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调查及防治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对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的调查情况,分析了烂薯病的发生原因,总结了其发生特点,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发病原因;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73-02
  
  苗期烂薯导致的缺苗问题一直是困扰马铃薯生产的大问题,确定其发病原因是防止和减少苗期烂薯发生的根本。笔者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苗期烂薯的主因为黑茎病42.1%、晚疫病20.8%、软腐病16.7%、干腐病8.3%、环腐病3.8%。并根据马铃薯苗期烂薯的原因,提出农业和化学防治的措施,以供生产参考。
  1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调查
  根据2009—2010年固原市和同心县部分马铃薯田间缺苗的情况,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开展了调查研究。固原市西吉县田间缺苗率在20%~45%、同心县乡缺苗率在20%~35%。经对薯块样品镜检为马铃薯晚疫病、干腐病、软腐病等病害引起薯块腐烂所致,其腐烂症状类型和比例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黑茎病42.1%、晚疫病20.8%、软腐病16.7%、干腐病8.3%、环腐病3.8%。对窖藏种薯取样进行了病原种类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薯块坏薯率为11.4%,其中伤薯率8.2%,病薯率1.5%。伤薯病原种类主要为镰孢霉属、轮枝菌属、交链孢属,分别为53%、25%、22%;病薯病原种类主要为疫霉属、镰孢霉属、交链孢属,分别为62%、20%、18%。对引起软腐病等的细菌性病害未进行详细分离。上述病害的菌体、分生孢子等可在土壤和薯块上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储窖内和盛装物上越冬。
  2发病原因
  一是土壤含水量。有的地块地势较高,春季墒情较差,导致土壤含水量少;如果播种深度再浅,则容易被风吹日晒,导致薯切块被粉化,最终变成干腐状。局部田间调查,发生率超过20%。有些地块地势低,土壤含水量大,而且播种深度较深,容易导致切块烂芽、烂块,伴有粘状汁液溢出,散发臭味,导致软腐。二是苗期气候因素。南部山区春播时间为4月上中旬,该时期气候不稳定,易对薯块产生影响。如:在干旱年份,容易受4—5月的高温低湿天气影响,导致薯块发生干腐;而4—5月的低温、雨雪交加的天气又会导致薯块发生软腐。因此,马铃薯苗期切块腐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空气、土壤湿度及低温[1]。三是薯块损伤情况。收获时被挖烂和带有虫伤的薯块是造成苗期发生腐烂的主要诱因。据田间调查,一般薯型大的品种破损率达8%~20%,薯型小的破损率达2%~10%,由此相应地引发苗期烂薯。四是储藏期间薯块带菌。马铃薯储窑内环境条件尤以温度和通气为关键。在储藏初期,薯块呼吸能力较强,因通风不良而使薯块处于缺氧状态,窖内温度很快升高,缺氧呼吸而产生有毒物质,二氧化碳积聚多,加之湿度过大,窖温长期不易下降,往往造成热害而腐烂。在热湿条件下,所产生的水分凝结在薯块表面,带菌薯块产生新的病菌孢子,进行反复侵染,造成种薯带菌继而发生苗期烂薯。五是收获前后低温冻害。收获前后气温长期低于1 ℃,极易引起冻伤,造成种薯带伤继而发生苗期烂薯病[2]。因此,土壤含水量、苗期气候因素、薯块损伤、储藏期间薯块带菌、收获前后低温冻害是造成贮藏期和苗期腐烂的主要原因。
  3发生特点
  一是晚疫病。薯块感病后产生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稍凹陷的紫褐色病斑,切开后病部皮下组织变红褐色,感病薯块在潮湿、高温下很容易腐烂。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带菌病薯,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极为密切,低温、阴雨、湿度高、露水大、早晚多雾、多露的条件极易发病。二是环腐病。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只是零星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减产20%以上,一般在开花前后开始表现症状,叶片褪色,叶脉间变黄出现褐色的病斑,叶缘稍向上卷曲,自上而下叶片凋萎,最后全株枯死。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也有的表面龟裂,横切病薯,可见维管呈乳白色或乳黄色的环状部分,流出细菌粘液,呈乳黄色。重病薯一般不发芽;即使发芽,时间也会滞后,而且植株生长受限,表现为矮小且生长缓慢。带菌病薯是环腐病的主要传染源,当土温在18~22 ℃时最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三是软腐病。该病为贮藏性病害,危害较严重,一般造成的损失超过30%。软腐细菌是该病的致病菌,主要对块茎产生危害,使其表皮变黄褐色,用手挤压时变软,块茎腐烂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伴有黄色脓状物流出,且发出臭味。病菌侵入途径为块茎伤口或皮,侵入后形成轻微病斑,表现为浅褐色、稍凹陷,遇潮湿温暖条件,病斑扩大变软,髓部组织腐烂,并发出难闻的气味。该病传播途径有带病切刀及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伤口,雨淋也可导致传播。四是干腐病。主要对块茎产生危害,表现为表皮收缩下陷,而且薯块上有同心折叠状症状,附着有白色、粉红色的霉状物。重发时薯肉由开始的褐色变成最后的黑色,并有空隙产生,且空隙壁上有粉红色的霉状物着生。
  4综合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一是精选薯块,杜绝高代、混杂退化品种作种薯。二是严格贮藏期管理,种薯入窖前,为降低病菌的侵染率,提高其抗病性和耐贮藏性,要对薯块进行5~7 d的光照处理。入窖至11月底,块茎呼吸明显,放热多,应以降温散热为主;3—4月如果外界的温度较高,则窖内温度以调低为宜,为避免弱寄生菌的侵染,白天最好不要开窖,可在夜间打开进行通风降温。三是适时播种。适宜播种时间以10 cm地温保持在8~10 ℃最好,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可以适当增加有机肥和酸性肥料用量,最好不施碱性肥料。为降低病菌孢子的侵染率,种植方式以高畦为宜,结合中耕进行高培土,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3]。
