘地域、民族文化来形成自身陶器的特色。充分的运用了陶器与生俱来的特征,从艺术审美的精神本体出发,结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来构建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实用性陶器产品。
  3.2.2 造型装饰体现悦目性
  传统土陶器皿包装产品多以圆底或平底的罐类为主,器皿造型多窄口宽腹,线条呈现圆润流畅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傣族人的审美观及民族信仰。在现代生活中陶器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盛放、烹煮这样的功能,人们购买陶器更多的作为生活精神需求品,他们着眼于对文化及独特艺术审美的需求。造型装饰就是陶器文化内涵的视觉体现之一,只有不断创新视觉符号才能更好的来体现土陶器皿包装的文化内涵。
  土锅寨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的创新应以傣族传统艺术审美观和傣族文化内涵为核心,充分结合现代艺术的人文情怀与艺术创作规律,在市场需求的角度下来进行造型装饰创新。罗兰·巴特在著作《符号学原理》中将视觉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此基础上又拓展了“意指”的符号理论,以符号系统的方式来进行视觉传达。在土陶器皿包装的悦目性传达中,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符号视觉传达功能运用。
  3.2.3 改善材质技艺品质性
  土陶器皿包装的制作材料,通常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因所选的制陶泥土在后期的加工中只是进行了初步的简单工艺处理,制作技艺上,首先是揉制泥条,泥条的粗细由所制作陶器的大小决定。工艺一般有揉制泥条、盘筑坯体、拍打坯体、安装附件、打磨修整、晾晒坯体;完成土陶器皿包装外型构筑后采用木板将装饰纹样拍打到器壁上;烧制的过程中采用“平底堆烧”的方式,周围裹好柴草,待柴草燃尽熄灭即可,烧制时间长约7-12小时,烧制温度相对较低,在600-900度之间。
  在这样的制作技艺下所能生产的产品,在视觉上体现出了材质的粗糙感,在使用方面因烧制温度的原因,造成土陶器皿包装产品容易损坏。这些特征导致了土陶器皿包装产品自身品质的“土”味。在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大浪潮中,土陶器皿包装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改进制陶材料及降低产品使用时的损坏率。如:云南大部分的普洱茶陶器皿包装茶具,配合少量红土和负离子材料,利用低温快烧技术和清洁燃料来提升陶器皿包装制作材质技艺。这既可以提高材料的品质,又可以改善烧制技术。
  3.2.4 挖掘文化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日用产品逐渐替代了陶器的功能,但并没有影响人们对陶器皿包装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深入挖掘陶器皿包装文化,将陶瓷艺术中的文化和精髓分解出来,用文化创新来驱动传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新发展。许平教授在《视野与边界》一书中就提及民族形式的有效运用是各种设计策略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点;近年来的文化创意思想已经让众多的传统民间技艺焕发出了新魅力。所谓文化创意就是将创意融合文化元素,通过现代科技、传统文化、创意结合来创造出高附加值,进而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针对土陶器皿包装的当下现状,必须要经历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只有重新回归市场,才能实现土陶器皿包装文化的传承,延续其文化的生命。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看土陶器皿包装产品的裂变,必须要具备土陶器皿包装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炼,首先土陶器皿包装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文化构建产业创意的灵魂;其次土与洋的二元文化丰富了创意元素的内涵;最后土陶器皿包装文化精神美及慢轮制陶的技艺美,为创意产品提升了品位。在现代市场的需求下,只有从创意产业层面上深入剖析文化内涵,从历史、地域、民族等方面来丰富凝练核心文化,通过文化创意来增加附加值,才能建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傣族土陶器皿包装文化。
  4 结语
  玉溪地区土陶器皿包装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时代课题,在研究中首先得从实用性和视觉审美的角度来审视土陶器皿包装技艺当下性;其次从市场角度来剖析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性;最后要探寻陶器皿包装文化与产品的融合语言及符号化创新的可能性。通过这样创新既可以保留传统文化,也有利于文化与创意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才能实现传承与创新的一体化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创意特色、现代消费者喜欢的新陶器皿包装产品。
  参考文献:
  [1] 耿毅.土锅寨土陶工艺及变迁刍议[J].北京:艺术研究,2011,33(1):117-119.
  [2] 陈泰敏.云南玉溪窑[M].云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65-78.
  [3] 梁华江,曾蕾.坭兴陶艺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25-30.
  [4] 吴白雨.云南青花瓷的工艺与绘画研究[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8-15.
  [5] 邹加勉,李端妮.中国传统陶瓷图案与配色[M].山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0-45.
  [6] 小野哲平.小野哲平的器物 由土而生[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13-25.
  [7] 罗梅.新平县嘎洒土锅寨傣族制陶工艺调查报告[D].云南:民族艺术研究,2002,第2期:73-80.
  [8] 矫克华.中国陶瓷艺术史图鉴[M].山东:青岛出版社,2017,37-79.
