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进行研究,从改扩建的理念、改扩建的对象、改扩建手法的运用,对高校老图书馆以及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进行探究,旨在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满足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出旧建筑与新建筑共生的思想与理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旧建筑;功能;改扩建
中图分类号:G258.91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里传播知识,提供信息的重要场所,它是高校文献的集散地。同时,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担负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证所属大学完成其教学、科研任务[1]10。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使原有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新时期读者群体的使用需求。为了图书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科研与教学的服务需求,旧建筑就面临着改建、扩建的相关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建筑来满足学生与教师读者群体的需求,如何对老图书馆进行改扩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1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理念
1.1满足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面对新时期图书馆建筑功能的人性化与多元化的需求,对高校老图书馆而言,原有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读者群体的需求,面临着改建、扩建的问题。由于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需要增加书库和阅览室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丰富,图书馆的阅览环境、服务功能都需要相应的改变。图书馆的旧建筑从形式到功能都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者需求。因此,图书馆旧建筑的改建、扩建必须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其空间功能应向着支持各类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新型信息服务场所方向发展。
1.2尊重地域文化,传承校园历史文脉
图书馆改扩建要考虑校园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因素,使得改扩建后的图书馆建筑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充满独特的文化气息,展示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学校园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都会在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中反映出来,历史的文脉和文化形态为大学校园以及空间形态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大学校园的空间应该是秉承历史文脉而形成的,并且应延续这种文脉来发展与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与建筑形式,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学形成发展的痕迹和轨迹,体现了一个学校蕴含的教育传统与文化积淀,它们是人们可以感知到并产生深刻印象的大学历史见证物。
而图书馆的建筑和环境变化是校园历史发展和变迁最好的见证。图书馆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尊重和保护其传统,但改造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保护与维修,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不能消极地理解为简单的维持原貌,而应该使整体增添生机和活力,注入时代的特征,体现一种动态的、延续的精神和再生的、共生的思想[1]33。使得改扩建后的图书馆,新改扩建的部分与原来的老建筑相互共生、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共生、校园历史文脉与当代的文化需求相互共生。
1.3注重并体现人文关怀
好的建筑设计,首先应了解人在建筑中进行什么活动,根据必须满足的功能需求来设计。高校图书馆建筑应以读者群体的使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理念,对于图书馆建筑而言,就是要求其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的关怀,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意愿与习惯,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雅的读书环境和文化氛围。随着人们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团体协作的倡导以及个人私密空间的需求,读者服务区和专项阅览研究室的设置成为很多高校图书馆改造的内容并受到读者群体的欢迎。
人性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注重和发展的理念和需求,在图书馆老馆改造中,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人性化设计空间已经被植入到图书馆建筑之中。图书馆的无障碍设计、图书馆阅览室的人性化设计以及过渡交往空间、休闲休憩空间的植入,使得图书馆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亲切宜人。
1.4体现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当下,倡导图书馆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真正营造出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美观舒适的图书馆建筑,这是图书馆改扩建的趋势。而对旧建筑进行改扩建,则应充分体现出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旧建筑的改扩建与再利用,这种方法比推倒旧建筑新建新建筑更加合理,更加生态节能。由于技术革新和观念的变化,给旧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了机遇,越来越多的旧建筑经过改扩建被赋予了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旧建筑使得图书馆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校老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改建或者扩建,这是对旧建筑的一种再生利用。对于改扩建的方式,可以延续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有限的资源下,改造出更适合读者阅览、科研教学的图书馆空间模式。
