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是英国作家伍尔芙的《笑的价值》,难度不大,且与往年一样,在试题设置上也有很多的相似点。下面,简要分析之。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
[英] 伍尔芙
(1)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2)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3)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4)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5)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杨静远译,有删改)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第15题属于内容的概括与提取。这一题与2011年的第16题第一问“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相类似。“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笑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答案中的第二点最容易找出来,是文中的原词,而第一点和第三点都需要概括,第一点的提取区域为第一段全部,最主要的提示性信息集中在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第三点的提取区域在第二段的最后(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从“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学会概括非常重要。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第16题考了层次分析。2011年的第15题,2010年的第16题都是考论述的层次的,前两年考的是全文的论述思路,2012年考的则是指定段落(第三段)的论述思路,相对比较容易。一个段落的内容比较集中,但是在概括上增加了些难度。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点与第三点很容易被糅合在一起。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
第17题与前两年高考试卷的最后一题相类似,都是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纲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
参考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这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问题也是简单的。画线句是拿“哭”与“笑”作对比,对比无非是突出某种情感和态度。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
[英] 伍尔芙
(1)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2)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3)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4)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5)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杨静远译,有删改)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第15题属于内容的概括与提取。这一题与2011年的第16题第一问“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相类似。“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笑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答案中的第二点最容易找出来,是文中的原词,而第一点和第三点都需要概括,第一点的提取区域为第一段全部,最主要的提示性信息集中在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第三点的提取区域在第二段的最后(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从“参考答案”可以看出,学会概括非常重要。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第16题考了层次分析。2011年的第15题,2010年的第16题都是考论述的层次的,前两年考的是全文的论述思路,2012年考的则是指定段落(第三段)的论述思路,相对比较容易。一个段落的内容比较集中,但是在概括上增加了些难度。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点与第三点很容易被糅合在一起。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
第17题与前两年高考试卷的最后一题相类似,都是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纲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
参考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这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问题也是简单的。画线句是拿“哭”与“笑”作对比,对比无非是突出某种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