  4.2化学防治
  一是种薯贮藏,进行化学处理。为控制贮藏期病害的发生,下窖时,1 t种薯用有效成分为50 g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喷雾。也可选用防腐保湿剂抑制马铃薯腐烂病的发生,如四氯硝基苯。环腐病、青枯病的防治:切块时遇到病薯,切刀可用75%酒精消毒。二是苗期、生长前期晚疫病、青枯病的防治。在种薯出苗后,每15~20 d可喷施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杜邦可露2 000倍液、80%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连续喷3~4次,可有效抑制晚疫病、青枯病等腐烂病的发生。病毒病的防治上,目前种植脱毒马铃薯为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同时应做好病毒病主要传播媒介蚜虫的防治工作,可选10%吡虫啉2 000倍液,或2.5%啶虫脒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要尽量避免各种情况下的机械传染。三是生长中后期,晚疫病的防治。为降低病菌孢子侵染块茎的几率,可以采用适当厚培土的方法。一旦发现田间的发病中心,宜立即喷药防治,晚疫病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青枯病选用1 000万U农用链霉素对水喷雾防治。要求每隔7 d喷1次,连喷3次,喷液量750 kg/hm2。另外,种薯收获后和切块前选择用25%甲霜灵600~800倍液浸泡或喷洒薯块,待其晾干后,再进行入窖或切块处理[4]。四是收获、贮藏期的防治。马铃薯收获前15~20 d切忌浇水,而且在收获或运输中要防止雨淋。收获时,注意不要碰伤薯皮,待薯块在田间晾干后再运回。薯块运回后,首先摊放在阴凉处,进行散热散湿,入窖时间以外界气温稳定在0~2 ℃时为宜。
  5参考文献
  [1] 吴春梅,唐沈平,徐晓东.2008年山东春马铃薯烂薯原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3):145-146.
  [2] 徐晓东,吴春梅,赵惠春.2008年春播马铃薯烂薯原因分析[J].蔬菜,2008(7):24-25.
  [3] 马春花,马俊,杨泉润.西吉县马铃薯窖藏现状及减少烂薯的措施[J].中国马铃薯,2006,20(1):47-48.
  [4] 张强,余伟红.贵港市冬季马铃薯生产防烂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29.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长远需求,中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经济政治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民办高校的教育制度,管理效率以及硬件软件等设施均有差异。在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之
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详细描述了以低温热水为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过程,以系统净发电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谢菲尔德遗传算法工具箱在Matlab中编写优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中,足球文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构成了高校校园的多元化文化发展趋势,同时在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校园内的足球文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关于青少年的全面综合培养也需要进一步结合时代的发展展开,并积极响应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重视对青少年健康体魄的培养。对此,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
利用有限普通元素集合概念与P-集合的结构,给出P-集合基数亏-余特征,提出基数亏-余定理,基数离散区间定理与属性基数余-亏准则,给出这些理论结果的应用.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消毒药物对断奶羔羊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含量的影响,以筛选最佳消毒药物。选取聚维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铵3种常用消毒药物,利用药敏纸片法测定不同药物对
终身运动,即终身体育,它是90年代体育发展过程中所提出来的新概念,是指一个人终生进行体育锻炼并终生接受体育教育。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认知方式和认知
总结了霍山县茶园有害生物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比较,综防区害虫发生量和为害率明显低于化防区,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且具有长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席卷全球的MOOC浪潮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的变革,我国MOOC建设与应用在课程数量、应用范围、多模式应用和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对MOOC本质和当前
摘要分析了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从选择苗床、配制营养土、苗床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9-0091-01    软盘旱育抛秧是水稻增产的一项新技术,但在育秧过程中容易发生黄苗死苗。现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发生原因  1.1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