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杨丽萍带着自编自演的独舞《雀之灵》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美妙的倩影。时隔23年,杨丽萍携新作《雀之恋》再次回到春晚观众的视线中,这一次她的表演被赞为:“美得令人窒息。”很多人惊讶于她的肩、手、腰都像二十几年前一样灵活,完全没有岁月之感。上天似乎格外眷顾她,时光只是悄然流走,却不曾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个精灵一般的舞者已经54岁。
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见到了刚从云南抵京的杨丽萍和她13岁的外甥女小彩旗。杨丽萍一身蓝绿色孔雀长裙,一对垂至肩头的孔雀翎羽耳环,披散着乌黑长发,迎面款款而来。落座后,她体贴地为记者点了一杯咖啡,但并不多做寒暄。
经历——带着农民舞团演出
来京之前,杨丽萍正在云南排练自己新创作的大型舞剧《孔雀》,并计划于2012年9月在全国巡演。这部舞剧讲的是一个舞蹈女演员挣扎的一生。龙年春晚上,她与青年舞者王迪表演的那支艳惊四座的《雀之恋》,就截取自《孔雀》中的一个片段。
在西方,代表舞蹈最高成就的是天鹅;在东方,则是孔雀。杨丽萍这位在云南洱源田野间长大的白族姑娘,从小最爱的就是孔雀。“孔雀在云南是一种图腾,是自然界美的化身,我把它转变成我的信仰。”
从小时候起,舞蹈就成为杨丽萍生活的一部分。奶奶在她手中画过一只眼睛,告诉她,跳舞是与神对话。于是杨丽萍在万事万物中都看到了舞蹈的轨迹。“看到白云在变化,就感觉空气在自己的身体里舞动;看到河水流动,也是一样的道理,总能在身体上有所反映,自然而然将这些融入到舞蹈之中。”
“艺术不是技巧,是生命的往来”,杨丽萍说。11岁那年,她在学校的桌子上领操时,被选进了西双版纳歌舞团。她回忆说:“那时,我们经常走村串寨去表演,跟着村里的少数民族学会了不少民族舞。”多年后,在北京接触了各种舞蹈后,杨丽萍开始意识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2000年,她回到云南,编排了一部名为《云南映象》的大型舞剧,全部挑选当地的农民参与演出。投资方觉得没什么意思,临时撤资,杨丽萍决定自己投钱继续做下去。在最艰苦的时候,她靠拍广告和去外地演出的收入,把全部团员都养了起来,这种状况长达两年。“因为热爱,你就不觉得苦,坚持总会有收获。”杨丽萍对记者说。
杨丽萍一直没有生育,外界说她是为了舞蹈事业,甘愿放弃孕育生命。而她却对此予以否认。“我并不是一个牺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会自己建造家园,自己种田。我从小就想当母亲,现在,我会当一朵花的母亲、一只小鸟的母亲,在我的眼里,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会感觉欠缺,也没有遗憾。”
四妹的女儿小彩旗从小在杨丽萍身边长大,一岁半起跟她学跳舞,4岁时就登台表演,展现出惊人的天赋。采访过程中,杨丽萍不时侧身叮嘱小彩旗仔细聆听我们之间的谈话。“小时候,我掐下一朵花,姨妈就掐我,告诉我花和人一样都会疼。”听得出13岁的小彩旗对杨丽萍心怀敬畏。“我教给你的都是我的经验,以后你也会有自己的经验。”杨丽萍对小彩旗说。
舞蹈——“每个人都有神性”
环球人物杂志:舞蹈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丽萍:对我而言,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作品,它还是一种传递,是我对世界的观察和对话。从技术层面看,动作永远无法达到完美,但我更注重表现跳舞时的状态——和自然合二为一,抒发出一种爱的信息。舞蹈包含了我对生命的所有感悟。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舞蹈常被贴上“原生态”的标签,如何解读这种特质?
杨丽萍:这里的原生态并不是原始,而是一种态度,我们主张的是这种代表了原本生活的态度。淡然、朴素、宁静而致远。这对当下的人很重要。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评论您的舞蹈有种超凡脱俗的“灵气”和“仙气”,这些都是从何而来?
杨丽萍:每个人身上都有神性。我排《云南映象》时,从来不指导团员的舞蹈,顶多就是排排队形。在云南,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有灵性,树叶都会跳舞,我和这些舞蹈演员一样,都是从自然里学跳舞。
衰老——“怕也没有用”
环球人物杂志:在舞台之外,您喜欢做些什么?
