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医药(601607)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2013年营业收入782亿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分销网络辐射各地
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依据商务部公布的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2012年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排序,公司分销业务规模排名全国第三。公司分销业务以医院纯销为主,并与全球40多家跨国药企开展合作。公司的疫苗、高端耗材等新业务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分销服务正逐步走向以供应链延伸服务和临床支持服务为核心的医院现代服务解决方案,为医院客户提供终端解决方案、专项物流和信息化服务。
上海医药零售拥有华氏、上海雷允上、余天成、人寿天、雷蒙、科园信海大药房等诸多知名品牌,覆盖全国1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门店总数1981家,药品零售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五位。
传统分销业务成短板
作为一家上海本土老牌国企,根深叶茂,有着上海国资委这个大东家,享尽政策优势,其资产结构复杂,投资于医药领域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广泛的投资,复杂的资产结构,虽然看似优势,但是,这却正是上药的短板所在。企业业绩增长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增长最快的板块,而是在最有可能拖累业绩的环节和其所占的比重。
根据上海国资委和上药集团的布局,2013年—2015年上药要实现业务规模超千亿的三年规划发展目标。2012年上药实现营收680亿(人民币,下同),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0.5亿;2013年上药实现营收782亿;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2.4亿;可以预见今后两年只要营收保持15%以上的增幅,即可实现目标。
然而,看似高大上目标的背后,是超低净利润的无情现实。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端是追求业务规模。在定位为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医药行业里,上药只能做出不到3%的利润率,实在令人汗颜。
传统商业分销是上药的优势项目,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以及华北、华南的部分区域。以2013年年报为例,医药传统分销业务收入680.10亿元,占其整年营收的87%,可毛利率只有6.05%,其中,华东药品分销占了68%,华北24%,华南6%;工业销售只有107.09亿元,但毛利率有48%,64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63.92亿元,其中只有参麦注射液一个产品超5亿销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医药营收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其利润率低下的结果,业务结构偏重于低毛利的传统医药分销领域,而高毛利的工业制造板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在药物研发的含金量上也缺乏亮点。
从全国医药行业格局里去分析,上海医药在传统医药分销领域里,针对医疗机构以及大客户拼不过国药控股,小商业和零售连锁配送上压不过九州通,新药研发上赶不上恒瑞医药,虽然背靠大树,但却难于突破现有格局,唯有在大幅增加工业板块收入,提升研发幅度,以及在传统优势品种里做大做强这三个部分聚焦资源才能摆脱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尴尬局面。
改革方式有待斟酌
当然,上海医药根据自身短板,也做出了一些改革,自2013 年启动集团营销模式改革,打造终端自营、精细化代理和OTC 三个销售模块,这是工业产品营销改革的进步信号。
另外,上药于2014年6月13日公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拟出资53,790万元向内蒙古亿利能源(600277)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利能源”)收购北京信海丰园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0%股权、陕西华信医药有限公司70%股权、鄂尔多斯(600295)市亿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拟以现金出资5,059万元向陕西华信管理层收购陕西华信15%股权,此次交易对价共计58,849万元。这场兼并收购的本质实际上是为了扩大了分销渠道,用了5.88亿元买回了低毛利的商业资产。虽然,并购药品分销资产在报表上迅速增加了营收,我们可以理解上药布局华北医药分销渠道的急切心情,但难于接受这样的低回报率资产。纵观当今世界医药巨头,绝大部分均出自医药制造和研发为优势的企业,面对国内连续数年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低利润甚至全行业亏损的残酷现实,加大收购分销渠道,买入低毛利的资产,实为不明智之举,毕竟,医药行业的定位不是在跟物流企业抢饭吃,不能只赚了掌声,不赚钱。
随着医疗改革深化,医药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上海医药在今后的发展中,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稳步提升利润率,持续创造出一批有科技含量、有品牌的好产品才能构筑真正有效的企业护城河。(雪球ID:溜溜兔)