2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对象
本文研究的高校图书馆建筑改扩建对象主要是: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改扩建、其他类型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这两种形式。
2.1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改扩建
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增加,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各类型藏书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新功能的要求,使得图书馆自身的改扩建与更新具有其必然性。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自身改扩建较成功的案例。图书馆在北楼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新建筑南楼采用荷载、柱网统一的模数式建筑,新馆与旧馆毗邻,新旧建筑交接处利用校史连廊进行衔接。象征着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到新建筑的变换。整体建筑风格采用体块造型,质朴大方,端庄稳重,整体布局东西对称,平面鸟瞰宛如燕子展翅飞翔,空灵而轻盈。图书馆新馆的造型与老馆浑然一体,同时与原有校园建筑风格实现了统一和谐,既保持了西安交大校园建筑的传统风格,又与校园周围景观浑然一体,体现出新旧时期图书馆建筑中别具特色的时代特征。 2.2其他类型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
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使其成为图书馆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由于旧建筑的原有功能同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求大相径庭,因此,改造更新的重点是对旧建筑的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设备进行调整与改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图书馆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成功案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是由原陕西省钢厂厂房建筑群改造而成的,图书馆是利用原一轧车间西段加热炉附跨改造再生而成。室内部分采用钢结构加层,部分空间保留原厂房结构与高度。屋盖系统加固改造后全部外露,天窗更换玻璃后继续保留,室内设宽敞楼梯以保证二楼夹层部分的交通。最具特色的是,外墙立面采用轻质墙材悬空安装,并在外墙墙裙部分设置横向透明条窗,墙面纵向亦设通高条窗。每当宽窄不一的阳光射入图书馆室内,就形成光线交错、光影婆娑的独特景观。图书馆周边紧邻绿地,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的标识性建筑之一。图书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旧建筑改造的特点,将旧厂房的大面积开窗以及大空间应用于设计之中,自然采光均匀、空间通透,就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厂房改造设计案例。
3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应注意的问题
3.1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合理扩建
在功能方面,分析图书馆建筑中各种功能以及建筑整体内部各种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方式,根据新的功能需求对图书馆进行相应的改扩建。
图书馆建筑属于功能性要求很强的建筑类型,所以很多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都是围绕各个重点功能空间的重新定位和营造所展开的。图书馆入口空间是一个聚散人流,提供教育、交流、检查、休息、停留等多功能的区域。改扩建的入口空间应设有检测器、存包处、控制台及指示性的标志图和展览空间,包括各类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功能,并可设置休息厅、读者服务部、报刊阅览等区域[1]36。
交通枢纽空间则应结合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流线组织、周围环境、建筑艺术、采光通风、工程技术等因素连接各功能体块。在改扩建工程中,要充分考虑流线组织的顺畅与合理,使得交通枢纽空间更加完善。
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书库和阅览室成为改扩建的重点。除了增加书库和阅览室面积之外,还应创造良好的读书阅览环境,新建筑结构、材料、形式应考虑生态与节能,注重自然采光与通风。
在新的理念影响下,过渡交往空间已成为图书馆的新空间。如何在老馆的环境中开辟出一个集交流讨论与休憩的区域,可以考虑安排在宽敞阅览室、展厅、中厅或公共活动与辅助空间中,为学生读者提供休憩交流的自由的新空间形式。
3.2在空间形态方面,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延续和发展
从改扩建的形式上,旧建筑与新建筑应相互呼应,新建筑应具有旧建筑的文化元素,使得新老建筑和谐统一。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北楼老馆的基础上扩建南楼,毗连式的改扩建形式使得新馆与老馆有序连接,浑然一体。钱学森图书馆北楼是1961年建成的四层建筑,改扩建的手法独具匠心,为三段式布局,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间连贯性,在北楼南面利用连廊作为校史展厅,廊子南面设计为三层的书库与中心总服务区,平面图宛如燕子展开的翅膀,轻盈舒展。最南段是一栋高层建筑形式,一层为办公区域,二层是图书馆南部大厅,三层电子阅览室,四层西文图书,五层科技资料,六层以上为特藏与古籍。三段式建筑形式错落有致,体块造型变化丰富,体现出图书馆独有的历史风貌与文化韵味。步入西安交大图书馆,进入北楼,从古朴的入口大厅上二层,东西两侧为阅览室,往南便是校史展览的连廊,展览空间利用小隔断形成独立的自习区域,穿过连廊,到达图书馆的中心区域,即总借书处和综合服务台,是整个图书馆序列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位,东西两侧伸展犹如燕子的翅膀为书库区,再往南是图书馆建筑高层部分,是整个序列的高潮和终点,主要功能是办公、参考咨询、电子阅览室、西文图书、科技资料、古籍特藏等。
