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思考了“汉语热”背后“内冷外热”与“内忧外患”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唤醒汉语保护意识,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
【关键词】汉语;内冷外热;内忧外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各国掀起了汉语热潮。据介绍,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很多国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长,全世界现在汉语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1]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也使我们对汉语走向世界感到欣喜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热”背后的更多问题,冷静的思考汉语面临的“内冷外热”与“内忧外患”问题。
一、汉语“内冷外热”问题分析
(一)“内冷”:国人对汉语的冷遇
众多事实表明,海外某些国家“汉语热”势不可挡,而国内的汉语教育却日渐遭到国人的漠视和冷遇。2005年复旦大学举行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出乎意料的事夺冠队伍竟然是一支留学生代表队,就连国外的媒体都惊呼:“墙外开花墙内不香,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尴尬下滑”。事实上,英语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英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一生的前途和命运,英语考试则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梦魇和必须跨过的一道道坎。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英语都是必学必考的科目,从升学、求职到晋升,英语考试都必不可少。国人在这种英语教育体制下,只能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学英语,忽视了自己的母语——汉语。新一代的年轻人汉语素质急剧下降,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口语表达单调乏味,对古代汉语的美感和韵味缺少感知,不少年轻人能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汉语书写却错字连篇不堪入目;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却说不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固然值得去学,但母语却尤为重要。与海外的“汉语热”相比,国内的“汉语冷”堪忧。国内的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汉语言(国学)培训机构却寥寥可数,很多家庭让孩子从小就参加英语培训,给孩子灌输西方文化,直接漠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语言,如此一来我国优秀的汉语言文化将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难题。针对这种“内冷外热”的情形,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质疑: 英语教育应否全民化?我们的母语难道没有英语重要吗?英语消耗了我们多少金钱和时间?多少人为了学习英语摒弃了自己学母语的天赋和精力?教育最大的悲哀是盲从,当西方文化来势汹汹,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服装都曾引发国人追捧的热潮,国人是否想过自己要坚持和发扬古老的汉语言文化?
(二)“外热”: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
西方一位语言学家曾预测,未来的千年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只有三种,即英语、汉语、西班牙语。海外“汉语热”源于中国实力的提高和商贸往来的增多,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廣告中就可以体会:“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可见,功利性目的是许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基本的动力,即学好汉语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汉语“内忧外患”问题分析
(一)“内忧”:对外汉语教师供应不足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表示,汉办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教师,最紧缺的是通晓泰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汉语教师。事实上,我们国内近 300 家高校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每年有汉语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2万多人,每年从中国学成归国的外国留学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出现了“对外汉语教师荒”的确不可思议。直接原因在于国内的汉语人才出国教授汉语的渠道不畅,稳定性差。国家汉办通常是派遣一些持有汉语外教资格证书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支持海外汉语教学。持有资格证书的汉语教师大多在国内高校有着稳定的工作,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前往异国他乡支持汉语教育。此外,国家汉办每年5月会向国外的孔子学院输送一批国际汉语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他们达到申请的要求(普通话为2甲等级以上,英语需要过六级,具备的中华才艺),通过面试后成为汉语志愿者,提前在北京培训两个月,然后签约前往支教的国家。国际汉语志愿者在国外一边进行汉语教学,一边学习外国语言,由于语言不通、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各有差异,志愿者难以适应环境,导致教学相当困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育部、国家汉办对汉语志愿者的培养欠缺长期规划和绩效管理,阻碍了海外志愿者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汉语志愿者达到合同期限后不愿再续约,而选择回国另寻工作。如此一来,海外志愿者稳定性差,对海外的汉语教学无益,也造成了人才流失。
(二)“外患”:汉语受到其他语言的竞争和挤压
汉语同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并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但是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国际会议( 包括在国内举行的) 也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美国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80%—90%的都为具有汉语背景的大陆留学生、美国华裔或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子女,真正在大学里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外国人只占10%左右,另外,美国民间的汉语培训机构( 中文学校) 的招生对象也多为华人子弟。[2]由此可见,汉语的国际地位远不及英语,“汉语热”热在华人,国外主流社会学习汉语的热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从客观上来说,汉语在语法、发音以及字体上都比英语更为困难。笔者认为,汉语教学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文化的传播入手,提高海外学生对汉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心里接受汉语,主动去学习汉语。
三、结语
汉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交流工具,会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然而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汉语的推广之路还很长。而汉语作为我们的本土语言,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母语者尚且不珍爱自己的母语,则无法得到世界人民对其母语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刘菲.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11.
[2]刁世兰.“汉语热”背后的冷思考[J].学术界,2012.
