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方法;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3-0082-02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条成功的经验是:教师的讲授要得法并富有激情,能引发学生心理共鸣,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如,在讲“宇宙环境”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多少年来,人们仰望夜空,只见繁星点点,苍穹茫茫。那如盘如玉的月亮,似云似雾的银河,勾起无数人的遐想。文学家说,宇宙是一本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小说,你尽可补写远古和未来的故事;艺术家说,宇宙是一部宏大的幻想交响曲,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翱翔。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无数的科学家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如,像我们熟知的哥白尼、布鲁诺等人。那么,宇宙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主观到客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讲“地”,又要讲“理”,要紧扣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一主线,讲清人地互动机制,把重要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设法交代清楚。其间,可就一些尊重自然规律或违背自然规律结果如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如,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北大荒”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当前为了保护湿地环境,又要把“北大仓”的低洼之处恢复为“北大荒”。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洞庭湖原本拥有广阔的水面,但由于围湖造田,湖面不断萎缩。近年来,国家在此地大举实施了退田还湖和生态移民工程,使得洞庭湖的面积逐渐变大。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可以在加深他们对地理事物深入认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其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地理技能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既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讲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内容后,我告诉学生这样一段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发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有力地证明了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把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他们一种挖掘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地理教学内容繁多,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即学生能见到、能感受到的地理事物,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首先,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然后,为学生呈现一条旅游线路:淄博→太原→哈尔滨→苏杭地区→桂林→海南,并提问:如果二月末你顺着这条线路旅游,你的着装应有什么变化?沿途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这条旅游线路上居民的吃、穿、住、行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和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得出下列结论:我国南北方在自然和人文地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实验教材选取了大量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素材内容,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世界宗教”和“聚落”两部分内容前,我要求学生借助图书报刊或者网络查找有关不同国家、地区存在的不同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的文字资料,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与有关城乡景观差异的数据资料。上课时,首先,我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相互交流。然后,让他们结合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并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的不同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最后,肯定学生的辛勤付出,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做,既切实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合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能够刺激人的多种感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太阳直射点”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我播放了两个课件。首先,播放地球公转示意图课件:“地球”在椭圆轨道上不停地旋转,轨道上分别标有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当“地球”公转到这些位置时,笔者则点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从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的纬度不同。然后,播放另外一个课件,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形象地展现出来,并配上解说词和优美的音乐。最后,利用鼠标控制功能,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解说词的播放保持同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前苏联教育学家彼德罗夫斯基曾经说过:“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图多思”,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让学生仔细观察“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提问:图中四个方框允别代表“岩浆”、“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的哪一个?如果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又代表“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学生通过多角度分析问题,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创新思维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理念创新。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把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答案,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进而摆脱传统思路的束缚。设问应是有层次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教师要注意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并设计出独具匠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打破学生思维定势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考和探讨。如,在讲“地球自转”时,当学生知道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后,我提出了下列问题:“假如地球自转周期不是一天,而是一年,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地球自转方向改变,那么地球自转的恒星日、太阳日又会如何变化?自然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独到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进一步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独创热情,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编辑:盂刚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3-0082-02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条成功的经验是:教师的讲授要得法并富有激情,能引发学生心理共鸣,使他们如身临其境。如,在讲“宇宙环境”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多少年来,人们仰望夜空,只见繁星点点,苍穹茫茫。那如盘如玉的月亮,似云似雾的银河,勾起无数人的遐想。文学家说,宇宙是一本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小说,你尽可补写远古和未来的故事;艺术家说,宇宙是一部宏大的幻想交响曲,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翱翔。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无数的科学家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如,像我们熟知的哥白尼、布鲁诺等人。那么,宇宙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样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主观到客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讲“地”,又要讲“理”,要紧扣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一主线,讲清人地互动机制,把重要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设法交代清楚。其间,可就一些尊重自然规律或违背自然规律结果如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如,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北大荒”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当前为了保护湿地环境,又要把“北大仓”的低洼之处恢复为“北大荒”。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洞庭湖原本拥有广阔的水面,但由于围湖造田,湖面不断萎缩。近年来,国家在此地大举实施了退田还湖和生态移民工程,使得洞庭湖的面积逐渐变大。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可以在加深他们对地理事物深入认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其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地理技能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既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讲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内容后,我告诉学生这样一段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发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有力地证明了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把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他们一种挖掘知识点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地理教学内容繁多,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即学生能见到、能感受到的地理事物,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首先,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你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然后,为学生呈现一条旅游线路:淄博→太原→哈尔滨→苏杭地区→桂林→海南,并提问:如果二月末你顺着这条线路旅游,你的着装应有什么变化?沿途景观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这条旅游线路上居民的吃、穿、住、行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和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得出下列结论:我国南北方在自然和人文地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实验教材选取了大量开放性、探究性较强的素材内容,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世界宗教”和“聚落”两部分内容前,我要求学生借助图书报刊或者网络查找有关不同国家、地区存在的不同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的文字资料,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与有关城乡景观差异的数据资料。上课时,首先,我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相互交流。然后,让他们结合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并举例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的不同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最后,肯定学生的辛勤付出,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做,既切实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合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能够刺激人的多种感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太阳直射点”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我播放了两个课件。首先,播放地球公转示意图课件:“地球”在椭圆轨道上不停地旋转,轨道上分别标有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当“地球”公转到这些位置时,笔者则点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从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的纬度不同。然后,播放另外一个课件,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形象地展现出来,并配上解说词和优美的音乐。最后,利用鼠标控制功能,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解说词的播放保持同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前苏联教育学家彼德罗夫斯基曾经说过:“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图多思”,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让学生仔细观察“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提问:图中四个方框允别代表“岩浆”、“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的哪一个?如果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又代表“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学生通过多角度分析问题,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地理创新思维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理念创新。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把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答案,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进而摆脱传统思路的束缚。设问应是有层次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教师要注意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并设计出独具匠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打破学生思维定势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考和探讨。如,在讲“地球自转”时,当学生知道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后,我提出了下列问题:“假如地球自转周期不是一天,而是一年,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假如地球自转方向改变,那么地球自转的恒星日、太阳日又会如何变化?自然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发表独到见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进一步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独创热情,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编辑:盂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