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巧妙地利用校史展览和连廊作为新旧建筑的连接,完成老馆到新馆的转换,新旧建筑交接处作为校史展览区域体现出历史的传承与延续,象征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到新建筑的变换。
3.3改扩建应注重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图书馆中应有很多空间的引导与暗示,这种引导和暗示将建筑空间处理得自然、巧妙、含蓄,从而使人不经意沿着一个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甚至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的目标。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图书馆入口大厅迎面对应的大阶梯,直接引导人们进入二层空间。
相对而言,该校幸福校区图书馆的流线组织十分地简单便捷,从入口进入图书馆,有通往二层阅览室的大阶梯组织交通,而大厅南侧通往一层阅览室,与之对应的,通往北侧办公管理辅助区域的流线也通过门厅进行组织,入口的门厅起到很好的导向与指引的作用。该图书馆合理的功能分区也简化了交通流线的布置,书库空间、阅览空间、管理空间、入口空间布局明确合理,满足分馆所在校区读者群的使用。图书馆平面布局形式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为图书阅览空间和书库功能空间,北区为管理办公空间和服务性空间。主体建筑由两大旧厂房形成的空间相互联系而构成,利用厂房设计为大空间的图书阅览室,并运用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形成一个两层通高的入口门厅空间,内部装饰简洁明快,既保持了旧建筑的印记,又增加了阅览空间、休闲学习空间,使得整个建筑焕发出独有的文化色彩。设计者还利用旧厂房大开间大开窗的特点,将交通流线的组织与窗外的绿化景观进行了结合,大大丰富了空间组织形式。
4结语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应注重功能的需求,同时应传承校园历史文脉。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及环境是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最好的物质体现。图书馆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尊重和保护其传统,改造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应该使整体增添生机和活力,注入时代的特征,体现一种动态的、延续的精神和再生的、共生的思想。由旧建筑改扩建而成的图书馆建筑将展现出历史文脉的变迁,彰显文化建筑的标志性与精神力量。
图书馆的改扩建,是图书馆建筑从“旧”到“新”的转化与变迁,它体现出高校历史发展的文脉,特别是对旧建筑的改扩建与再利用,不仅体现出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和新建筑转换、共生并有机融合,同时体现出高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赵国璆. 图书馆建筑改扩建的研究与实践[D]. 导师: 张颀.天津:天津大学,2007.
[2]杨春.对52所高校新(扩)建图书馆的调查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6):55-56.
[3]刘苏梅.试议高校图书馆的改建与再利用[J].山西科技,2012,27(6):59-60.
[4]周进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条原则[J].图书馆建设,2004,(5):102-104,105.
(收稿日期:20141108责任编辑:马秀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旧建筑;功能;改扩建
中图分类号:G258.91文献标识码:A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里传播知识,提供信息的重要场所,它是高校文献的集散地。同时,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担负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证所属大学完成其教学、科研任务[1]10。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使原有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新时期读者群体的使用需求。为了图书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科研与教学的服务需求,旧建筑就面临着改建、扩建的相关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建筑来满足学生与教师读者群体的需求,如何对老图书馆进行改扩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
1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理念
1.1满足新时期图书馆的功能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面对新时期图书馆建筑功能的人性化与多元化的需求,对高校老图书馆而言,原有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读者群体的需求,面临着改建、扩建的问题。由于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需要增加书库和阅览室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丰富,图书馆的阅览环境、服务功能都需要相应的改变。图书馆的旧建筑从形式到功能都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者需求。因此,图书馆旧建筑的改建、扩建必须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其空间功能应向着支持各类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新型信息服务场所方向发展。
1.2尊重地域文化,传承校园历史文脉
图书馆改扩建要考虑校园的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因素,使得改扩建后的图书馆建筑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充满独特的文化气息,展示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学校园的形成与历史发展,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都会在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中反映出来,历史的文脉和文化形态为大学校园以及空间形态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大学校园的空间应该是秉承历史文脉而形成的,并且应延续这种文脉来发展与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校园的空间环境与建筑形式,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学形成发展的痕迹和轨迹,体现了一个学校蕴含的教育传统与文化积淀,它们是人们可以感知到并产生深刻印象的大学历史见证物。
