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育人模式正在向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因而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工作相关的教师职责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从“三自”教育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实际工作,对“三自教育”展开了全方位的论述,探讨了该教育理念及模式的推广意义,有效的实现途径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助力。
关键词:“三自”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1.推进“三自”教育的意义
“三自”教育即旨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模式,这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赋予高校的新职责及指明的新方向,而“三自”能力也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为了增强所培养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力,更好地完成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三自”教育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刻不容缓。
2.实现“三自”教育的途径
“三自”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始终坚持以自我教育为核心动力,以自我管理为推进保障,以自我服务为实践立足点。“三自”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载体是学校,主体是老师,由此可见,在其推进过程中,老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2.1强化理念滋养,引导学生立足自我。
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相较于中学阶段,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家庭与学校的双重束缚,这有利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但也可能因为不适应或心智不够成熟,感觉没有依靠而迷失自我。所以,在大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的阶段,老师应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正视自我,重视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热爱自我是大学生心智成熟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学生配合学校推进“三自”教育的重要情感基础。
2.2储备骨干力量,重视学生干部教育。
高校学生干部是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生力军和带头人;高校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群体中的“学生领袖”,他们在组织管理、服务沟通、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以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同龄人的榜样力量,可以为全面推展“三自”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学生干部,志愿服务岗与勤工助学岗也是推进“三自”教育的关键抓手之一,以勤工助学岗为例,这是一个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一优质的实现学生自我服务的平台,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提升其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加深对母校的感情。
2.3 营造引领环境,充分发挥感染作用。
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机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最好的着力点是进行学生会组织的优化与转型,实现从传统的“跟着老师干”转向“带着同学们干”,这就要求学生会组织从纳新,发展,推荐留部等各个环节实现自主度较高的学生会主要干部领导的独立运转,并通过对新成员岗前培训,“老新结对子”等方式使工作机制与内容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规范,此项举措可有效提高学生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使得学生会组织作为学生群体中人数最为庞大的干部团队,借助其对全体同学的引导力与影响力较高的优势,为“三自”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实质性的有利条件。
2.4 接受实践检验,努力丰富活动形式。
“育人”是一个严谨的闭环教育活动,任何一项育人理念的推广均应接受实践效果的检验,“三自”教育理念也不例外。而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成长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实践才能得以实现。为了从更广的范围去了解,从更深的层次去探索,从更高的层面去优化“三自”教育理念,检验其在实践应用中的“落地”效果是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途径,因此,应尽可能的创新一些活动形式,使其尽量地贴近“三自”教育理念的要求,这里所指的活动包括课内教学活动及课外教育活动两个维度。
课内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二是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实现,以此提升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其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
课外教育活动相较于课内活动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一不受空间限制,可同时参与人数多;二同学们大多自愿报名,参与活动时较为主动热情;三活动形式比较开放,同学们的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课外活动是深入推展“三自”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推销自我演讲比赛,心理话剧表演,歌手大赛等推陈出新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同学们从活动的参与者逐渐转变身份为活动的创造者,在收获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3.“三自”教育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恰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善良又叛逆,他们敏感又自我,他们勇敢又脆弱。有人说,道德的内容距离学生越近,它的可行性就越大,它的效果就越明显,它的生命力越旺盛。自“三自”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大部分的高校均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逐渐成了一群“有所爱、有所能、有所会”的人,学生的思想更加纯粹了,眼界更加开阔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主动发展的动力提升了……“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此可见,“三自”教育给高校思政教育所带来的的影响是积极而深刻的。
参考文献:
[1]任讷.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究[J].青年时代,2019,2:37.
[2]滕远,王庆辉.以微信为平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6:120-123.
[3]王华光,姚海静.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6,10:66-67.
[4]王旎.淺析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J].才智,2018,08:168.
[5]苏东发.高校学生“三自”教育运行模式探略[J].教育经纬,2008,13:33-34.
关键词:“三自”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1.推进“三自”教育的意义
“三自”教育即旨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模式,这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赋予高校的新职责及指明的新方向,而“三自”能力也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为了增强所培养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力,更好地完成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三自”教育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刻不容缓。
2.实现“三自”教育的途径
“三自”教育模式的建立,必须始终坚持以自我教育为核心动力,以自我管理为推进保障,以自我服务为实践立足点。“三自”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载体是学校,主体是老师,由此可见,在其推进过程中,老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2.1强化理念滋养,引导学生立足自我。
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相较于中学阶段,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家庭与学校的双重束缚,这有利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但也可能因为不适应或心智不够成熟,感觉没有依靠而迷失自我。所以,在大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的阶段,老师应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正视自我,重视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热爱自我是大学生心智成熟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学生配合学校推进“三自”教育的重要情感基础。
2.2储备骨干力量,重视学生干部教育。
高校学生干部是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生力军和带头人;高校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群体中的“学生领袖”,他们在组织管理、服务沟通、以身示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以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同龄人的榜样力量,可以为全面推展“三自”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学生干部,志愿服务岗与勤工助学岗也是推进“三自”教育的关键抓手之一,以勤工助学岗为例,这是一个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一优质的实现学生自我服务的平台,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提升其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加深对母校的感情。
2.3 营造引领环境,充分发挥感染作用。
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机构,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最好的着力点是进行学生会组织的优化与转型,实现从传统的“跟着老师干”转向“带着同学们干”,这就要求学生会组织从纳新,发展,推荐留部等各个环节实现自主度较高的学生会主要干部领导的独立运转,并通过对新成员岗前培训,“老新结对子”等方式使工作机制与内容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规范,此项举措可有效提高学生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使得学生会组织作为学生群体中人数最为庞大的干部团队,借助其对全体同学的引导力与影响力较高的优势,为“三自”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实质性的有利条件。
2.4 接受实践检验,努力丰富活动形式。
“育人”是一个严谨的闭环教育活动,任何一项育人理念的推广均应接受实践效果的检验,“三自”教育理念也不例外。而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成长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实践才能得以实现。为了从更广的范围去了解,从更深的层次去探索,从更高的层面去优化“三自”教育理念,检验其在实践应用中的“落地”效果是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途径,因此,应尽可能的创新一些活动形式,使其尽量地贴近“三自”教育理念的要求,这里所指的活动包括课内教学活动及课外教育活动两个维度。
课内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二是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实现,以此提升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提升其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
课外教育活动相较于课内活动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一不受空间限制,可同时参与人数多;二同学们大多自愿报名,参与活动时较为主动热情;三活动形式比较开放,同学们的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课外活动是深入推展“三自”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推销自我演讲比赛,心理话剧表演,歌手大赛等推陈出新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同学们从活动的参与者逐渐转变身份为活动的创造者,在收获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同时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3.“三自”教育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恰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善良又叛逆,他们敏感又自我,他们勇敢又脆弱。有人说,道德的内容距离学生越近,它的可行性就越大,它的效果就越明显,它的生命力越旺盛。自“三自”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大部分的高校均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逐渐成了一群“有所爱、有所能、有所会”的人,学生的思想更加纯粹了,眼界更加开阔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主动发展的动力提升了……“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此可见,“三自”教育给高校思政教育所带来的的影响是积极而深刻的。
参考文献:
[1]任讷.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究[J].青年时代,2019,2:37.
[2]滕远,王庆辉.以微信为平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6:120-123.
[3]王华光,姚海静.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6,10:66-67.
[4]王旎.淺析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J].才智,2018,08:168.
[5]苏东发.高校学生“三自”教育运行模式探略[J].教育经纬,2008,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