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万年前,澳洲大陆西南部鸟语花香,即便是内陆地区也因为湖泊和森林的存在而充满了生机。一大群红袋鼠蹦蹦跳跳地从湖边的草地上经过;在草原与森林的交界处,一群庞大的动物正在进食,它们正是双门齿兽。
与袋鼠相比,双门齿兽既高大又粗壮,但是行动速度相对较慢。
一些双门齿兽正在用嘴巴拉扯灌木丛中新长出来的嫩叶,另一些则懒洋洋地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几头小双门齿兽的好奇心显然更强,行动也更加敏捷,它们在成年双门齿兽的身上爬来爬去,玩闹个不停。不过,成年双门齿兽并不喜欢这样,它轻轻侧身让幼兽滚落到地面上。小双门齿兽随即互相追逐着向湖边跑去。
一头小双门齿兽在湖边顽皮地踩着水,同伴见状也纷纷加入进来。小双门齿兽的声响引来了一条鳄鱼,这个冷血的大家伙将脑袋浮出水面,一双冰冷的眼睛盯着眼前的猎物。
鳄鱼悄悄地游向小双门齿兽。突然,一张血盆大口划破了水面,鳄鱼瞅准时机一口咬住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幼兽,然后将其拖入水中。其他小双门齿兽被吓坏了,纷纷跑到自己妈妈身边,钻进了育儿袋中。几头成年雄性双门齿兽来到湖边,想要解救被鳄鱼咬住的幼崽,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湖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山洞中的巨兽遗骨
当欧洲人登上澳洲大陆时,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动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袋类动物。
与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缺乏巨型动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巨大化石,证明曾经有巨兽漫游在这片土地之上。
19世纪30年代,居住在新南威尔士州惠灵顿镇附近的乔治·兰肯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些巨大的动物骨头,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当地驻军。不久之后,托马斯·米切尔少校跟着兰肯来到山洞,并带走了这些骨头。米切尔回到英国后,将骨头交给了著名的学者理查德·欧文,欧文经过一番研究,断定其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后来,欧文收到了更多来自澳洲的化石,他对这种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根据保存完好的化石,欧文在1838年将这种来自澳洲的巨大生物命名为双门齿兽,这一学名的意思正是“两颗大门牙”——这种动物的门牙实在是太明显了!双门齿兽属于有袋类动物,它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向后开口的育儿袋。现存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袋熊。
体形最大的有袋类动物
双门齿兽是有史以来体形最大的有袋类动物,雄性体长可达3米,肩高2米,体重近3吨,与犀牛、河马差不多大!雌性双门齿兽的体重要轻得多,只有1 吨左右,这是典型的两性异形现象。
无与伦比的大门牙
双门齿兽的脑袋特别大,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双门齿兽长着大大的鼻子,鼻子下面是包住一对大门牙的厚嘴唇,不过有人认为它的嘴唇根本包不住门牙。
和老鼠牙齿的功能类似,双门齿兽的大门牙主要用来切断坚硬的食物,而嘴巴里面的臼齿才是用来咀嚼食物的。
爱吃植物的大块头
从外形上看,双门齿兽酷似河马或没长角的犀牛,但是它的身上却长着长毛。
双门齿兽身材粗壮,四肢强健,如果不看脑袋,它的身体和四肢倒是与熊有些相像。身材粗壮的双门齿兽是性情温和的植食性动物,它们成群漫步在平原上,寻找可口的食物。
双门齿兽的消失
双门齿兽的外形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古生物学家认为,在求偶季节,雄性双门齿兽为了获得雌性的青睐而进行的争斗应该是相当文明的——它们通常采用炫耀的方式来比试,很少出现身体上的对抗,因为它们的身体构造并不适合撞击或是扭打。
作为澳洲大陆上体形最大的动物,双门齿兽也同样面临食肉动物的威胁,其中就包括像老虎一样威猛的袋狮和放大版的科莫多巨蜥——古巨蜥。面对威胁,双门齿兽只能依靠身体优势进行对抗,毕竟它不具备防御和反击的能力。
尽管不好斗而且缺乏防御能力,但是双门齿兽却曾经遍布整个澳洲大陆。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至少出现过3 种双門齿兽,另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双门齿兽的种类多达20种!
双门齿兽最早于160万年前出现,直到4.4万年前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门齿兽的灭绝呢?