而图书馆的建筑和环境变化是校园历史发展和变迁最好的见证。图书馆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尊重和保护其传统,但改造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保护与维修,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不能消极地理解为简单的维持原貌,而应该使整体增添生机和活力,注入时代的特征,体现一种动态的、延续的精神和再生的、共生的思想[1]33。使得改扩建后的图书馆,新改扩建的部分与原来的老建筑相互共生、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共生、校园历史文脉与当代的文化需求相互共生。
1.3注重并体现人文关怀
好的建筑设计,首先应了解人在建筑中进行什么活动,根据必须满足的功能需求来设计。高校图书馆建筑应以读者群体的使用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性化理念,对于图书馆建筑而言,就是要求其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的关怀,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意愿与习惯,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为读者提供舒适、优雅的读书环境和文化氛围。随着人们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团体协作的倡导以及个人私密空间的需求,读者服务区和专项阅览研究室的设置成为很多高校图书馆改造的内容并受到读者群体的欢迎。
人性化已成为现代社会注重和发展的理念和需求,在图书馆老馆改造中,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人性化设计空间已经被植入到图书馆建筑之中。图书馆的无障碍设计、图书馆阅览室的人性化设计以及过渡交往空间、休闲休憩空间的植入,使得图书馆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亲切宜人。
1.4体现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当下,倡导图书馆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真正营造出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美观舒适的图书馆建筑,这是图书馆改扩建的趋势。而对旧建筑进行改扩建,则应充分体现出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旧建筑的改扩建与再利用,这种方法比推倒旧建筑新建新建筑更加合理,更加生态节能。由于技术革新和观念的变化,给旧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了机遇,越来越多的旧建筑经过改扩建被赋予了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旧建筑使得图书馆更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校老图书馆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改建或者扩建,这是对旧建筑的一种再生利用。对于改扩建的方式,可以延续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有限的资源下,改造出更适合读者阅览、科研教学的图书馆空间模式。
2高校图书馆改扩建的对象
本文研究的高校图书馆建筑改扩建对象主要是: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改扩建、其他类型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这两种形式。
2.1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改扩建
随着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增加,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各类型藏书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新功能的要求,使得图书馆自身的改扩建与更新具有其必然性。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自身改扩建较成功的案例。图书馆在北楼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新建筑南楼采用荷载、柱网统一的模数式建筑,新馆与旧馆毗邻,新旧建筑交接处利用校史连廊进行衔接。象征着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到新建筑的变换。整体建筑风格采用体块造型,质朴大方,端庄稳重,整体布局东西对称,平面鸟瞰宛如燕子展翅飞翔,空灵而轻盈。图书馆新馆的造型与老馆浑然一体,同时与原有校园建筑风格实现了统一和谐,既保持了西安交大校园建筑的传统风格,又与校园周围景观浑然一体,体现出新旧时期图书馆建筑中别具特色的时代特征。 2.2其他类型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
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使其成为图书馆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由于旧建筑的原有功能同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求大相径庭,因此,改造更新的重点是对旧建筑的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设备进行调整与改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图书馆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为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成功案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是由原陕西省钢厂厂房建筑群改造而成的,图书馆是利用原一轧车间西段加热炉附跨改造再生而成。室内部分采用钢结构加层,部分空间保留原厂房结构与高度。屋盖系统加固改造后全部外露,天窗更换玻璃后继续保留,室内设宽敞楼梯以保证二楼夹层部分的交通。最具特色的是,外墙立面采用轻质墙材悬空安装,并在外墙墙裙部分设置横向透明条窗,墙面纵向亦设通高条窗。每当宽窄不一的阳光射入图书馆室内,就形成光线交错、光影婆娑的独特景观。图书馆周边紧邻绿地,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的标识性建筑之一。图书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旧建筑改造的特点,将旧厂房的大面积开窗以及大空间应用于设计之中,自然采光均匀、空间通透,就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厂房改造设计案例。