杨丽萍:打坐、冥想、听音乐、晒太阳、观察周围的一切。打坐很有意义,抽出时间来,回想自己,观察自己,找到零的出发点。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日常生活中也追求舞台上的那种完美吗?
杨丽萍:我的生活很平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生命本身是短暂的,春刚开始,就面临着冬天。所以说生命的意义特别美好,但同时也让人忧郁,而人在面对这一切时更需要宁静的状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我也并非天生就能掌控得好,我也会有欲望、烦躁、苦闷,但不能肆意纵容这些负面的情绪,要学会让自己平静。穿一件有品位的衣服,喝杯咖啡,听到好听的音乐,看到一朵花开放,我都能感到幸福不已。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缺乏幸福感,但我觉得您是一个感知幸福能力很强的人。
杨丽萍:幸福并不是奢侈的东西,它随时存在。幸福和拥有多少并无关联,它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是一份平衡的情绪。自己让自己过得好,能做到这点,这个人就特别幸福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春晚上跳的《雀之恋》充满了对爱的表达,您自己有过两段婚姻(早年嫁给了一个在云南插队的北京知青,后来曾经与一位商人结合),怎么看待婚姻和爱情?
杨丽萍:我已经过了喜爱孔雀公主与王子传说的年纪,太甜的东西会腻味。现在的我,更相信婚姻是一种关系,而不是归属。当然,我对爱情还是会有渴望,但它并不是我这种人非要去体验的人生。
环球人物杂志:您曾说过自己是生命的旁观者,如何解读这样一个人生定位?
杨丽萍:有人来世界享乐,有人来索取,而我就是想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甘露怎么凝结。我只想体会生活,而不是向生活索取什么。其中给予和回报都是自然发生的。就像一棵树,它就默默站在那里,但大自然会给它回报。
环球人物杂志:您害怕衰老吗?会一直这样跳下去吗?
杨丽萍:舞台是短暂的,生命也无常,不要奢望能永葆青春,这不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怕也没有用,还是要无畏一点。我一直记得村里有个老太太,老到腰都弯了,还是握着树叶一直在跳舞。我也想像她一样在水边、在树旁、在云下,永远舞蹈。
两小时采访下来,杨丽萍的表情一直淡淡的,甚至可以用静穆形容。回答记者提问时,她总会不自觉地凝望桌上的那杯咖啡,一只手托腮,语速不急不缓,眼神中自有一股定力——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同时也专注于外界的任何一处细节,用她的话说“就算看天,也要把天看出洞来”。
编辑:王晶晶 美编:王迪偲 编审:张勉
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家咖啡厅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见到了刚从云南抵京的杨丽萍和她13岁的外甥女小彩旗。杨丽萍一身蓝绿色孔雀长裙,一对垂至肩头的孔雀翎羽耳环,披散着乌黑长发,迎面款款而来。落座后,她体贴地为记者点了一杯咖啡,但并不多做寒暄。
经历——带着农民舞团演出
来京之前,杨丽萍正在云南排练自己新创作的大型舞剧《孔雀》,并计划于2012年9月在全国巡演。这部舞剧讲的是一个舞蹈女演员挣扎的一生。龙年春晚上,她与青年舞者王迪表演的那支艳惊四座的《雀之恋》,就截取自《孔雀》中的一个片段。
在西方,代表舞蹈最高成就的是天鹅;在东方,则是孔雀。杨丽萍这位在云南洱源田野间长大的白族姑娘,从小最爱的就是孔雀。“孔雀在云南是一种图腾,是自然界美的化身,我把它转变成我的信仰。”
从小时候起,舞蹈就成为杨丽萍生活的一部分。奶奶在她手中画过一只眼睛,告诉她,跳舞是与神对话。于是杨丽萍在万事万物中都看到了舞蹈的轨迹。“看到白云在变化,就感觉空气在自己的身体里舞动;看到河水流动,也是一样的道理,总能在身体上有所反映,自然而然将这些融入到舞蹈之中。”
“艺术不是技巧,是生命的往来”,杨丽萍说。11岁那年,她在学校的桌子上领操时,被选进了西双版纳歌舞团。她回忆说:“那时,我们经常走村串寨去表演,跟着村里的少数民族学会了不少民族舞。”多年后,在北京接触了各种舞蹈后,杨丽萍开始意识到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2000年,她回到云南,编排了一部名为《云南映象》的大型舞剧,全部挑选当地的农民参与演出。投资方觉得没什么意思,临时撤资,杨丽萍决定自己投钱继续做下去。在最艰苦的时候,她靠拍广告和去外地演出的收入,把全部团员都养了起来,这种状况长达两年。“因为热爱,你就不觉得苦,坚持总会有收获。”杨丽萍对记者说。
