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提倡的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生涯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学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决定讨论的深度、交流的广度,也实实在在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方法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体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學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等因素影响.据此,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加强这些因素就成了关键.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让学生明确自学的优越性
  苏科版教材从内容的安排上比华师大版更紧凑,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易掌握.如果课前预习,则学生上课时很难真正地掌握一节课的内容.从七年级第二学期开学初,学习“平行线性质及判定”时,课本上安排了3节课的内容,七年级数学备课组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来教,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们伤透了脑筋。一次次的挫败,学生渐渐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感.经过集思广益,我们决定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每一节课都布置预习作业:先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学,把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勾出,试着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带着问题听课.这样过了一个学期,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他们最喜欢上的就是数学课,课后最先做的就是数学作业,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下面我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为例,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二、指导学生课前自学
  “学贵有疑”,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以发现学生预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学提纲),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同学(老师)质疑.
  自学提纲:
  1.看教材第74页到第76页,生活中有哪些是旋转现象?列举4—5例.
  2.什么是旋转?一个图形的旋转由几个要素确定?分别是哪几个?
  3.旋转有何特征?(从边、角等角度研究)
  4.完成课本第75—76页上的练习.
  5.通过预习,你会解决下列问题吗?
  (1)如图,△AOB中,OA=3,AB=1,∠AOB=24°,∠A′OB=36°,如△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A′O′B′,
  (2)如图,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如AB=4,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摇?摇 ?摇?摇,∠D′AB=?摇 ?摇?摇?摇,∠D′DB=?摇?摇 ?摇?摇.
  6.将下面的图形绕点O连续旋转72°后的图形.
  “自学提纲”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读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自学对教材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
  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课改前,一节课能“讲”完的内容,现在却很难完成.于是,一些老师抱怨这套教材,认为教材在七、八年级的前三个学期内容较难,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殊不知是我们的教学态度出了问题,而非这一教材不科学.试想,在我们占有绝对主动权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由我们“讲懂”,但是真正有多少学生“听懂”,恐怕不得而知.学生自学后最大的优势就是带着问题学习,老师可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合作学习.
  出现这一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学生课前自学不充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实施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预习不充分的课或预习效果不好的课不上.这是他们能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成绩的根本原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动机决定行动.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禀性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自学时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探究的乐趣.教师要善于洞察,对于学困生,要适时予以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课前自学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学生坚持,就能学有所获.
  三、指导学生课上自学.
  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再在课上指导学生自学,即导学.导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根据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包括学习意向、学习情绪、学习障碍等,真正把握住学生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及思维的激发点.
  现代教育学认为:由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的学习过程,才是积极的、理想的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如果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导学时教师就要注意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学生遇到学习障碍等,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部分同学把握不住旋转的三个特征:1.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2.对应顶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对应顶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相等,即旋转角都相等.其中的第二条、第三条不太好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同桌两人剪出两个完合重合的三角形纸片△ABC,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大头钉钉住叠在一起的两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C,将上面的三角形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下面的三角形不动,同时教师在电脑上用动画演示,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指出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变?哪些角是旋转角,它们有何关系?同桌交流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总结结束后,让学生继续画图:如果△ABC绕着任意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任一角度,则上面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带领大家再次画图探究.让学生明白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这样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老师一味地传授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   “成绩出自课堂,能力来源自主”,通过在课堂上对“自学提纲”的再学习,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地鼓励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这一环节自己的表现直接决定着讨论的深度、交流的广度,以及他们所在的小组在班级中的位置,就会开发他们的潜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课上自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为了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在解决了自学提纲上的所有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上一点,F是边CB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
  (1)你能说出△ADE是如何旋转到△ABF的吗?
  (2)△AEF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你能求出四边形AFCE的面积吗?
  (4)取AD的中点M,你能求出点M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吗?
  本题的设计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践表明,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越学越好,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一位学生这么跟我说:“看数学书是一种乐趣,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做数学题比吃一块爱吃的红烧肉还要过瘾!”
