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建设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湿地、湖泊被部分填埋,绿地的减少,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使水资源自然滞蓄能力锐减,城市内涝、雾霾频现,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由此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普遍关注与深切忧思。在此背景下,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以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200-01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够“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生态自然”。十八及历届全会均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海绵城市理论构想与推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与具体努力,是对城市建设最大的贡献。
1 海绵城市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
1.1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通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海绵体”,修复已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通过采取“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排水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解决水污染及生态退化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本质在于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最终目的是使城市具备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正如有关专家所言:诸多水问题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失调,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1.2 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由原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该理念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技术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生产力与创造力得以有效保护;物质、信息、能量的高效率运用;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的出发点在于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解决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环境,并且其内涵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本质上是一個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复合系统,该理念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化城市的追求。
2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或人工后天挖掘的下沉式绿地,收集汇合雨水把雨水储存起来,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和沙石过滤层分解储存使雨水得到净化。慢慢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水源,或进行中水利用之后,达到补给景观绿化用水、厕所用水等的用水标准。雨水花园由内而外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雨水过滤到砂层和砾石层通过穿孔管收集水源,种植土壤层选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通过根系对雨水甚至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起到拦截和吸附作用,深层的覆盖层和蓄水层,可滞留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排放,过滤杂质,起到净化水源,涵养水源的效果。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土壤层渗透净化雨水、过滤雨水杂质,可改善小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是“海绵城市”最佳的应用载体。
2.2 生态滞留带
生态滞留带是一块活的“海绵体”,表现形式为条形或者长条形,市政雨水直接引流导入植物带中,减慢雨水流动速度,把雨水储存起来,成为活的“海绵体”。生态滞留带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耐涝又可抗旱本土植物,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打造更好的生态滞留带景观效果。
2.3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垂直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保温隔热,节约能源,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及垂直绿化的重要应用形式,是建筑屋顶作为绿化的一种改造景观措施,绿色屋顶通过对建筑屋顶源头的雨水控制,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削减洪峰流量,增加屋顶雨水停滞时间,降低屋顶雨水径流流速,起到净化屋顶雨水水质、减少建筑制冷、降低制热能源消耗的作用。
2.4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在构建生态城市中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是颇为显著的,由于城市中的不透水路面不能及时地将雨水渗入地下,因此,城市中常常出现雨水蓄积和漫流现象,透水性铺装地面由于自身良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特别是与普通铺装相比,透水铺装兼有良好的渗水保湿及透气功能,透水地面由于渗透蒸发能力强,在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土壤层,天晴时蒸发作用可以降温,改善路面上方的微气候,对于缓减城市热岛效应有明显的作用。
3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保证城市在防雨防洪的同时,丰富的雨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从防雨防洪的角度来说,建设“海绵城市”是为了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避免城市在遭遇暴雨袭击时防洪系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目标。从雨水资源利用这一角度来说,建设“海绵城市”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城市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实现城市生态循环。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带、垂直绿化、透水铺装地面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综合雨水径流大小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少进入管道的雨水量,尤其在低重现期时效果更明显。通过上述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为此,要转变过去末端治理的传统观念,通过“渗透、滞流、蓄存、净化、利用、排放”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全过程地管理雨水,实现综合、生态排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制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生态问题不可避免,面对这些城市生态问题,城市建设规划者应立足于生态城市建设这一中心,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环境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及城市绿色建筑,确保城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金.智慧海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7,(04):90.
[2] 冯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111-112.
[3] 张磊.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当代城市建设[J].建筑与文化,2017,(01):11.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200-01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够“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生态自然”。十八及历届全会均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海绵城市理论构想与推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与具体努力,是对城市建设最大的贡献。
1 海绵城市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
1.1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通过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等“海绵体”,修复已被破坏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通过采取“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的排水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解决水污染及生态退化等问题。“海绵城市”的本质在于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问题,构建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最终目的是使城市具备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正如有关专家所言:诸多水问题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失调,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出发,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1.2 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由原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该理念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技术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生产力与创造力得以有效保护;物质、信息、能量的高效率运用;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的出发点在于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解决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环境,并且其内涵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本质上是一個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复合系统,该理念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化城市的追求。
2 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或人工后天挖掘的下沉式绿地,收集汇合雨水把雨水储存起来,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和沙石过滤层分解储存使雨水得到净化。慢慢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水源,或进行中水利用之后,达到补给景观绿化用水、厕所用水等的用水标准。雨水花园由内而外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雨水过滤到砂层和砾石层通过穿孔管收集水源,种植土壤层选择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通过根系对雨水甚至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起到拦截和吸附作用,深层的覆盖层和蓄水层,可滞留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排放,过滤杂质,起到净化水源,涵养水源的效果。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土壤层渗透净化雨水、过滤雨水杂质,可改善小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是“海绵城市”最佳的应用载体。
2.2 生态滞留带
生态滞留带是一块活的“海绵体”,表现形式为条形或者长条形,市政雨水直接引流导入植物带中,减慢雨水流动速度,把雨水储存起来,成为活的“海绵体”。生态滞留带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耐涝又可抗旱本土植物,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打造更好的生态滞留带景观效果。
2.3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垂直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保温隔热,节约能源,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及垂直绿化的重要应用形式,是建筑屋顶作为绿化的一种改造景观措施,绿色屋顶通过对建筑屋顶源头的雨水控制,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削减洪峰流量,增加屋顶雨水停滞时间,降低屋顶雨水径流流速,起到净化屋顶雨水水质、减少建筑制冷、降低制热能源消耗的作用。
2.4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在构建生态城市中对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是颇为显著的,由于城市中的不透水路面不能及时地将雨水渗入地下,因此,城市中常常出现雨水蓄积和漫流现象,透水性铺装地面由于自身良好的透水性能,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特别是与普通铺装相比,透水铺装兼有良好的渗水保湿及透气功能,透水地面由于渗透蒸发能力强,在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土壤层,天晴时蒸发作用可以降温,改善路面上方的微气候,对于缓减城市热岛效应有明显的作用。
3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保证城市在防雨防洪的同时,丰富的雨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从防雨防洪的角度来说,建设“海绵城市”是为了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避免城市在遭遇暴雨袭击时防洪系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基本目标。从雨水资源利用这一角度来说,建设“海绵城市”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城市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实现城市生态循环。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带、垂直绿化、透水铺装地面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综合雨水径流大小有一定影响,可以减少进入管道的雨水量,尤其在低重现期时效果更明显。通过上述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为此,要转变过去末端治理的传统观念,通过“渗透、滞流、蓄存、净化、利用、排放”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全过程地管理雨水,实现综合、生态排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制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生态问题不可避免,面对这些城市生态问题,城市建设规划者应立足于生态城市建设这一中心,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环境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及城市绿色建筑,确保城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金.智慧海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7,(04):90.
[2] 冯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111-112.
[3] 张磊.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当代城市建设[J].建筑与文化,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