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串突破教学难点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一个完整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由众多的基本教学环节构成,如新课导入、内容整合、课堂提问、情境创设、讨论组织、史料运用、课堂生成、联系现实、环节过渡和结尾艺术等。其中的课堂提问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古人云:“善教者,必善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用问题串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问题串,就是把问题组成系列,让学生带着系列问题积极、自主地学习,从不同角度深化认识,从而有效地解决知识难点。
  本文介绍笔者曾经历的一次巧用问题串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供参考。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二个子目录“短暂的春天”时,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之一的“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最初设计了如下问题串:(1)“福布斯2005年中国富豪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谁?(2)该家族在近代史上发展最快的是哪个时期?为什么?(3)为什么荣氏兄弟选择投资面粉业和纺织业?(4)他们和张謇都把“振兴实业”看作是救国的根本途径,你认为他们“实业救国”的梦能圆吗?为什么?(5)纵观荣氏家族工业的近代兴衰史,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因素有哪些?
  结果,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回答第一问,答什么的都有。如有的学生受第三问的“启发”,随口就说是荣氏兄弟,答非所问;而问题(5)显然偏深,学生很难回答。笔者只好将答案和盘托出,然后又对荣氏家族做了简要介绍。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不小打击。
  课后笔者进行了教学反思:课本第45页“学思之窗”内容是以张謇办实业兴衰史为例的,自己在设计这组问题时想换个人物来突破教学难点,思来想去,觉得荣氏家族的发展跨度大,“富过三代”,极富传奇色彩。于是,就想借用荣氏家族兴衰史这一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细节,有效地解决“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一难点问题。自己既创设了突破难点的问题情境,又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重点、难点有机地渗透在一连串问题之中,自我感觉也比较满意,为什么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呢?
  经过思考,笔者发现,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回答,是因为对第一个问题“‘福布斯2005年中国富豪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谁?”事先没有查阅资料,缺少心理准备,思维受到了干扰。表明设计问题串如未充分考虑学情,提问缺少铺垫,违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的教学理念,就不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失败在情理之中。
  于是,笔者把原有的问题串改动了一下,由5个问题整合成4个问题:(1)“福布斯2005年中国富豪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荣智健家族,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的第三代。荣氏家族近百年的兴衰史折射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用课件展示荣氏家族三代人的相关资料)请问:这个家族在近代史上发展最快的是哪个时期?为什么?(2)为什么荣氏兄弟选择投资面粉业和纺织业?(3)他们和张謇都把“振兴实业”看作救国的根本途径,你认为他们“实业救国”的梦能圆吗?为什么?(4)纵观荣氏家族的近代兴衰史,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各有哪些?
  改动后的问题(1)有了知识背景铺垫,直接告诉学生是荣智健家族,并展示荣氏家族三代人的相关资料。这样设计的问题就不突兀,可以实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目的,证明促进学生发展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和问题串设计要由浅入深的基本要求。
  问题(2)和问题(3)继续保留。问题(2)是从荣氏兄弟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1912~1919年间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的原因,设计得当,应该保留。只是教材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加强引导,让学生联系旧知后作答。问题(3)由荣氏兄弟联想到张謇,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继续保留也没有问题。另外,由问题(2)和问题(3)构成的问题串,在学生自主构建相关知识网络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改动后的问题(4)将“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因素有哪些”改成“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各有哪些”,问题更明确、简洁,降低了难度,有利于教学难点“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突破。该设问还有助于学生积极探究,发表不同见解,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一个好的问题串能激起学生一层又一层的思维涟漪,使之学习形成兴趣,求知产生渴望,探究激发热情,既为很好地完成 本课教学任务,也为后继教学“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企业的新生”做好了铺垫,充分显示出巧用问题串突破高中历史教学疑难问题的功效。■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偏重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讲解、分析,导致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低下。随着电脑、网络和多媒体
其实,初中的散文教学非常重要。说它重要,一是因为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选人的散文篇目将近40%。二是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也即所谓的中考,学生写作时选择叙事、描写类散文文体近8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地点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以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叶圣陶老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也就是说教师适时、适法、适度的点拨引导是学生有
“3+3”的高考模式使生物学科成了考生,尤其是艺术生的“新宠” .高中艺术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偏理科的生物学科更容易成为其文化课学习的短板.因此,强化艺术生的生物自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田家炳精神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田家炳精神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百折不挠、不拘一格、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精神,培育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意识。  关键词:田家炳精神;立德树人;校本融合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风向标,既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又是教育的过程。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需要基
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的具体落实,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一节课是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
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新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教学环节的全过程注重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文章结合教学实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对翻转课堂予以重视和利用,主要是因为这一教学手段既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文章从初中化学教学入手,对教学中实施翻转化学课堂
文章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使学生更加清楚、明晰地掌握此节课的重点知识。
《楚天都市报》1999年7月发了一篇感人的“大特写”,介绍中国一位老专家与荷兰的一位老女士的黄昏恋,在一个小标题中用“炙手可热”形容二老的热烈恋情。笔者对这一成语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