  四、指导学生课后自学
  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上自学—讨论—交流—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此时不应放松.上课不是简单地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据此,要进行课后拓展延伸,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体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课堂学习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结构的梳理,而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则很难兼顾.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课后拓展延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在“自学提纲”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关注学生学习后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等归纳概括的笔记.这一点尤为重要.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老师要不定时地进行检查.一位学生在学后记上写道:图形的旋转中,一个图形在绕点旋转的过程中,每个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相等,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都等于旋转角,那么这个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距离在旋转前后是否仍然相等呢?多么好的问题,我深深地被学生的好学精神、钻研精神感动了.
  2.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如图,画出四边形ABCD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后的图形.
  变式:在画好的图形基础上,如擦去点O,你能作出它们的旋转中心吗?
  对于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先充分理解旋转的第二个特征:对应顶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顶点连线的中垂线上,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的交点就是旋转中心.给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在课后探究,真正地将学习延续到课外.
  3.设计下节课的相关课前学习问题,以及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和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例如,为了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使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用旋转知识为班级设计一个体现班级文化及班风班貌的班徽.
  为《图形的旋转》的第二课做准备,让学生画出一个图形绕点旋转180°后的图形,为下一课中心对称图形埋下伏筆.
  “重复是学习之母”,课前自主学习、课上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都有了质的飞跃,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有力保障.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每个学生、每门学科老师都能积极引导,并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充分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始终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知识—我掌握”.
其他文献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的经典。学生在重点研读了课文的八九两节后,敏锐地发现“譬如”的比喻很好地诠释了鲁迅先生对待外来文化的主张:原来作者谈如何对待大宅子其实就是在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只是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来阐述一个道理罢了。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它能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各种人对待大宅子态度的实质:孱头是一种逃避,昏蛋、废物对待外来文化的全盘接
期刊
摘 要: 中职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善于表达,未来就业成功的机会多。在教学中提高对口语交际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策略,做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工作,是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种学习行为,也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一种语文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善于表现自己,就业成功的机会大得
期刊
摘 要: 把例题交给学生,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激发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让学生经历问题的产生,知识同化,直至解决的过程。  关键词: 例题 探究交流 知识同化 学生主体 成功体验  一、问题提出  例题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数学例题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演示、分析、讲解呈现解题方法,学生只需观察、听讲和记忆,能将所学的解题方法应用于类似的情境。
期刊
摘 要: 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用结合,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模型 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
期刊
摘 要: 我国教育界一直都比较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个问题,并对这一问题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人文素质 培养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就必须依据数学教育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对学生实施数学教育的同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精心预设;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允许争辩;重视学生错误,巧妙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活动 教学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灵活多变的课堂,能使学生表达出许多无法预料的独特的想法,这些独特想法是课堂教学的契机,是整节课堂的精彩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时进行思考、调整、修改,从而更好
期刊
摘 要: 许多学生害怕学数学,且答题不规范、思维不严密等,并形成恶性循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掌握概念,把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数学概念背景材料有力地结合起来.在解定值问题时,应立足概念本质.  关键词: 数学概念 概念本质 概念内涵 概念外延 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必修4§2.5.1中有这样一道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
期刊
摘 要: “爱尔兰”项目“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行动研究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做好行动研究就要把握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认真组织,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使教师获得成就,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基本特点 深入实践 总结反思 专业成长  “教师行动研究,看起来是教育变革过程中的小问题,激发的却是教师前所未有的热情和自我的重新认识,撬动的可能是大的教育
期刊
2012年我新接了一个班,第一节语文课,带着新学期的期待,我微笑着走进教室,简单的师生问好之后,忽然看到第一排靠墙的位置少了一个学生,还没等我开口,却发现那个“不见了”的孩子已经从桌子下钻出来了,他有些羞赧地望着我,隐隐流露出一丝不知所措。我回赠他一个微笑,透过讲桌上的座次表,我记住了这个叫小意的孩子。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个有些羞赧的小意居然是个“活跃分子”。开课不到十分钟,他已经爬桌子踩凳子
期刊
“天才寻找障碍,障碍创造天才”.在数学学习中,一味地跟着书本和老师走的“乖”孩子,是不可能“梦中飞翔”的.人的心灵是有翅膀的,批判性思维强的人不盲从、不轻信,关键时能迅速地自我反馈,发现运算中的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计算与思考.  一、创造环境,活跃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一味地记忆、模仿,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