过去,我们总是将双门齿兽的灭绝归结为人类的猎杀。人类在5万年前甚至更早就登上了澳洲大陆,然后包括双门齿兽、巨型短面袋鼠、古巨蜥、巨鸟在内的巨型动物就统统消失了。
将巨型动物的灭绝归因于人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当人类来到澳洲的时候,这里的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大陆变得干旱,植被越发稀少,巨型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此看来,人类的到来只是加速了巨型动物消失的速度,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巨型动物消失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与袋鼠相比,双门齿兽既高大又粗壮,但是行动速度相对较慢。
一些双门齿兽正在用嘴巴拉扯灌木丛中新长出来的嫩叶,另一些则懒洋洋地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几头小双门齿兽的好奇心显然更强,行动也更加敏捷,它们在成年双门齿兽的身上爬来爬去,玩闹个不停。不过,成年双门齿兽并不喜欢这样,它轻轻侧身让幼兽滚落到地面上。小双门齿兽随即互相追逐着向湖边跑去。
一头小双门齿兽在湖边顽皮地踩着水,同伴见状也纷纷加入进来。小双门齿兽的声响引来了一条鳄鱼,这个冷血的大家伙将脑袋浮出水面,一双冰冷的眼睛盯着眼前的猎物。
鳄鱼悄悄地游向小双门齿兽。突然,一张血盆大口划破了水面,鳄鱼瞅准时机一口咬住了距离自己最近的幼兽,然后将其拖入水中。其他小双门齿兽被吓坏了,纷纷跑到自己妈妈身边,钻进了育儿袋中。几头成年雄性双门齿兽来到湖边,想要解救被鳄鱼咬住的幼崽,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湖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山洞中的巨兽遗骨
当欧洲人登上澳洲大陆时,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奇特动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有袋类动物。
与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缺乏巨型动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巨大化石,证明曾经有巨兽漫游在这片土地之上。
19世纪30年代,居住在新南威尔士州惠灵顿镇附近的乔治·兰肯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些巨大的动物骨头,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当地驻军。不久之后,托马斯·米切尔少校跟着兰肯来到山洞,并带走了这些骨头。米切尔回到英国后,将骨头交给了著名的学者理查德·欧文,欧文经过一番研究,断定其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后来,欧文收到了更多来自澳洲的化石,他对这种动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根据保存完好的化石,欧文在1838年将这种来自澳洲的巨大生物命名为双门齿兽,这一学名的意思正是“两颗大门牙”——这种动物的门牙实在是太明显了!双门齿兽属于有袋类动物,它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向后开口的育儿袋。现存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袋熊。
体形最大的有袋类动物
双门齿兽是有史以来体形最大的有袋类动物,雄性体长可达3米,肩高2米,体重近3吨,与犀牛、河马差不多大!雌性双门齿兽的体重要轻得多,只有1 吨左右,这是典型的两性异形现象。
无与伦比的大门牙
双门齿兽的脑袋特别大,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双门齿兽长着大大的鼻子,鼻子下面是包住一对大门牙的厚嘴唇,不过有人认为它的嘴唇根本包不住门牙。
和老鼠牙齿的功能类似,双门齿兽的大门牙主要用来切断坚硬的食物,而嘴巴里面的臼齿才是用来咀嚼食物的。
爱吃植物的大块头
从外形上看,双门齿兽酷似河马或没长角的犀牛,但是它的身上却长着长毛。
双门齿兽身材粗壮,四肢强健,如果不看脑袋,它的身体和四肢倒是与熊有些相像。身材粗壮的双门齿兽是性情温和的植食性动物,它们成群漫步在平原上,寻找可口的食物。
双门齿兽的消失
双门齿兽的外形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古生物学家认为,在求偶季节,雄性双门齿兽为了获得雌性的青睐而进行的争斗应该是相当文明的——它们通常采用炫耀的方式来比试,很少出现身体上的对抗,因为它们的身体构造并不适合撞击或是扭打。
作为澳洲大陆上体形最大的动物,双门齿兽也同样面临食肉动物的威胁,其中就包括像老虎一样威猛的袋狮和放大版的科莫多巨蜥——古巨蜥。面对威胁,双门齿兽只能依靠身体优势进行对抗,毕竟它不具备防御和反击的能力。
尽管不好斗而且缺乏防御能力,但是双门齿兽却曾经遍布整个澳洲大陆。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至少出现过3 种双門齿兽,另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双门齿兽的种类多达20种!
双门齿兽最早于160万年前出现,直到4.4万年前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门齿兽的灭绝呢?
过去,我们总是将双门齿兽的灭绝归结为人类的猎杀。人类在5万年前甚至更早就登上了澳洲大陆,然后包括双门齿兽、巨型短面袋鼠、古巨蜥、巨鸟在内的巨型动物就统统消失了。
将巨型动物的灭绝归因于人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当人类来到澳洲的时候,这里的环境正在发生剧变,大陆变得干旱,植被越发稀少,巨型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如此看来,人类的到来只是加速了巨型动物消失的速度,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巨型动物消失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