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特蕾莎·梅5月24日上午走进唐宁街10号的会议室时,里面挤了三四十人,多数是在她担任首相期间的工作人员。掌声和欢呼声响起。
大约半小时前,这些人和大部分英国民众一样,围着电视机观看她宣布将辞去保守党党魁的报道。梅说到“为我热爱的国家服务”时,已无法控制地发出明显的哭腔。一些观众也忍不住落泪。
此时的梅,在丈夫菲利普安慰下情绪平静了一些。她向工作人员表达最后的谢意。一名工作人员说:“那一刻非常悲伤。她告诉我们她很抱歉事情变成了这样,但她和大家都已经尽力。”还有人说,梅如释重负,又怅然若失——3年来,为了“脱欧”这个目标,她经历了各种危机和重重打击,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意气风发
2016年7月,当梅第一次以首相身份走进唐宁街10号时,面对的是一场乱局。前任卡梅伦豪赌脱欧公投,失去相位后把脱欧引起的风险、混乱与分歧,以及此前积累的种种民生问题都甩给了她。
那时候的她,以一句“脱欧就是脱欧”的果断口号,引起了人们对“新铁娘子”的期待。上台时,她的支持率一度接近六成。人们相信,她会兑现公投所确定的民意,带领英国顺利完成脱欧,建立起新的国家形象。
她有魅力,接地气,被视为英国最时尚的政要。从豹纹鞋到棕色皮革长裤,她的穿着每每让人眼前一亮,时尚杂志称她的审美观“既政治又性感”,还有人说她的穿衣风格显示她“是个不怕站出来的人,但也不会太突出”。她热爱生活,曾透露自己有100多本烹饪书。没有子女的她在英国球场和孩子们踢球,在南非街头与孩子们跳舞。新年时,她还穿上红色外套向华人拜年。
她又是一个强势而坚强的人。从政30多年,她一向雷厉风行。2002年出任保守党3号人物党主席时,她严厉批评保守党“令人厌恶”,要求党员倾听民意。在内政大臣任上,她打击恐怖主义,驱逐极端分子,严厉整顿警队。保守党资深议员肯·克拉克曾与前同事谈到梅:“这个女人太难应付了,不过你我都跟撒切尔夫人共过事。”2011年,她被查出患有糖尿病,每天要注射5支胰岛素,但她说:“这不会改变你能做的事。”
上任时,她给自己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帮助弱势群体。她明确表示,自己在首相位置上“想到的不是有权有势者,而是你们(指工薪阶层)”,并说“我领导的政府不是受少数特权阶层的利益驱动,而是为你们的利益服务”。但她的第二个目标——实现脱欧,消耗了她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山穷水尽
回头看,在硬脱欧、软脱欧、留欧几种意见并立的英国,梅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上任之初,她安抚主张留欧的苏格兰,避免一场“脱离英国”的公投。2017年1月,她公布“脱欧路线图”,表示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3月,英国正式启动脱欧。那时,她的“硬脱欧”立场让脱欧派欢欣鼓舞,但让其他人感到遗憾。
也许是为了“统一思想”,梅冒险宣布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当时她以为,保守党支持率领先,如果选举大胜,接下来她和欧盟谈妥的协议就容易在议会过关。但她失算了,议会下院650个席位,保守党从选前的331席降至选后的318席,反对党工党倒从230席升至262席。此消彼长,保守党失去了过半议席,脱欧僵局注定出现。
梅没有辞职,而是在北爱尔兰民主联盟党支持下继续执政。当年6月,脱欧谈判正式启动。从要给欧盟多少分手费,到双方公民享受何种权利,个个都是“硬骨头”。爱尔兰已经决定留在欧盟,它与北爱尔兰之间有500公里边界线,一向都是自由进出。英国脱欧后,是在那里重设“硬边界”,还是保持现状,或者在北爱尔兰与英国本土间设立“边界”?没有轻松的选择。谈了半年,到年底终于谈成脱欧框架协议,然后是更加具体的讨价还价。越谈,梅的立场越软化,越是倾向于以比较务实的方式尽量平稳地离开欧盟。
