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仿写训练中,我们掉进了指导的“困局”。为了走出困局,笔者尝试利用思维导图促成阅读课与仿写训练课有机结合,指导学生用它来解构范文、构思习作和完善习作,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范文中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养分,从而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一、指导仿写的困局
“仿写”是仿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让他们能依“法”循“章”,使他们从模仿出发,向独立创新前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读写训练却掉进了指导的困局。
首先,这些所谓“指导”只停留在“解读”范文。“解读”出来的信息是零散、冗长甚至重复的,不利于学习模仿学习。我们需要“解构”出可以供学习清晰明了的“模板”。
其次,学生只做了“录音机”“传声筒”和“抄写员”。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模板”,别人的表达方法和布局谋篇并没有跟他们脑海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无缝链接”,一旦没有范文的参照,学生又一次面临无从下手的窘迫。
二、思维导图——突破困局的利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用图像表达思维的工具,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和清晰的层级关系,有效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构建一个既有主题,又充满无限拓展空间的系统。思维导图兼具“解构”和“构建”的功能,正是我们进行仿写训练必须的。因此,笔者不禁思考引入思维导图,也许会使“仿写”变得更轻松有趣。
三、“四步走”——思维导图在仿写训练中的应用
经过实践,笔者在汲取了前人的有益养分后,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摸索了一套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仿写训练的方法。为了说明做法,我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训练为例。
1.庖丁解牛——用思维导图解构范文
“庖丁解牛”,顾名思义就是把思维导图当成刀子,把范文中重要的信息分解出来。课堂上,师生通过共同探讨,用思维导图表达出范文的写作顺序,写作内容以及所用的表达方法,作为学生模仿的依据。在学习《开国大典》时,笔者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解构出时间顺序(如图1)、“点面结合”(如图2)、人物描写方法。
这样操作的课堂用了约三课时,但是效果却出奇地好:学生把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结果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从而获得了仿写的要点。这些要点不是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用“脑”指挥全感官参与学习后获得,因此,对于要点理解更深入,更有利于仿写的开展。
2.照猫画虎——画习作的思维导图
有了“解构”出来的“模板”,就可以指导学生画自己习作的思维导图,也就是“照猫画虎”。首先是指导学生确定好“写什么”,并以此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具体,或这个主题经历了哪些阶段,从中根据实际分出“枝条”,再确定每个方面又写些什么;最后,還要指导学生,哪些方面、角度或者阶段是必须重点写的,能不能再进一步发散,尽可能把它写具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对于自己要写些什么,哪些需要重点写了然于胸,这就是思维导图在辅助构建习作时的强大作用。
如在之前的《开国大典》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大课间作为本次写作的对象。他们以大课间为中心,画出了四个主要的场景(如图3)。然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仔细观察,并讨论哪些场景详写,哪些场景略写;如果详写,要抓住哪些“点”或“面”。至此,学生独具个性的思维导图已经初具规模。(如图4)。
3.按图索骥——按需选择表达方法
“按图索骥”是在“照猫画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满足于写什么,还要考虑“如何写”,根据内容选择表达方法,使习作更具体生动。
对于怎样把习作写得更好,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稍瞬即逝的灵感。有了思维导图,这些瞬间产生的灵感,就能立即记录下来,并为反复琢磨提供依据。如本次的仿写训练,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最终确定要注重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用上学过的修辞手法。于是学生手上的思维导图“长出”更有用的“枝条”(如图5)。
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及时发现问题和给予指导。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课堂上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信心更足。
4.添砖加瓦——根据思维导图独立写作
经过了“照猫画虎”和“按图索骥”,学生的思维导图已经包含了比较大的信息量。根据它来写成一篇文章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教师还是要提醒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继续“添砖加瓦”,寻找更丰富的表达方法来组织材料,使表达更生动、优美。这时,思维导图继续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随着“枝条”生长,学生写作方法的理解就更深入、掌握得更牢固,同时思维也得到完善。
