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F323.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72-01
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工作的着力点已转移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在这个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经过对一些农村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农技推广工作与农业面向市场经济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相适应;一是注重技术推广而忽视市场指导和信息服务;二是注重常规技术而忽视产业技术;三是注重普遍指导而忽视区域经济的分类指导;四是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素质培训。因而,农技推广工作较难解决农民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如何形成产业增加收入等问题。诚然,农技推广工作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如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差、工作经费短缺等,但作为思考问题、改进工作、更应该研究主观原因,研究思路方法。适应农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需要,农技推广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 加强市场指导,强化信息服务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对市场经济表现出畏惧和盲从的心理,一方面,是"怕"字当头,对一些好的种植项目不敢尝试。缺乏对市场的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表现出畏惧心理,大面积土地进行传统作物种植造成重茬严重,连年减产;另一方面是项目选择盲从,看人家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如前两年种植月苋草,很多农民盲从,使生产发生亏损,对市场产生了畏惧。农民对市场的畏惧和盲从从根本上说是市场信息和反馈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或者说农民无法得到市场信息。农业服务部门应承担起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把它纳入到农技推广的范畴。一是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应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和指导;三是在对农民培训农业技术的同时,向农民发布市场信息和讲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种植。
二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技推广
产业化经营是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各地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不尽相同,应该加强这些支柱产业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方面我们的农技推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人才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一直都是粮油生产,而从事经济作物和特种种植的技术员很少。另一方面,经济作物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完善,缺乏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如生产"无公害"蔬菜、药材等就没有明确的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技推广,一是要转变观念。农业产业化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要研究、示范、和推广什么技术。当前要将主要从事粮油生产的技术推广转移到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推广,拓宽农技推广工作的范围。二是培养人才。要鼓励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投入到新的产业技术推广中去,通过试验示范,知识更新,逐步成为新产业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农业产业化的专业技术推广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技术推广,包括耕作制度、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配方施肥、植物保护等,需要对现有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技术集成和组合,形成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将一套综合的、标准化的技术完整的推广给农民,使其实现分户经营,规模种植,形成一个产业。农技推广工作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技术推广有无限广阔的领域。
三 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很多地方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就是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搞不成规模,这关键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传统的农技推广工作一是开培训会,二是搞现场示范。一个乡或一个村召集起几十人至几百人在一起,讲一讲课,做一个示范现场就算培训了技术。由于所来的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一致,时间又短,听得似是而非,看的模模糊糊,加之第一次受训人员不固定,技术就很难落实到位。农技推广工作应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例如在每个村选择3-5名文化程度高、热爱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一个生长季节、一门专业技术的培训,这样就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农民技术员。第二年再进行一些后续行动,就培养了一批农业的带头人。在此基础上,组建起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具体工作中,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部门创办,村社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困难开展多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来引导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工作的着力点已转移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在这个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经过对一些农村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农技推广工作与农业面向市场经济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相适应;一是注重技术推广而忽视市场指导和信息服务;二是注重常规技术而忽视产业技术;三是注重普遍指导而忽视区域经济的分类指导;四是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素质培训。因而,农技推广工作较难解决农民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如何形成产业增加收入等问题。诚然,农技推广工作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如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差、工作经费短缺等,但作为思考问题、改进工作、更应该研究主观原因,研究思路方法。适应农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需要,农技推广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 加强市场指导,强化信息服务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对市场经济表现出畏惧和盲从的心理,一方面,是"怕"字当头,对一些好的种植项目不敢尝试。缺乏对市场的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表现出畏惧心理,大面积土地进行传统作物种植造成重茬严重,连年减产;另一方面是项目选择盲从,看人家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如前两年种植月苋草,很多农民盲从,使生产发生亏损,对市场产生了畏惧。农民对市场的畏惧和盲从从根本上说是市场信息和反馈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或者说农民无法得到市场信息。农业服务部门应承担起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把它纳入到农技推广的范畴。一是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应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和指导;三是在对农民培训农业技术的同时,向农民发布市场信息和讲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种植。
二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技推广
产业化经营是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各地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不尽相同,应该加强这些支柱产业的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方面我们的农技推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人才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一直都是粮油生产,而从事经济作物和特种种植的技术员很少。另一方面,经济作物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完善,缺乏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如生产"无公害"蔬菜、药材等就没有明确的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农技推广,一是要转变观念。农业产业化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要研究、示范、和推广什么技术。当前要将主要从事粮油生产的技术推广转移到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推广,拓宽农技推广工作的范围。二是培养人才。要鼓励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投入到新的产业技术推广中去,通过试验示范,知识更新,逐步成为新产业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农业产业化的专业技术推广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技术推广,包括耕作制度、品种的选择、栽培模式、配方施肥、植物保护等,需要对现有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技术集成和组合,形成农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将一套综合的、标准化的技术完整的推广给农民,使其实现分户经营,规模种植,形成一个产业。农技推广工作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技术推广有无限广阔的领域。
三 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很多地方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就是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搞不成规模,这关键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
传统的农技推广工作一是开培训会,二是搞现场示范。一个乡或一个村召集起几十人至几百人在一起,讲一讲课,做一个示范现场就算培训了技术。由于所来的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一致,时间又短,听得似是而非,看的模模糊糊,加之第一次受训人员不固定,技术就很难落实到位。农技推广工作应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例如在每个村选择3-5名文化程度高、热爱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一个生长季节、一门专业技术的培训,这样就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农民技术员。第二年再进行一些后续行动,就培养了一批农业的带头人。在此基础上,组建起专业技术协会。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具体工作中,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部门创办,村社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困难开展多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来引导发展。