梅签署了一项计划,打算建立一个英欧自由贸易区。“硬脱欧”变成了和欧盟的藕断丝连,这不会让留欧派满意,却足以让脱欧派不满。保守党内要求梅辞职的风声又起,一波波的辞职潮袭来。2018年7月,外交大臣约翰逊走了,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斯带着副手一起辞了。到11月,因为对梅的脱欧草案不满,干了没几个月的脱欧事务大臣拉布辞职,还有就业与养老金大臣麦克维、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瓦拉等诸多高官也辞职。磕磕绊绊中,欧盟终于在11月25日通过了这个方案。
但梅的苦心,换回的是连番打击。议会下院对梅的脱欧方案进行了将近一周的辩论,政府被反对党指控“藐视议会”。到2018年12月12日,保守党启动对梅的第一次不信任投票。虽然梅渡过难关,但是保守党内有100多位议员与她对着干,意味着脱欧协议表决注定难以过关。2019年1月15日,梅拿出了修改后的脱欧协议,却遭大败,反对票比赞成票多了230票,是政府的最大惨败。此时,梅已经对大局失控,但还是屡败屡战。
梅继续修改议案,连续三次遭议会否决。她的方案始终被驳为“没有新意”。她召集党内大佬提出,只要大家支持她的脱欧协议,她就辞职下台。但同事们沉默以对。无可奈何的梅被逼得向反对党——工党求合作,工党党魁科尔宾应付了一阵,跨党谈判无果而终。而此举就像之前的提前大选一样,惹出了党内的又一轮抨击。有的党员称她为“叛徒”,有的党员剪掉了党证。直到3月底,梅公开宣布,只要脱欧方案通过,自己就辞职。 盟友一个个消失,牌一张张打完。30多位大臣辞职了,工党也撤出了跨党谈判。梅已经无路可走,但她还在倔强地提出大胆的新方案,希望能吸引足够的议员支持她。下院领袖安德烈娅·利德索姆表示,简直不敢相信梅为了争取工党的支持,提出允许国会对是否进行第二次公投进行投票。利德索姆宣布辞职,另外几名大臣对方案公开质疑。梅在议会讲话时,下面反应冷漠。很明显,议員们不想要梅的新方案了,只想要一个新首相。俗称1922委员会的保守党普通国会议员委员会和她谈话,明确要她辞去党魁一职,并确定辞职日期。
梅定下的辞职日期是6月7日,在她以首相身份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后两天。特朗普在评价她辞职的消息时说:“她工作很努力,我非常喜欢她。”
争夺相位
如今,梅担任看守首相,留任到新首相诞生。由于保守党要执政到2022年,除非提前大选,否则新党魁将担任首相。党内大佬们早就盯住了相位。
第一个出手的是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这位脱欧派大将在瑞士表示,如果他当首相,会确保英国在10月31日顺利脱欧,有没有协议都会“脱”。他得到了包括财政大臣哈蒙德在内的一批要员支持。不过,保守党内的留欧派议员质疑他是否称职和诚实,一些硬脱欧派则称约翰逊支持梅的脱欧方案,认为他不可靠。
其他大佬也跃跃欲试。英国广播公司称,已有8名保守党政要确认参选,除了约翰逊外,还有现任外交大臣亨特、国际发展大臣斯图亚特、卫生大臣汉考克、环境大臣戈夫、议会下院前领袖利德索姆、前就业与养老金事务大臣麦克维等。很多人此前退出梅的内阁,或者在脱欧议题上不支持梅,就是为了与梅“划清界限”,以便参选。《金融时报》称,最终参加党魁竞选的可能多达15人。
如今,有意“接班”的政要们已经开始了口水战,并倾向于更强硬的脱欧。反对党则要求提前举行大选。虽然梅下台了,但围绕脱欧的分歧和矛盾依旧。内阁成员高克在英国媒体撰文称,现在诸多候选人面对的危险是,他们在争取选票时可能罔顾现实而陷入一相情愿,夸下海口却无法实现。“任何支持无协议脱欧者都应该知道,这可能给国家带来危害。”
特蕾莎·梅
1956年10月生,牛津大学毕业,曾在银行界工作,1986年步入政界,1997年当选英国议会下院议员。2010年5月任内政大臣,2016年7月任英国首相,2019年5月24日宣布将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