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干预对中国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汇总数据采用RevMan5.0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采用加权均数差(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描述。结果: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1577例,其中干预组780例,对照组79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QLQ-C30整体生活质量QL评分、焦虑症状SAS评分和抑郁症状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MD=-0.69,95%CI=-1.71~0.33,P=0.86;MD=-0.21,95%CI=-1.07~0.65,P=0.61;MD=-0.53,95%CI=-1.23~0.17,P=0.44);治疗后,各项数据显示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MD=8.83,95%CI=4.09~13.57,P<0.01;MD=-9.91,95%CI=-12.75~-7.08,P<0.01;MD=-10.17,95%CI=-12.52~-7.82,P<0.01)。结论:现有文献资料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