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护理
当病人胸痛剧烈时,保持有1名护士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病人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生活与饮食护理
入院前3天内绝对卧床,根据病情进行监护。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协助病人在床上洗脸、翻身及大小便,做好晨晚间护理。鼓励病人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说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是AMI的危险因素,鼓励病人戒烟。
低盐、低脂饮食,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饮食清淡易消化,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前3天给予流质,以后逐渐给予半流质或软食,少量多餐,严禁过饱或过饥。
临床护理
急性期采取半坐卧位,合并休克时采取休克卧位,急性期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鼻导管法7~8L/分,必要时加面罩。吸氧是AMI治疗与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高流量吸氧可提高氧分压,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的氧供,缩小梗死范围,从而减少心机缺血的损伤,又可缓解心前区疼痛,症状缓解后可间断给氧2~3L/分。
迅速彻底的止痛是防止心梗面积扩大的重要一环。可给予度冷丁或吗啡,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合用,以避免持续疼痛促使休克的发生。烦躁不安者肌注安定,并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控制输液量和滴速,一般15~30滴/分,有心衰时要15滴/分以下。
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AMI病人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尿少等表现,听诊肺部有无湿性啰音,避免情绪烦躁、饱餐、用力排便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如发生心衰,心肌收缩力减弱,临床上常用利尿、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瘀血,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应用强心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以改善心肌缺血,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同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心律失常:在急性心梗发病早期,病人往往紧张,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易引发心律失常,如出现器质性病变时要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对该类病人应予以有效的镇静、止痛,并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消除紧张。保持静脉输液畅通,调好滴速,消除引起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持续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
心源性休克:如病人出现心源性休克时,要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动脉血液气体变化、pH值及电解质等。补充血容量一般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小时后血压不回升时,在加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及多巴酚丁胺类强心剂等,同时,还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疗法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才最有效,因此,应尽量缩短病情及掌握溶栓时间,避免溶栓时间的贻误。询问病人有无溶栓禁忌证。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终止治疗,紧急处理。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查心肌酶,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
健康教育
对自我保健功能差的病人,向其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调整病人不良心理状态。鼓励病人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坚持用药及监测血压、心率,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最终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戒烟,戒烟是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纠正病人不良的行为方式,向病人讲解生活行为方式及饮食习惯是影响AMI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和体力情况,安排合适的运动,建立早期锻炼的健康行为。早期活动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及心理健康,可预防因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总之,病人应改变不健康行为,开启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控制疾病,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当病人胸痛剧烈时,保持有1名护士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病人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更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生活与饮食护理
入院前3天内绝对卧床,根据病情进行监护。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协助病人在床上洗脸、翻身及大小便,做好晨晚间护理。鼓励病人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说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是AMI的危险因素,鼓励病人戒烟。
低盐、低脂饮食,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饮食清淡易消化,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前3天给予流质,以后逐渐给予半流质或软食,少量多餐,严禁过饱或过饥。
临床护理
急性期采取半坐卧位,合并休克时采取休克卧位,急性期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鼻导管法7~8L/分,必要时加面罩。吸氧是AMI治疗与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通过高流量吸氧可提高氧分压,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的氧供,缩小梗死范围,从而减少心机缺血的损伤,又可缓解心前区疼痛,症状缓解后可间断给氧2~3L/分。
迅速彻底的止痛是防止心梗面积扩大的重要一环。可给予度冷丁或吗啡,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最好与阿托品合用,以避免持续疼痛促使休克的发生。烦躁不安者肌注安定,并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控制输液量和滴速,一般15~30滴/分,有心衰时要15滴/分以下。
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AMI病人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尿少等表现,听诊肺部有无湿性啰音,避免情绪烦躁、饱餐、用力排便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如发生心衰,心肌收缩力减弱,临床上常用利尿、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瘀血,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应用强心药物、洋地黄类药物以改善心肌缺血,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大,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同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心律失常:在急性心梗发病早期,病人往往紧张,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易引发心律失常,如出现器质性病变时要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对该类病人应予以有效的镇静、止痛,并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消除紧张。保持静脉输液畅通,调好滴速,消除引起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持续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
心源性休克:如病人出现心源性休克时,要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动脉血液气体变化、pH值及电解质等。补充血容量一般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小时后血压不回升时,在加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及多巴酚丁胺类强心剂等,同时,还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疗法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才最有效,因此,应尽量缩短病情及掌握溶栓时间,避免溶栓时间的贻误。询问病人有无溶栓禁忌证。溶栓前先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备用。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观察病人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终止治疗,紧急处理。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查心肌酶,询问病人胸痛有无缓解。
健康教育
对自我保健功能差的病人,向其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调整病人不良心理状态。鼓励病人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坚持用药及监测血压、心率,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最终让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戒烟,戒烟是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纠正病人不良的行为方式,向病人讲解生活行为方式及饮食习惯是影响AMI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和体力情况,安排合适的运动,建立早期锻炼的健康行为。早期活动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及心理健康,可预防因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总之,病人应改变不健康行为,开启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控制疾病,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