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有差异性教学,力争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力求数学教学“以人为本”、“心中有学生”。从教学目标分层要求,教学内容分层渐进,教学形式分层组织,教学评价分层等方面进行实施。
一、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1、显形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学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是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既然是一种“质量标准”,那么必须是可以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加以肯定,对于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如布卢姆、加涅等的研究都是非常著名的。他们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知识技能是显性的目标,而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目标。在教学中,如果只有显性的目标,那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组“死”的符号型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生命力。
2、短期与长期的目标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數学教学目标应是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学好最有价值的数学(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短期目标是指本课和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这种知识性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低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过程与方法,是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热爱科学、勤苦于思考,善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长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节节课中的短期目标来实现的,而每节课的短期目标必须体现长期教学目标。如果仅仅有短期目标,那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眼光短浅的。因此,应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目标,开放的目标需要开放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是双重目标同时实现的课堂。如新课程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就是通过创设捐款、购物、乘车、存钱等活动情境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大小面值之间的坦率,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层渐进
1、分层提问。首先设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如果问题过难,“学困生”的思维就跟不上,甚至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问题过易,优生会觉得没有兴趣,造成注意力分散。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确保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既定的学习任务转化成学生易感兴趣的具体问题,并设计出一定的问题情景。让优生在关键时刻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回答一些计算题等最基础的问题,鼓励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如:同是《美丽的田园》一课。创设了“春光明媚的春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田园,看到了一幅各种动物嬉戏的情景图。”然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这幅主题图上你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哪类学生都能回答,只是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提出问题的独创性方面有些差异。再如:在课要结束之前,向学生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这样的提问体现了“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其次是针对中下学生的提问,主要是为他们设计一些陈述性和程序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学习陈述性、程序性的知识。同是《美丽的田园》一课,在根据同学得出的结论:有6头白羊,4头黑羊,共有几头羊?(6+4=10);
一共有羊10头,6头白羊,黑羊有几头?(10-6=4);一共有羊10头,4头黑羊,白羊有几头?(10-4=6)。接着向中下学生提问:“你能根据黄花6朵,红花13朵的信息列出三个算式吗?”这样让中下生有足够的展示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当然,最后还不能忽略中上生,要设计满足他们欲望的问题。如“9”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表示它比10小;可以表示比10少1;可以表示11减2等于9等等。它还有很多表示法,你能说吗?谁的表示法最多?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8”可以表示什么?这类问题给中上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给每类学生都有一个弹性去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加了优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练习。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的练习,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同一练习,分层要求。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以期达到“你到达目的地,我也到达目的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是《美丽的田园》,在练习“9”的不同表示法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9”可以说成“比10少1”、“比5大4”、“11-2=9”、“三本书与6本书叠在一起是9本书”,你有哪些说法,第一组的同学每说出3种奖一个“机灵狗”,其他组的同学每说出4种奖一个“机灵狗”,表示法越多,奖品越多。再如:根据“华华踢5个,冬冬踢7个,亮亮踢13个”提数学问题,同样采取了中下生每提2个问题获一个“机灵狗”,而其他同学每4个问题获一个“机灵狗”。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真正体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理念。
(2)不同学生,不同的练习。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应把练习设计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题,及难度稍大的课本和配套《作业本》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的习题,让学困生经过努力,尽力完成,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达到学习目标。一类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等要求设计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练习,供中等生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一类是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教育,难度稍大的习题,让他们在探索中发展提高。
在分层练习中,在每个学生保证一定题量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和半时。据课前调查,有30%的学生已会认整时和几时半,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就考虑每一类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闯关的题目,鼓励每一个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攀登。(1)说一说,下列钟面的时刻,(课件出示下列钟面上的时刻:9时、12时、10时半、5时半、1时、11时半)。
一、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1、显形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学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是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既然是一种“质量标准”,那么必须是可以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加以肯定,对于教学目标这个问题,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如布卢姆、加涅等的研究都是非常著名的。他们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知识技能是显性的目标,而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目标。在教学中,如果只有显性的目标,那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组“死”的符号型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生命力。
2、短期与长期的目标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的數学教学目标应是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学好最有价值的数学(基础性、发展性、现实性的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短期目标是指本课和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这种知识性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最低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过程与方法,是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热爱科学、勤苦于思考,善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长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节节课中的短期目标来实现的,而每节课的短期目标必须体现长期教学目标。如果仅仅有短期目标,那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眼光短浅的。因此,应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目标,开放的目标需要开放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是双重目标同时实现的课堂。如新课程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就是通过创设捐款、购物、乘车、存钱等活动情境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大小面值之间的坦率,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层渐进
1、分层提问。首先设计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如果问题过难,“学困生”的思维就跟不上,甚至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问题过易,优生会觉得没有兴趣,造成注意力分散。设计问题的原则是确保各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既定的学习任务转化成学生易感兴趣的具体问题,并设计出一定的问题情景。让优生在关键时刻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回答一些计算题等最基础的问题,鼓励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如:同是《美丽的田园》一课。创设了“春光明媚的春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田园,看到了一幅各种动物嬉戏的情景图。”然后提出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从这幅主题图上你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哪类学生都能回答,只是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提出问题的独创性方面有些差异。再如:在课要结束之前,向学生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这样的提问体现了“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其次是针对中下学生的提问,主要是为他们设计一些陈述性和程序性的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学习陈述性、程序性的知识。同是《美丽的田园》一课,在根据同学得出的结论:有6头白羊,4头黑羊,共有几头羊?(6+4=10);
一共有羊10头,6头白羊,黑羊有几头?(10-6=4);一共有羊10头,4头黑羊,白羊有几头?(10-4=6)。接着向中下学生提问:“你能根据黄花6朵,红花13朵的信息列出三个算式吗?”这样让中下生有足够的展示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当然,最后还不能忽略中上生,要设计满足他们欲望的问题。如“9”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可以表示它比10小;可以表示比10少1;可以表示11减2等于9等等。它还有很多表示法,你能说吗?谁的表示法最多?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8”可以表示什么?这类问题给中上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给每类学生都有一个弹性去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加了优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练习。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适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的练习,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同一练习,分层要求。把统一层次的课堂练习变为多层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潜能,以期达到“你到达目的地,我也到达目的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是《美丽的田园》,在练习“9”的不同表示法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9”可以说成“比10少1”、“比5大4”、“11-2=9”、“三本书与6本书叠在一起是9本书”,你有哪些说法,第一组的同学每说出3种奖一个“机灵狗”,其他组的同学每说出4种奖一个“机灵狗”,表示法越多,奖品越多。再如:根据“华华踢5个,冬冬踢7个,亮亮踢13个”提数学问题,同样采取了中下生每提2个问题获一个“机灵狗”,而其他同学每4个问题获一个“机灵狗”。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真正体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理念。
(2)不同学生,不同的练习。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在设计练习上也应该是多层次的,这是课堂教学分层的延续,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行“自由选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应把练习设计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一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题,及难度稍大的课本和配套《作业本》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的习题,让学困生经过努力,尽力完成,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达到学习目标。一类是根据教学内容中等要求设计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练习,供中等生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一类是根据优等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的要求教育,难度稍大的习题,让他们在探索中发展提高。
在分层练习中,在每个学生保证一定题量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和半时。据课前调查,有30%的学生已会认整时和几时半,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就考虑每一类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闯关的题目,鼓励每一个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攀登。(1)说一说,下列钟面的时刻,(课件出示下列钟面上的时刻:9时、12时、10时半、5时半、1时、11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