3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应注意的问题
3.1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合理扩建
在功能方面,分析图书馆建筑中各种功能以及建筑整体内部各种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方式,根据新的功能需求对图书馆进行相应的改扩建。
图书馆建筑属于功能性要求很强的建筑类型,所以很多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都是围绕各个重点功能空间的重新定位和营造所展开的。图书馆入口空间是一个聚散人流,提供教育、交流、检查、休息、停留等多功能的区域。改扩建的入口空间应设有检测器、存包处、控制台及指示性的标志图和展览空间,包括各类信息检索、咨询服务功能,并可设置休息厅、读者服务部、报刊阅览等区域[1]36。
交通枢纽空间则应结合图书馆的功能要求、流线组织、周围环境、建筑艺术、采光通风、工程技术等因素连接各功能体块。在改扩建工程中,要充分考虑流线组织的顺畅与合理,使得交通枢纽空间更加完善。
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增加,书库和阅览室成为改扩建的重点。除了增加书库和阅览室面积之外,还应创造良好的读书阅览环境,新建筑结构、材料、形式应考虑生态与节能,注重自然采光与通风。
在新的理念影响下,过渡交往空间已成为图书馆的新空间。如何在老馆的环境中开辟出一个集交流讨论与休憩的区域,可以考虑安排在宽敞阅览室、展厅、中厅或公共活动与辅助空间中,为学生读者提供休憩交流的自由的新空间形式。
3.2在空间形态方面,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延续和发展
从改扩建的形式上,旧建筑与新建筑应相互呼应,新建筑应具有旧建筑的文化元素,使得新老建筑和谐统一。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在北楼老馆的基础上扩建南楼,毗连式的改扩建形式使得新馆与老馆有序连接,浑然一体。钱学森图书馆北楼是1961年建成的四层建筑,改扩建的手法独具匠心,为三段式布局,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间连贯性,在北楼南面利用连廊作为校史展厅,廊子南面设计为三层的书库与中心总服务区,平面图宛如燕子展开的翅膀,轻盈舒展。最南段是一栋高层建筑形式,一层为办公区域,二层是图书馆南部大厅,三层电子阅览室,四层西文图书,五层科技资料,六层以上为特藏与古籍。三段式建筑形式错落有致,体块造型变化丰富,体现出图书馆独有的历史风貌与文化韵味。步入西安交大图书馆,进入北楼,从古朴的入口大厅上二层,东西两侧为阅览室,往南便是校史展览的连廊,展览空间利用小隔断形成独立的自习区域,穿过连廊,到达图书馆的中心区域,即总借书处和综合服务台,是整个图书馆序列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位,东西两侧伸展犹如燕子的翅膀为书库区,再往南是图书馆建筑高层部分,是整个序列的高潮和终点,主要功能是办公、参考咨询、电子阅览室、西文图书、科技资料、古籍特藏等。
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巧妙地利用校史展览和连廊作为新旧建筑的连接,完成老馆到新馆的转换,新旧建筑交接处作为校史展览区域体现出历史的传承与延续,象征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到新建筑的变换。
3.3改扩建应注重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图书馆中应有很多空间的引导与暗示,这种引导和暗示将建筑空间处理得自然、巧妙、含蓄,从而使人不经意沿着一个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甚至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的目标。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幸福校区图书馆入口大厅迎面对应的大阶梯,直接引导人们进入二层空间。
相对而言,该校幸福校区图书馆的流线组织十分地简单便捷,从入口进入图书馆,有通往二层阅览室的大阶梯组织交通,而大厅南侧通往一层阅览室,与之对应的,通往北侧办公管理辅助区域的流线也通过门厅进行组织,入口的门厅起到很好的导向与指引的作用。该图书馆合理的功能分区也简化了交通流线的布置,书库空间、阅览空间、管理空间、入口空间布局明确合理,满足分馆所在校区读者群的使用。图书馆平面布局形式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为图书阅览空间和书库功能空间,北区为管理办公空间和服务性空间。主体建筑由两大旧厂房形成的空间相互联系而构成,利用厂房设计为大空间的图书阅览室,并运用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形成一个两层通高的入口门厅空间,内部装饰简洁明快,既保持了旧建筑的印记,又增加了阅览空间、休闲学习空间,使得整个建筑焕发出独有的文化色彩。设计者还利用旧厂房大开间大开窗的特点,将交通流线的组织与窗外的绿化景观进行了结合,大大丰富了空间组织形式。
4结语
高校图书馆改扩建应注重功能的需求,同时应传承校园历史文脉。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及环境是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最好的物质体现。图书馆建筑的更新与改造应尊重和保护其传统,改造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应该使整体增添生机和活力,注入时代的特征,体现一种动态的、延续的精神和再生的、共生的思想。由旧建筑改扩建而成的图书馆建筑将展现出历史文脉的变迁,彰显文化建筑的标志性与精神力量。
图书馆的改扩建,是图书馆建筑从“旧”到“新”的转化与变迁,它体现出高校历史发展的文脉,特别是对旧建筑的改扩建与再利用,不仅体现出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变迁,老建筑和新建筑转换、共生并有机融合,同时体现出高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赵国璆. 图书馆建筑改扩建的研究与实践[D]. 导师: 张颀.天津:天津大学,2007.
[2]杨春.对52所高校新(扩)建图书馆的调查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6):55-56.
[3]刘苏梅.试议高校图书馆的改建与再利用[J].山西科技,2012,27(6):59-60.
[4]周进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五条原则[J].图书馆建设,2004,(5):102-104,105.
(收稿日期:20141108责任编辑:马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