其他文献
人们一般认为冬日天寒地冻,可观赏景致不多,其实不然。冬日旅游自有独特的乐趣,不少冬景还令人销魂。  赏雾凇 吉林雾凇以造型优美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同列为神州四大自然奇观。冬日,白雪素裹,玉树遍野,晨雾退后,满城满树的雾凇,似海底珊瑚,如精雕玉琢,雪凝冰塑,玲珑剔透,宛若“春风一夜,千树梨花”,游入到此无不啧啧咋舌。赏雾凇时间是每年冬至到翌年二月末,日出时分。此外,吉林的乘马(或狗鹿)拉
期刊
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降雨量以及稳定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热带雨林中,普遍存在着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毛虫、蚂蚁、黄蜂和植物之问的关系就是典型的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毛虫开始大口地咀嚼植物茎干上的叶子时,植物就会释放出一种萜烯类化学物质。那些等待进食的黄蜂很快收到这种信号,迅速飞赴现场,将毛虫吃掉。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在毛虫咀嚼枝叶时分泌的唾液,才会刺激植物释放化
期刊
最近,去山海关调研旧城保护和改造情况,有机会在曲折尘凡的旧城里徜徉,看着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小街巷陌,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两年前去过的丽江,勾起了我的无限遐思。就是在连下的几天睡梦里,也是那遥远的丽江景象。  凡是到过“彩云之南、孔雀之乡”云南旅游或考察的,可能很少有不去丽江的,那里就像一块光润的宝玉、清纯的磁石,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驻足感叹,以至于再挑剔的也会喜欢上丽江。  丽江有些地方很像山海关
期刊
最近,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平顶山上,又发现一处世界地质奇观——冰臼群。1997年8月,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等3位教授,曾首次在丰宁喇嘛山上发现了古代冰川遗址“冰臼群”,后经全国50多位专家和学者论证,称其为世界地质奇观。  今年,韩同林教授等不顾年老体迈,曾先后两次亲赴丰宁实地考察,并于1O月1O日在该县的平顶山上,又发现了一处冰臼群。专家证实,这两处冰臼群同时形成于2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
期刊
有六个胃的人    24岁的孟加拉人西库马尔·达斯,每天要吃80公斤的食物,其中包括15公斤面包,2公斤芥茉油,15公斤牛奶,30升水,一桶茶和大量的蔬菜及水果,达斯如此大的食量引起医生们的关注,经检查,原来他有六个胃。    眼睛放火的人    1983年,在意大利旅游胜地发尔迷雅发现一个16岁的少年贝耐运输工戴多,他的两眼能喷射出不易为人所觉察的灼热的火焰。一天,贝耐戴多去牙医那儿治牙病,不料
期刊
天地悲泪,新婚夫妇暴尸山野目难瞑    人间惨案,鲜活生命暴尸山野48天新婚夫妇失踪案件发生在世界闻名的张家界景区,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张家界市政法委牵头组织了由市、区刑侦人员组成的专案组。在公安人员的组织下,当地村民对景区进行仔细的搜寻,连峡谷里面也组织人员下去寻找了,但令人遗憾的是,黄智勇夫妇的踪迹全无。生要见人,死要见尸。7月21日,为了尽快找到黄智勇夫妇和导游李长元,心急如焚的家人
期刊
结束了“蜀道之行”,重又坐在都市中那熟悉的灯下,我方明白了阆中的“阆”字后再加上一个“苑”字便成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与“剑门天下险”相对应的竟是剑阆那又白又嫩出尽了名的豆腐;更有那窦*山的灵秀与铁索横渡的绝活……这莫非就是千里的蜿蜒曲折之后,干百年来的车辚马萧硝烟散尽余下的“蜀道”?我数天来粗浅的游历是无论如何也发不出李白那“噫吁唏!”的惊叹,蜀道以及蜀道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似乎仅属于过往……
期刊
尾巴比美    森林里,百兽在一起拿自己的尾巴来比美。孔雀张开尾巴,赢得一片喝彩;老虎尾巴一扫,一棵小树拦腰折断;松鼠摇着美丽的大尾巴跳起了踢踏舞。轮到猴子了,却见它们一个个都把尾巴藏了起来,并说:“我们要夹起尾巴做人!”    淹死小混蛋    做完剖腹产手术的大象总觉得肚子里不对劲儿,于是就叫回主刀的猴子医生:“我总觉得肚子里还有一只小象。”  猴子:“我也正想找您呢,我那孩子在做手术时到你肚
期刊
一从冬天说起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林和靖  在孤山的时间深处,彳示着一个人。  这个大约四五十岁,很清瘦。胡须在柔韧的西湖风里,斜斜地指着一个方向,衣袂也斜斜地指着同一个方向。于是,他和他身边同样清瘦、同样指着一个方向的柳条一样,看上去非常的飘逸,而且
期刊
摘要:信息图表设计是新时代的一种视觉传达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信息图表设计的方式所能起到的效果进行分析,阐述了信息图表设计与包装设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信息图表设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从色彩、文字、图案出发,给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图表;茶叶;包装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TB482;G642;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1) 07-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