以上四个步骤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摸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那些原来在写作上感觉困难的学生也能按要求写成一篇习作。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的写作潜能得到更大地开发,在乐于参与的过程中,“仿写”变得更轻松有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夏良小学(510445)
一、指导仿写的困局
“仿写”是仿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让他们能依“法”循“章”,使他们从模仿出发,向独立创新前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读写训练却掉进了指导的困局。
首先,这些所谓“指导”只停留在“解读”范文。“解读”出来的信息是零散、冗长甚至重复的,不利于学习模仿学习。我们需要“解构”出可以供学习清晰明了的“模板”。
其次,学生只做了“录音机”“传声筒”和“抄写员”。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模板”,别人的表达方法和布局谋篇并没有跟他们脑海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无缝链接”,一旦没有范文的参照,学生又一次面临无从下手的窘迫。
二、思维导图——突破困局的利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用图像表达思维的工具,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和清晰的层级关系,有效地表达思考的过程,构建一个既有主题,又充满无限拓展空间的系统。思维导图兼具“解构”和“构建”的功能,正是我们进行仿写训练必须的。因此,笔者不禁思考引入思维导图,也许会使“仿写”变得更轻松有趣。
三、“四步走”——思维导图在仿写训练中的应用
经过实践,笔者在汲取了前人的有益养分后,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摸索了一套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仿写训练的方法。为了说明做法,我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训练为例。
1.庖丁解牛——用思维导图解构范文
“庖丁解牛”,顾名思义就是把思维导图当成刀子,把范文中重要的信息分解出来。课堂上,师生通过共同探讨,用思维导图表达出范文的写作顺序,写作内容以及所用的表达方法,作为学生模仿的依据。在学习《开国大典》时,笔者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解构出时间顺序(如图1)、“点面结合”(如图2)、人物描写方法。
这样操作的课堂用了约三课时,但是效果却出奇地好:学生把师生讨论、生生讨论的结果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从而获得了仿写的要点。这些要点不是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用“脑”指挥全感官参与学习后获得,因此,对于要点理解更深入,更有利于仿写的开展。
2.照猫画虎——画习作的思维导图
有了“解构”出来的“模板”,就可以指导学生画自己习作的思维导图,也就是“照猫画虎”。首先是指导学生确定好“写什么”,并以此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具体,或这个主题经历了哪些阶段,从中根据实际分出“枝条”,再确定每个方面又写些什么;最后,還要指导学生,哪些方面、角度或者阶段是必须重点写的,能不能再进一步发散,尽可能把它写具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对于自己要写些什么,哪些需要重点写了然于胸,这就是思维导图在辅助构建习作时的强大作用。
如在之前的《开国大典》思维导图的指导下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大课间作为本次写作的对象。他们以大课间为中心,画出了四个主要的场景(如图3)。然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仔细观察,并讨论哪些场景详写,哪些场景略写;如果详写,要抓住哪些“点”或“面”。至此,学生独具个性的思维导图已经初具规模。(如图4)。
3.按图索骥——按需选择表达方法
“按图索骥”是在“照猫画虎”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满足于写什么,还要考虑“如何写”,根据内容选择表达方法,使习作更具体生动。
对于怎样把习作写得更好,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稍瞬即逝的灵感。有了思维导图,这些瞬间产生的灵感,就能立即记录下来,并为反复琢磨提供依据。如本次的仿写训练,经过讨论交流,学生最终确定要注重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用上学过的修辞手法。于是学生手上的思维导图“长出”更有用的“枝条”(如图5)。
在这一阶段,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及时发现问题和给予指导。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课堂上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信心更足。
4.添砖加瓦——根据思维导图独立写作
经过了“照猫画虎”和“按图索骥”,学生的思维导图已经包含了比较大的信息量。根据它来写成一篇文章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教师还是要提醒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继续“添砖加瓦”,寻找更丰富的表达方法来组织材料,使表达更生动、优美。这时,思维导图继续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随着“枝条”生长,学生写作方法的理解就更深入、掌握得更牢固,同时思维也得到完善。
以上四个步骤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摸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那些原来在写作上感觉困难的学生也能按要求写成一篇习作。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的写作潜能得到更大地开发,在乐于参与的过程中,“仿写”变得更轻松有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夏良小学(5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