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改已经启动,历史教师如何作出回应,如何按新课改的要求实现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无疑是处在课改前沿的一线历史教师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作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课改的大潮。
一、教学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地借助于粉笔、板书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除非老师的语言生动、幽默、形象,否则是很难打动学生,也未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长期下去,学生对历史学科就会感到厌倦和缺乏兴趣。新课改之下,因为教材体系作了大量的调整,以专题史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和史料,显得异常丰富,因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向学生展示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层次地利用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示历史,如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教材给学生设问,并建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史料加以分析得出答案,教师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形成了最终结论。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思考历史、评价历史、质问历史的习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处理的变化
传统教材依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写,体系性、时间性较强,而新教材打乱了时间顺序,让人很难把握。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就是历史教师需要用心的地方。在教材处理上。我认为应根据新课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一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整理,从而增强历史学科的系统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1、新教材内容容量大,应根据课标要求做到合理的“减”。新教材总体看每一专题,每一课时内容容量大,以往要用好几节课上的内容要在一节课内讲完,对于教师来说,难度相当大,而且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求面面俱到。脱离新课标的要求,这样既增加老师的负担,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未能很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对教材的有些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可以做到合理的删减。这样处理无疑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2、新教材时间跨度大,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到适当的“增”。新教材打乱了旧教材的结构,把同一类型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纳入到一章节内,有的时间跨度达好几百年。正是因为时间跨度大。有些重要内容,在教材中轻描淡写地用一两句话就概括出来,不便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所以在具体教学时,对教材应适当的“增”。3、新教材线索结构不清晰,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新教材线索结构不清晰,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做到化繁为简,去粗存精,以便于学生把握。如“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为例,在上完本专题后,教师可以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合理的整合:①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②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⑤抗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⑥抗战结束后陷入困境,这样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可以做到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效果。
三、教育理论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多地是在教学层面上钻研,而很少涉及到教育理论上的钻研学习。其实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就像是房子和地基一样,缺少了教育理论的教学实践会根基不稳,而教育理论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的。
但在实践中,教育理论与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常事,不能因为它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放之不理。无论从教师的层面上看,还是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看,教师都要在各方面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改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改意识,从而在行动上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理论,真正实现由传统教育理论向新课改理论的变化,以推动课改向更深层次迈进。
四、教学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只要学生的成绩,上课时以老师主体,学生只要认真的听讲,记笔记、背书,考试达到老师的要求即可,但在新课改下这种教学观念应发生变化。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教学的目的。教师是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历史新课改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取决于是否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新课改,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否愿意去更新观念,勇于接受挑战,是否善于学习,创新等等。但总之,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是有我们作出这方面的调整,才能迈出新课改的第一步。
五、评价学生的变化
传统的评价学生更多地看重成绩、分数,而新课改下,评价学生除了书面考试获得的成绩之外,还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参观、历史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和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并进行分组研讨,交流成果等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认识。教师通过这些要求,并把结果纳入到评价学生的范畴。可以构建起网络状评价学生的体系,从而使新课改能够向着更深、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它已经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历史教师,惟有适应这种潮流,不断地变化调整,才能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也只有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历史新课改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一、教学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地借助于粉笔、板书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除非老师的语言生动、幽默、形象,否则是很难打动学生,也未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长期下去,学生对历史学科就会感到厌倦和缺乏兴趣。新课改之下,因为教材体系作了大量的调整,以专题史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和史料,显得异常丰富,因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向学生展示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层次地利用教学手段,来向学生展示历史,如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教材给学生设问,并建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史料加以分析得出答案,教师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形成了最终结论。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思考历史、评价历史、质问历史的习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处理的变化
传统教材依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写,体系性、时间性较强,而新教材打乱了时间顺序,让人很难把握。对教材的正确处理,就是历史教师需要用心的地方。在教材处理上。我认为应根据新课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一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整理,从而增强历史学科的系统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1、新教材内容容量大,应根据课标要求做到合理的“减”。新教材总体看每一专题,每一课时内容容量大,以往要用好几节课上的内容要在一节课内讲完,对于教师来说,难度相当大,而且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求面面俱到。脱离新课标的要求,这样既增加老师的负担,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未能很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对教材的有些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可以做到合理的删减。这样处理无疑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2、新教材时间跨度大,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到适当的“增”。新教材打乱了旧教材的结构,把同一类型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纳入到一章节内,有的时间跨度达好几百年。正是因为时间跨度大。有些重要内容,在教材中轻描淡写地用一两句话就概括出来,不便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所以在具体教学时,对教材应适当的“增”。3、新教材线索结构不清晰,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新教材线索结构不清晰,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知识整合,做到化繁为简,去粗存精,以便于学生把握。如“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为例,在上完本专题后,教师可以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合理的整合:①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②19世纪末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⑤抗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⑥抗战结束后陷入困境,这样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可以做到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效果。
三、教育理论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多地是在教学层面上钻研,而很少涉及到教育理论上的钻研学习。其实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就像是房子和地基一样,缺少了教育理论的教学实践会根基不稳,而教育理论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的。
但在实践中,教育理论与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教师的教学过程会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常事,不能因为它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放之不理。无论从教师的层面上看,还是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看,教师都要在各方面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尤其是新课改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改意识,从而在行动上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理论,真正实现由传统教育理论向新课改理论的变化,以推动课改向更深层次迈进。
四、教学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只要学生的成绩,上课时以老师主体,学生只要认真的听讲,记笔记、背书,考试达到老师的要求即可,但在新课改下这种教学观念应发生变化。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教学的目的。教师是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历史新课改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取决于是否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新课改,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否愿意去更新观念,勇于接受挑战,是否善于学习,创新等等。但总之,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是有我们作出这方面的调整,才能迈出新课改的第一步。
五、评价学生的变化
传统的评价学生更多地看重成绩、分数,而新课改下,评价学生除了书面考试获得的成绩之外,还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参观、历史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和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并进行分组研讨,交流成果等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认识。教师通过这些要求,并把结果纳入到评价学生的范畴。可以构建起网络状评价学生的体系,从而使新课改能够向着更深、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它已经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历史教师,惟有适应这种潮流,不断地变化调整,才能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也只有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历史新课改才能真正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