作者简介:彭姣、陈婷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教育管理。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汉语;内冷外热;内忧外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各国掀起了汉语热潮。据介绍,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很多国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长,全世界现在汉语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1]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也使我们对汉语走向世界感到欣喜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热”背后的更多问题,冷静的思考汉语面临的“内冷外热”与“内忧外患”问题。
一、汉语“内冷外热”问题分析
(一)“内冷”:国人对汉语的冷遇
众多事实表明,海外某些国家“汉语热”势不可挡,而国内的汉语教育却日渐遭到国人的漠视和冷遇。2005年复旦大学举行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出乎意料的事夺冠队伍竟然是一支留学生代表队,就连国外的媒体都惊呼:“墙外开花墙内不香,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尴尬下滑”。事实上,英语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英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一生的前途和命运,英语考试则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梦魇和必须跨过的一道道坎。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英语都是必学必考的科目,从升学、求职到晋升,英语考试都必不可少。国人在这种英语教育体制下,只能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学英语,忽视了自己的母语——汉语。新一代的年轻人汉语素质急剧下降,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口语表达单调乏味,对古代汉语的美感和韵味缺少感知,不少年轻人能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汉语书写却错字连篇不堪入目;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却说不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固然值得去学,但母语却尤为重要。与海外的“汉语热”相比,国内的“汉语冷”堪忧。国内的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汉语言(国学)培训机构却寥寥可数,很多家庭让孩子从小就参加英语培训,给孩子灌输西方文化,直接漠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语言,如此一来我国优秀的汉语言文化将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难题。针对这种“内冷外热”的情形,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质疑: 英语教育应否全民化?我们的母语难道没有英语重要吗?英语消耗了我们多少金钱和时间?多少人为了学习英语摒弃了自己学母语的天赋和精力?教育最大的悲哀是盲从,当西方文化来势汹汹,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服装都曾引发国人追捧的热潮,国人是否想过自己要坚持和发扬古老的汉语言文化?
(二)“外热”: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
西方一位语言学家曾预测,未来的千年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只有三种,即英语、汉语、西班牙语。海外“汉语热”源于中国实力的提高和商贸往来的增多,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廣告中就可以体会:“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可见,功利性目的是许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基本的动力,即学好汉语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汉语“内忧外患”问题分析
(一)“内忧”:对外汉语教师供应不足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表示,汉办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教师,最紧缺的是通晓泰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汉语教师。事实上,我们国内近 300 家高校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每年有汉语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2万多人,每年从中国学成归国的外国留学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出现了“对外汉语教师荒”的确不可思议。直接原因在于国内的汉语人才出国教授汉语的渠道不畅,稳定性差。国家汉办通常是派遣一些持有汉语外教资格证书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支持海外汉语教学。持有资格证书的汉语教师大多在国内高校有着稳定的工作,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前往异国他乡支持汉语教育。此外,国家汉办每年5月会向国外的孔子学院输送一批国际汉语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他们达到申请的要求(普通话为2甲等级以上,英语需要过六级,具备的中华才艺),通过面试后成为汉语志愿者,提前在北京培训两个月,然后签约前往支教的国家。国际汉语志愿者在国外一边进行汉语教学,一边学习外国语言,由于语言不通、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各有差异,志愿者难以适应环境,导致教学相当困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育部、国家汉办对汉语志愿者的培养欠缺长期规划和绩效管理,阻碍了海外志愿者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汉语志愿者达到合同期限后不愿再续约,而选择回国另寻工作。如此一来,海外志愿者稳定性差,对海外的汉语教学无益,也造成了人才流失。
(二)“外患”:汉语受到其他语言的竞争和挤压
汉语同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并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但是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国际会议( 包括在国内举行的) 也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美国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80%—90%的都为具有汉语背景的大陆留学生、美国华裔或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子女,真正在大学里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外国人只占10%左右,另外,美国民间的汉语培训机构( 中文学校) 的招生对象也多为华人子弟。[2]由此可见,汉语的国际地位远不及英语,“汉语热”热在华人,国外主流社会学习汉语的热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从客观上来说,汉语在语法、发音以及字体上都比英语更为困难。笔者认为,汉语教学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文化的传播入手,提高海外学生对汉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心里接受汉语,主动去学习汉语。
三、结语
汉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交流工具,会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然而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汉语的推广之路还很长。而汉语作为我们的本土语言,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母语者尚且不珍爱自己的母语,则无法得到世界人民对其母语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刘菲.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11.
[2]刁世兰.“汉语热”背后的冷思考[J].学术界,2012.
作者简介:彭姣、陈婷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在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教育管理。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