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教育前,调查了解要深入人心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谓“教书”就是给学生学习的提供帮助的课程,这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而“育人”一般就是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想把德育工作做扎实,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把握好德育教育的症结所在,并以此为突破口,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并耐心地做好循序渐进,方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厌学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学习及行为习惯差,爱说粗口话,打架等,没有集体荣誉感。
3.家庭教育因素。大部分问题学生家境困难,有的父母离异或单亲。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做农活,经常很晚才收工回家,忽视或无暇顾及子女的感受及学习生活的情况。
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德育教育,我们应该做到适时性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应及时找到学生进行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化解矛盾。特别是来自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也要深入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内心,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二、激励与惩处,需要理性思维
激励和惩处,都是德育教育的常用的手段。激励与惩处并行才是真正促使学生人生成长的理想境界。要理性做到严慈相济,激励学生,使之既有向上的动力,又有明智的选择。这是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质之一。
赞科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爱。”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把激励给最优秀的学生,然而,在并不出色的孩子那里,或在有缺点的孩子那里,更需要激励。教育的过程是促使学生获取终身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激励的作用会使学生感到自信,让学生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当然,激励不是使人变得休闲和散漫,激励的背后可能就是超越,唯有超与激励同行,才能够做成有效的德育教育,使之全面发展。
例如,作为班主任,我的德育教育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尊重、热爱问题学生。尊重问题学生,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建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下恢复自信,自觉自愿地进行追赶任务。二是创造条件,鼓励表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优点。所以我针对各个问题学生的优点,创造条件,并对那些他们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及时的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我给他们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及行为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我还在本班内开展一些“好人好事”等活动,也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举行的活动,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能为班级争光,提升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三、激励与惩处,也要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而激励与惩处的有效结合,方能因材施教。
2016年3月至2018年春季学期,我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在此期间,我们班有3个单亲家庭,有8个留守儿童,其中有2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就老是动手打别的同学。那天,孩子们上体育课。又有学生来报告我说,韦同学又打人了,我马上就找当事人及“目击证人”来了解打架事件的具体情况;原来是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韦同学想与同学们一起打乒乓球,同学们也同意跟他一起打球了,可是没过多久,他打球打输了,他就迁怒别人了,动手打人了。我就对他进行了教育:“同学们與你打球比赛时,肯定要有输赢之分的,如果你没输,他又怎么会有赢了你的事情呢,所以,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输赢,不是有句老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吗?当然,比赛输了,你的心情肯定没有那么愉悦了,他如果输了你,他心情也和你一样难过了,但是我们必须都要知道,即使心情不好,也不可以拿打人来出气……”
经过教育,他也意识到自己打人的事是不对的,也乐意主动得向被打的同学道歉。过后,我就教他当心情不好时,可以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做,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别人。比如:课后唱歌,跑步等等。当然教育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这类事件还是会偶尔发生,但是在我适时的,有针对性的德育中,他慢慢的改变了。另外,我还发挥同伴的帮助和影响作用。组织优秀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形成互帮互助的共同进步的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行为上的转化。如开展“手拉手”学习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都提醒学困生做哪些作业、早晨回校互相检查作业是否完成。这样一来既督促了他们完成了学习任务,也给优秀生带来了当“小老师”的自豪感。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好,进步组织优秀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融洽的学习氛围。如此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行为上的转化。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好,进步大的小组给与及时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体会到互帮互助的乐趣,形成你追我赶得良好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热情地不断提高。
我们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问题生,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性,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得他们在班集体中不断进步,全面发展。进而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只有先搞好班级德育,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总之,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切实做到激励和惩处有机结合,“严”,主要是针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而“慈”,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学生个性发展上的教育。只有将其有机融合,才能更进一步地促使学生的良好品行有“质”的发展和“量”的飞跃。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谓“教书”就是给学生学习的提供帮助的课程,这是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而“育人”一般就是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想把德育工作做扎实,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把握好德育教育的症结所在,并以此为突破口,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并耐心地做好循序渐进,方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1.厌学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学习及行为习惯差,爱说粗口话,打架等,没有集体荣誉感。
3.家庭教育因素。大部分问题学生家境困难,有的父母离异或单亲。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做农活,经常很晚才收工回家,忽视或无暇顾及子女的感受及学习生活的情况。
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德育教育,我们应该做到适时性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应及时找到学生进行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化解矛盾。特别是来自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也要深入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内心,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二、激励与惩处,需要理性思维
激励和惩处,都是德育教育的常用的手段。激励与惩处并行才是真正促使学生人生成长的理想境界。要理性做到严慈相济,激励学生,使之既有向上的动力,又有明智的选择。这是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所不可或缺的良好品质之一。
赞科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爱。”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把激励给最优秀的学生,然而,在并不出色的孩子那里,或在有缺点的孩子那里,更需要激励。教育的过程是促使学生获取终身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激励的作用会使学生感到自信,让学生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当然,激励不是使人变得休闲和散漫,激励的背后可能就是超越,唯有超与激励同行,才能够做成有效的德育教育,使之全面发展。
例如,作为班主任,我的德育教育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尊重、热爱问题学生。尊重问题学生,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建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下恢复自信,自觉自愿地进行追赶任务。二是创造条件,鼓励表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优点。所以我针对各个问题学生的优点,创造条件,并对那些他们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及时的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我给他们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及行为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我还在本班内开展一些“好人好事”等活动,也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举行的活动,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能为班级争光,提升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三、激励与惩处,也要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而激励与惩处的有效结合,方能因材施教。
2016年3月至2018年春季学期,我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在此期间,我们班有3个单亲家庭,有8个留守儿童,其中有2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就老是动手打别的同学。那天,孩子们上体育课。又有学生来报告我说,韦同学又打人了,我马上就找当事人及“目击证人”来了解打架事件的具体情况;原来是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韦同学想与同学们一起打乒乓球,同学们也同意跟他一起打球了,可是没过多久,他打球打输了,他就迁怒别人了,动手打人了。我就对他进行了教育:“同学们與你打球比赛时,肯定要有输赢之分的,如果你没输,他又怎么会有赢了你的事情呢,所以,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输赢,不是有句老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吗?当然,比赛输了,你的心情肯定没有那么愉悦了,他如果输了你,他心情也和你一样难过了,但是我们必须都要知道,即使心情不好,也不可以拿打人来出气……”
经过教育,他也意识到自己打人的事是不对的,也乐意主动得向被打的同学道歉。过后,我就教他当心情不好时,可以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者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做,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别人。比如:课后唱歌,跑步等等。当然教育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这类事件还是会偶尔发生,但是在我适时的,有针对性的德育中,他慢慢的改变了。另外,我还发挥同伴的帮助和影响作用。组织优秀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形成互帮互助的共同进步的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行为上的转化。如开展“手拉手”学习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都提醒学困生做哪些作业、早晨回校互相检查作业是否完成。这样一来既督促了他们完成了学习任务,也给优秀生带来了当“小老师”的自豪感。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好,进步组织优秀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融洽的学习氛围。如此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行为上的转化。对于在活动中表现好,进步大的小组给与及时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体会到互帮互助的乐趣,形成你追我赶得良好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热情地不断提高。
我们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问题生,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性,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得他们在班集体中不断进步,全面发展。进而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只有先搞好班级德育,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总之,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切实做到激励和惩处有机结合,“严”,主要是针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而“慈”,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学生个性发展上的教育。只有将其有机融合,才能更进一步地促使学生的良好品行有“质”的发展和“量”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