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是整个地理学习阶段的起始,也是帮助学生们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此阶段通过构建和谐高效的地理课堂,有助于促进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重要性可想而知。如今,初中地理教学仍没有彻底脱离传统的理论式教育,教学问题明显,效果不佳。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教育融合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下,教师必须调整地理教学的手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389
和谐高效的课堂指的是师生相互配合,学生积极主动,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的理想课堂,这无疑是教师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授课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学效率低等多种问题,加强对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是尤为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这样的理想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浅见。
一、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正确引领下促进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提出立体化教学目标的概念,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强化为通识教育。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体现了教学的多方面功能,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教师应该设定这样的立体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增长与分布的特点,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了解世界三大民族的特点和分布。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地图、数据,比如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世界人口的分布。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世界三大民族特点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平等思想。通过阅读和绘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实现高效和谐课堂的构建
高效和谐的课堂,离不开师生共同努力的建设,要让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合作,就必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习过程。例如,在“多种表面形态”的教学中,考虑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彩色地形图中得到“西高东低”的特征,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通过我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沿着中国沿32度地形剖面图进行观察,在多媒体上直观地展示这一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直接从书本上得出结论的效果要好。
三、在师生的充分互动下达成高效和谐教学的目标
如今,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所有的學习活动。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总结,以个人的能力来获取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稳步发展的农业》一课时,我就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重点内容。首先,我为他们展示了纺织厂的图片,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原料是什么?”随后展示农机作业的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启发学生总结出农业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且为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再次提问:“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个生产部门中,哪一个最重要?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差异。这样有问有答,充斥着互动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的,学生的参与度强,主体地位被体现,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
四、以生活化的教学促进高效和谐课堂模式的构建
地理知识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课堂上,教师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应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如对于《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课,就可以通过播放我国南北地区的天气预报,展现出不同区域气候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进行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时刻遵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我们的地理教学就将拥有无限的可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沈金.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途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30+32.
[2]后社刚.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87-188.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389
和谐高效的课堂指的是师生相互配合,学生积极主动,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的理想课堂,这无疑是教师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授课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学效率低等多种问题,加强对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是尤为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构建这样的理想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浅见。
一、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正确引领下促进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提出立体化教学目标的概念,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强化为通识教育。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体现了教学的多方面功能,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教师应该设定这样的立体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增长与分布的特点,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了解世界三大民族的特点和分布。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地图、数据,比如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世界人口的分布。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世界三大民族特点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平等思想。通过阅读和绘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实现高效和谐课堂的构建
高效和谐的课堂,离不开师生共同努力的建设,要让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合作,就必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改变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习过程。例如,在“多种表面形态”的教学中,考虑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彩色地形图中得到“西高东低”的特征,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通过我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沿着中国沿32度地形剖面图进行观察,在多媒体上直观地展示这一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直接从书本上得出结论的效果要好。
三、在师生的充分互动下达成高效和谐教学的目标
如今,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所有的學习活动。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总结,以个人的能力来获取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稳步发展的农业》一课时,我就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掌握了本课重点内容。首先,我为他们展示了纺织厂的图片,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生产?原料是什么?”随后展示农机作业的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启发学生总结出农业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产业,且为工业的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再次提问:“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个生产部门中,哪一个最重要?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南北方农业的差异。这样有问有答,充斥着互动的课堂是平等、和谐的,学生的参与度强,主体地位被体现,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
四、以生活化的教学促进高效和谐课堂模式的构建
地理知识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课堂上,教师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应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如对于《中国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课,就可以通过播放我国南北地区的天气预报,展现出不同区域气候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进行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时刻遵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我们的地理教学就将拥有无限的可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沈金.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途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9(24):30+32.
[2]后社刚.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