杨丽萍一直没有生育,外界说她是为了舞蹈事业,甘愿放弃孕育生命。而她却对此予以否认。“我并不是一个牺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会自己建造家园,自己种田。我从小就想当母亲,现在,我会当一朵花的母亲、一只小鸟的母亲,在我的眼里,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会感觉欠缺,也没有遗憾。”
四妹的女儿小彩旗从小在杨丽萍身边长大,一岁半起跟她学跳舞,4岁时就登台表演,展现出惊人的天赋。采访过程中,杨丽萍不时侧身叮嘱小彩旗仔细聆听我们之间的谈话。“小时候,我掐下一朵花,姨妈就掐我,告诉我花和人一样都会疼。”听得出13岁的小彩旗对杨丽萍心怀敬畏。“我教给你的都是我的经验,以后你也会有自己的经验。”杨丽萍对小彩旗说。
舞蹈——“每个人都有神性”
环球人物杂志:舞蹈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丽萍:对我而言,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作品,它还是一种传递,是我对世界的观察和对话。从技术层面看,动作永远无法达到完美,但我更注重表现跳舞时的状态——和自然合二为一,抒发出一种爱的信息。舞蹈包含了我对生命的所有感悟。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舞蹈常被贴上“原生态”的标签,如何解读这种特质?
杨丽萍:这里的原生态并不是原始,而是一种态度,我们主张的是这种代表了原本生活的态度。淡然、朴素、宁静而致远。这对当下的人很重要。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评论您的舞蹈有种超凡脱俗的“灵气”和“仙气”,这些都是从何而来?
杨丽萍:每个人身上都有神性。我排《云南映象》时,从来不指导团员的舞蹈,顶多就是排排队形。在云南,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有灵性,树叶都会跳舞,我和这些舞蹈演员一样,都是从自然里学跳舞。
衰老——“怕也没有用”
环球人物杂志:在舞台之外,您喜欢做些什么?
杨丽萍:打坐、冥想、听音乐、晒太阳、观察周围的一切。打坐很有意义,抽出时间来,回想自己,观察自己,找到零的出发点。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日常生活中也追求舞台上的那种完美吗?
杨丽萍:我的生活很平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生命本身是短暂的,春刚开始,就面临着冬天。所以说生命的意义特别美好,但同时也让人忧郁,而人在面对这一切时更需要宁静的状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我也并非天生就能掌控得好,我也会有欲望、烦躁、苦闷,但不能肆意纵容这些负面的情绪,要学会让自己平静。穿一件有品位的衣服,喝杯咖啡,听到好听的音乐,看到一朵花开放,我都能感到幸福不已。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缺乏幸福感,但我觉得您是一个感知幸福能力很强的人。
杨丽萍:幸福并不是奢侈的东西,它随时存在。幸福和拥有多少并无关联,它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是一份平衡的情绪。自己让自己过得好,能做到这点,这个人就特别幸福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春晚上跳的《雀之恋》充满了对爱的表达,您自己有过两段婚姻(早年嫁给了一个在云南插队的北京知青,后来曾经与一位商人结合),怎么看待婚姻和爱情?
杨丽萍:我已经过了喜爱孔雀公主与王子传说的年纪,太甜的东西会腻味。现在的我,更相信婚姻是一种关系,而不是归属。当然,我对爱情还是会有渴望,但它并不是我这种人非要去体验的人生。
环球人物杂志:您曾说过自己是生命的旁观者,如何解读这样一个人生定位?
杨丽萍:有人来世界享乐,有人来索取,而我就是想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甘露怎么凝结。我只想体会生活,而不是向生活索取什么。其中给予和回报都是自然发生的。就像一棵树,它就默默站在那里,但大自然会给它回报。
环球人物杂志:您害怕衰老吗?会一直这样跳下去吗?
杨丽萍:舞台是短暂的,生命也无常,不要奢望能永葆青春,这不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怕也没有用,还是要无畏一点。我一直记得村里有个老太太,老到腰都弯了,还是握着树叶一直在跳舞。我也想像她一样在水边、在树旁、在云下,永远舞蹈。
两小时采访下来,杨丽萍的表情一直淡淡的,甚至可以用静穆形容。回答记者提问时,她总会不自觉地凝望桌上的那杯咖啡,一只手托腮,语速不急不缓,眼神中自有一股定力——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同时也专注于外界的任何一处细节,用她的话说“就算看天,也要把天看出洞来”。
编辑:王晶晶 美编:王迪偲 编审: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