分销网络辐射各地
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依据商务部公布的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中2012年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排序,公司分销业务规模排名全国第三。公司分销业务以医院纯销为主,并与全球40多家跨国药企开展合作。公司的疫苗、高端耗材等新业务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分销服务正逐步走向以供应链延伸服务和临床支持服务为核心的医院现代服务解决方案,为医院客户提供终端解决方案、专项物流和信息化服务。
上海医药零售拥有华氏、上海雷允上、余天成、人寿天、雷蒙、科园信海大药房等诸多知名品牌,覆盖全国12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门店总数1981家,药品零售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五位。
传统分销业务成短板
作为一家上海本土老牌国企,根深叶茂,有着上海国资委这个大东家,享尽政策优势,其资产结构复杂,投资于医药领域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广泛的投资,复杂的资产结构,虽然看似优势,但是,这却正是上药的短板所在。企业业绩增长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增长最快的板块,而是在最有可能拖累业绩的环节和其所占的比重。
根据上海国资委和上药集团的布局,2013年—2015年上药要实现业务规模超千亿的三年规划发展目标。2012年上药实现营收680亿(人民币,下同),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0.5亿;2013年上药实现营收782亿;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2.4亿;可以预见今后两年只要营收保持15%以上的增幅,即可实现目标。
然而,看似高大上目标的背后,是超低净利润的无情现实。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端是追求业务规模。在定位为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医药行业里,上药只能做出不到3%的利润率,实在令人汗颜。
传统商业分销是上药的优势项目,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以及华北、华南的部分区域。以2013年年报为例,医药传统分销业务收入680.10亿元,占其整年营收的87%,可毛利率只有6.05%,其中,华东药品分销占了68%,华北24%,华南6%;工业销售只有107.09亿元,但毛利率有48%,64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63.92亿元,其中只有参麦注射液一个产品超5亿销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医药营收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其利润率低下的结果,业务结构偏重于低毛利的传统医药分销领域,而高毛利的工业制造板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在药物研发的含金量上也缺乏亮点。
从全国医药行业格局里去分析,上海医药在传统医药分销领域里,针对医疗机构以及大客户拼不过国药控股,小商业和零售连锁配送上压不过九州通,新药研发上赶不上恒瑞医药,虽然背靠大树,但却难于突破现有格局,唯有在大幅增加工业板块收入,提升研发幅度,以及在传统优势品种里做大做强这三个部分聚焦资源才能摆脱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尴尬局面。
改革方式有待斟酌
当然,上海医药根据自身短板,也做出了一些改革,自2013 年启动集团营销模式改革,打造终端自营、精细化代理和OTC 三个销售模块,这是工业产品营销改革的进步信号。
另外,上药于2014年6月13日公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拟出资53,790万元向内蒙古亿利能源(600277)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亿利能源”)收购北京信海丰园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0%股权、陕西华信医药有限公司70%股权、鄂尔多斯(600295)市亿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拟以现金出资5,059万元向陕西华信管理层收购陕西华信15%股权,此次交易对价共计58,849万元。这场兼并收购的本质实际上是为了扩大了分销渠道,用了5.88亿元买回了低毛利的商业资产。虽然,并购药品分销资产在报表上迅速增加了营收,我们可以理解上药布局华北医药分销渠道的急切心情,但难于接受这样的低回报率资产。纵观当今世界医药巨头,绝大部分均出自医药制造和研发为优势的企业,面对国内连续数年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低利润甚至全行业亏损的残酷现实,加大收购分销渠道,买入低毛利的资产,实为不明智之举,毕竟,医药行业的定位不是在跟物流企业抢饭吃,不能只赚了掌声,不赚钱。
随着医疗改革深化,医药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上海医药在今后的发展中,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稳步提升利润率,持续创造出一批有科技含量、有品牌的好产品才能构筑真正有效的企业护城河。(雪球ID:溜溜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