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工作内容。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各地文化机构应当立足于本地实情,切实落实基层文化建设,以便整体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同时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扬。为此,本文将从新时期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从四个方面就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路径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社会资源;工作体制;社会管理
党的奋斗目标在于切实提升公众的福祉,在这当中,公众的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其同公众所能享受到的福祉息息相关。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地,能够使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诉求得以满足,进而使社会公众的整体道德水准得以提升,使公众获益于良好的生活方式。
一、新时期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不断繁盛,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人们渴望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即便是在乡镇等基层地区,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梦”即是文化梦,而群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实践工作同我国的社会整体文化建设进程不可分离。尤其是在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地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促进本地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可以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凝聚,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直接相关。
二、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路径
(一)加大群众文化投入力度
从群众文化的实施条件来看,文化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同文化活动相匹配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方能得到有效开展与落地。现今,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各级政府为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效性,相继出台了诸多旨在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指导性政策,其中,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基础文化设备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大文化基础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文化设备设施,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注重科学性、效率性、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硬件落地,使公众享有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條件。
(二)充分利用各方社会资源
基于切实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登上新的高峰的考量,各级政府势必要突破原有群众文化体制的框框,因地制宜地把本地区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各方社会资源,进行新的横向组合和宏观管理。比如,可以把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人,以及需要找到学习平台的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通过政府引导,形成政府、艺术家和群众之间的有机互动,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自觉性,促进政府文化部门和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
(三)完善群众文化工作体制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同社会发展与演进脉络相契合,因此各级政府在践行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相关建设目标、建设进程的实时修正,以便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度。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各级政府相继着手群众文化工作改革,然而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多数改革措施成效有限。更重要的还在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必将出现一个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此时,原体制的功能依然发挥着惯性作用,新体制则处于起步运行阶段,故而在此阶段两种体制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和矛盾,政府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和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强化管理,确保新体制得以顺利运行。
(四)强化群众文化队伍管理
建设群众文化有赖于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对优秀文化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关心群众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创新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用机制,促进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此外,各级政府应当注重文化社团建设,为文化社团提供文化交流契机。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将一些优秀的民间剧团等演出组织纳入到群众文化队伍中,进而实现系统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并选派优秀的文化骨干人员参与学习、交流、培训,以便切实提升本地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
此外,各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在本部门内选派人员去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将所学到的先进模式结合本地实情进行推广应用,如此不仅可以提升群众文化队伍的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本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三、结语
当前,我国政府和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给予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较大的投入,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实现了良性发展。不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亦应当看到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以便在正视不足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工作理念创新,突破原有的工作思维限制,使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生薇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30).
[2]林苑霏.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1).
[3]张雪绸.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J].新闻知识,2009(12).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社会资源;工作体制;社会管理
党的奋斗目标在于切实提升公众的福祉,在这当中,公众的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其同公众所能享受到的福祉息息相关。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地,能够使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诉求得以满足,进而使社会公众的整体道德水准得以提升,使公众获益于良好的生活方式。
一、新时期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不断繁盛,精神文化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人们渴望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即便是在乡镇等基层地区,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梦”即是文化梦,而群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实践工作同我国的社会整体文化建设进程不可分离。尤其是在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地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促进本地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可以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凝聚,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直接相关。
二、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路径
(一)加大群众文化投入力度
从群众文化的实施条件来看,文化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同文化活动相匹配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唯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方能得到有效开展与落地。现今,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各级政府为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效性,相继出台了诸多旨在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指导性政策,其中,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基础文化设备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大文化基础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文化设备设施,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注重科学性、效率性、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硬件落地,使公众享有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條件。
(二)充分利用各方社会资源
基于切实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登上新的高峰的考量,各级政府势必要突破原有群众文化体制的框框,因地制宜地把本地区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各方社会资源,进行新的横向组合和宏观管理。比如,可以把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人,以及需要找到学习平台的人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通过政府引导,形成政府、艺术家和群众之间的有机互动,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自觉性,促进政府文化部门和群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
(三)完善群众文化工作体制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同社会发展与演进脉络相契合,因此各级政府在践行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相关建设目标、建设进程的实时修正,以便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度。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各级政府相继着手群众文化工作改革,然而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多数改革措施成效有限。更重要的还在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必将出现一个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此时,原体制的功能依然发挥着惯性作用,新体制则处于起步运行阶段,故而在此阶段两种体制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和矛盾,政府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和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强化管理,确保新体制得以顺利运行。
(四)强化群众文化队伍管理
建设群众文化有赖于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对优秀文化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关心群众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创新引进机制、培养机制、选用机制,促进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此外,各级政府应当注重文化社团建设,为文化社团提供文化交流契机。同时,各级政府应当将一些优秀的民间剧团等演出组织纳入到群众文化队伍中,进而实现系统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并选派优秀的文化骨干人员参与学习、交流、培训,以便切实提升本地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
此外,各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在本部门内选派人员去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将所学到的先进模式结合本地实情进行推广应用,如此不仅可以提升群众文化队伍的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本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三、结语
当前,我国政府和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给予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较大的投入,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实现了良性发展。不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亦应当看到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以便在正视不足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工作理念创新,突破原有的工作思维限制,使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生薇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30).
[2]林苑霏.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1).
[3]张雪绸.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J].新闻知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