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合并肺栓塞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为实验组,另选64例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生存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临床症状更明显、潜在的危险性更高。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常见的病理为腺癌,并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等症,肺癌患者的确诊后的5个月是肺癌合并肺栓塞高发的阶段。肺癌合并肺栓塞会加快患者死亡,可以采用化疗的办法延缓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肺癌;肺栓塞;生存时间;危险因素;预后
急性肺栓塞一种较为凶险的临床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被误诊、漏诊,会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极易引发较高的死亡率。相关的数据表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近似为25%,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会将患者的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本文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9.32)岁。其中腺癌48例,占75%,鳞癌8例,占12.5%,小细胞肺癌8例占12.5%;分期一期和二期12例占18.75%,三期四期52例占81.25%。另选,同一时期收治的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6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8.32)岁。其中腺癌45例,占70.3%,鳞癌10例,占15.6%,小细胞肺癌11例占17.19%;分期一期和二期22例占34.37%,三期四期42例占65.6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细胞数据统计、肝肾功能化验、病理类型及分期、心电图测试、下肢血管超声、对患者肺部照相,并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的死亡时间。
1.3诊断标准
根据《肺血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规定对患者进行诊断;肺癌肺栓塞诊断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按照国际抗癌联盟于2009年修订的肺癌分期标准。诊断实验组64例患者为肺癌肺栓塞患者,对照组64例为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均数±標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癌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
肺癌肺栓塞潜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理类型、治疗方案、肿瘤分期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化疗治疗、腺癌、高血红蛋白、CEA升高等,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通过实验发现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表现,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明显。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紫癜、晕厥、以及下肢不对称性水肿等人数均多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死亡时间
在本此研究中发现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其中实验组有9例确诊患病后,在一月的时间内死亡。
3讨论
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几年我国肺癌的发病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排名第一的疾病,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由于肺癌和肺癌合并肺栓塞均会产生咳血、胸腔积水、胸痛等疾病,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常常会忽略肺癌合并肺栓塞,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存活时间[1]。
肺癌合并肺栓塞是由于右心或静脉系统阻塞而引起肺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该病潜伏性极强不易察觉,在临床诊断中极易误诊[2]。肺癌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肺癌合并肺栓塞将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加大了治疗的难度,产生相应的治疗费用也有所增加,多数采用保守治疗的办法,但仅为化疗和药物治疗法。所以,早期发现肺癌合并肺栓塞疾病能够为患者增加治疗机会。医生需要对肺癌患者诊断时要进行精确的诊断,避免延误病情,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办法避免肺癌患者出现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可能[3]。
在64例确诊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中,有31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腺癌,占48.4%,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患者有31例,占(48.4%),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与肺癌患者相比临床症状更明显、潜在的危险性更高。综上所述,对于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应根据具体症状以及患者的病症程度确定检查方案和治疗方案,在治疗后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各项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峻,周卫华,杨媛华.肺癌合并肺栓塞危险因素及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1,10(25):780-784.
[2]张雅囡,张锦,李秀忠,17例肺癌合并肺栓塞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11(20):386-388.
[3]唐域,滕秀志.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03(23):453-455.
关键词:肺癌;肺栓塞;生存时间;危险因素;预后
急性肺栓塞一种较为凶险的临床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被误诊、漏诊,会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极易引发较高的死亡率。相关的数据表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肺栓塞患者的死亡率近似为25%,如果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会将患者的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本文将对肺癌合并肺栓塞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在5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9.32)岁。其中腺癌48例,占75%,鳞癌8例,占12.5%,小细胞肺癌8例占12.5%;分期一期和二期12例占18.75%,三期四期52例占81.25%。另选,同一时期收治的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6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在4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8.32)岁。其中腺癌45例,占70.3%,鳞癌10例,占15.6%,小细胞肺癌11例占17.19%;分期一期和二期22例占34.37%,三期四期42例占65.6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细胞数据统计、肝肾功能化验、病理类型及分期、心电图测试、下肢血管超声、对患者肺部照相,并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记录患者的死亡时间。
1.3诊断标准
根据《肺血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规定对患者进行诊断;肺癌肺栓塞诊断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的肺栓塞诊治指南;按照国际抗癌联盟于2009年修订的肺癌分期标准。诊断实验组64例患者为肺癌肺栓塞患者,对照组64例为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均数±標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癌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
肺癌肺栓塞潜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理类型、治疗方案、肿瘤分期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化疗治疗、腺癌、高血红蛋白、CEA升高等,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通过实验发现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表现,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明显。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紫癜、晕厥、以及下肢不对称性水肿等人数均多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死亡时间
在本此研究中发现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肺癌不伴有肺栓塞患者。其中实验组有9例确诊患病后,在一月的时间内死亡。
3讨论
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几年我国肺癌的发病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排名第一的疾病,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由于肺癌和肺癌合并肺栓塞均会产生咳血、胸腔积水、胸痛等疾病,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常常会忽略肺癌合并肺栓塞,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存活时间[1]。
肺癌合并肺栓塞是由于右心或静脉系统阻塞而引起肺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该病潜伏性极强不易察觉,在临床诊断中极易误诊[2]。肺癌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肺癌合并肺栓塞将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加大了治疗的难度,产生相应的治疗费用也有所增加,多数采用保守治疗的办法,但仅为化疗和药物治疗法。所以,早期发现肺癌合并肺栓塞疾病能够为患者增加治疗机会。医生需要对肺癌患者诊断时要进行精确的诊断,避免延误病情,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办法避免肺癌患者出现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可能[3]。
在64例确诊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中,有31例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腺癌,占48.4%,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患者有31例,占(48.4%),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与肺癌患者相比临床症状更明显、潜在的危险性更高。综上所述,对于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应根据具体症状以及患者的病症程度确定检查方案和治疗方案,在治疗后须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各项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峻,周卫华,杨媛华.肺癌合并肺栓塞危险因素及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1,10(25):780-784.
[2]张雅囡,张锦,李秀忠,17例肺癌合并肺栓塞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11(20):386-388.
[3]唐域,滕秀志.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03(23):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